APP下载

统计

2014-02-06设计点评姚淑英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正字单元格统计图

设计:方 敏 点评:姚淑英

【教学内容及分析】

一年级统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教学重点:体会正字法收集数据的好处和经历统计完整的过程。

面对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的时间短,要想达到目标,不得不思考:统计什么有趣,能吸引孩子参与?以什么样的方式统计,能确保参与的广度?统计的过程怎样做,才能保证孩子活动有效率,一节课完成任务?

【学情分析及再思考】

1.统计什么?定下几个时下流行的动画人物,提前和个别孩子交流。问题出现了,孩子们为我喜欢它你不喜欢它发表着不同意见,还有人问“老师为什么不把×××也放进来”,占时费力,喧宾夺主。参看教材,从中选择。练习中有统计生月,涉及12个月份,需要的记录员会很多,没训练容易错;喜欢的交通工具,太容易集中到飞机、轮船;复习中有统计喜欢的水果,各季节的水果都有,孩子们不会过多地关注其他无关的信息,能很快进入正题。

2.用什么方式进行统计?如果让孩子们一个一个站起来说,记录员出错机率可能会比较大,从众心理势必造成某一项集中数据过多。给小纸条,将自己喜欢的水果悄悄写在小纸条上,组长快速收齐。统计出来的是孩子的真实想法;统计的神秘感增强,会让孩子更想参与;效率也不慢。

3.统计过程怎么做才高效?(1)收集数据。每人按要求写好纸条,找最快的人收。(2)整理数据。分工明确,保证人人参与:6种水果分别派1人记录、1人唱票,我来负责监票,其他孩子任选一种记录,最后对票数。这两个环节最易混乱,人人有职责,就能提高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比较规范的统计图

课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不完整的统计图。

师:同学们观察观察这个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儿有两条数轴,但没有数。

师:这两条数轴,横着的叫横轴,可以在这儿标清统计什么;竖着的叫纵轴,可以在这儿标数据,一个格子叫一单元格;一单元格表示1,从原点0开始,往上一格是1,往上二格是2,一直标上去。

紧下来,我又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完整的统计图,有了横轴、纵轴、起点、单元格;纵轴上标清数据,横轴标清统计项目。第一次见这样的统计图,这些名词应该渗透给孩子。

二、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

师:我们今天要做“调查”,统计同学们喜欢吃苹果、梨、香蕉、西瓜、桃、葡萄的人数。我们既是调查者,又是被调查者。你们愿意做调查吗?

生:愿意。

师:在这6种水果中选且只选1种你最喜欢的写在纸条上。什么叫选且只选1种?我既喜欢苹果,又喜欢梨,两个都写在纸上行吗?

生:只选1种。

师:我喜欢吃樱桃,他喜欢吃荔枝,写这两个,行吗?

生:必须在这6种中选。

同学们安静地写完后,请组长快速收齐。

三、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

1.明确分工,对比中初步感受正字记录法的好处

分别挑了6名平时倾听认真的孩子分别负责一种水果的记录。

师:你们6个准备怎么记录?其他同学也一起想想办法?

生:画水果;写水果名字;画对号;写正字。

师:这4种方法,哪种方法更方便?

生:画水果和写水果名字。太慢,会跟不上。

用对号和正字记录20人的区别,师:你们觉得哪种好一些?

生:写正字好,因为它不占地方,而且好数,一个正字就是5个人。

挑了一名声音干脆响亮的孩子来唱票,把集中来的票交给这个孩子。

师:他负责的工作叫唱票。为了不读错,我负责监票。其他同学分别选一种,用上正字记录法跟他们一起记录。你们既是监票员,又是记录员,可要用心哦!

孩子们人人有任务,参与度得到了有效的保证。2.实际记录,完成统计表

师:怎样数每种水果有几个人喜欢?

生:一个正字是5个人,五个五个数就行了。

师:不够一个正字的呢?

生:接着一个一个数。

师:正正—表示几个人?

生:5、10、11。

大家一起把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统计下来以后,完成统计表。

通过计算,4+0+8+22+15+6=55人。正好,因为有两个同学请假。

师:如果加起来是53,说明什么问题?

生:有两个人没有交或者有两个人漏统计了。

二班喜欢吃水果人数统计表

3.预设与生成相矛盾时,怎么选择?

二班有57人,2人请假。设计6种水果:苹果、梨、香蕉、西瓜、桃、葡萄,规定:只许从中选1种,而且必选。这样的话,喜欢每种果子的人均衡一下,统计图最高设置为13人,应该差不多。统计结果出来了,我心里打起了鼓:有些数据明显比13多,那个统计图根本不够用。孩子们会去想办法吗?如果改数据那就是不尊重事实,违背了统计的真实性。如果不改数据,4、0、8、6这些数据,可以让孩子们知道“1格代表1人”时怎样画;22、15这两个数据,可以引发孩子们思考:或把统计图纵轴延长,或“1格代表2人”。孩子们能想到吗?

四、完成统计图

1.先解决那些小于13部分的数怎样画

这些难不倒孩子们,易错的地方是孩子们找不准对应的列,应该是对着每种水果名称的那一列内画统计图。

2.讨论怎样解决大于13部分的数怎样表示

生:再往上面接着画!

师:那黑板已经不够了,怎么办?

生:把这个统计图翻个个儿,有数的画成横轴,水果放在纵轴。

师:你好厉害呀,这种统计图到三年级就可以见到了。还有别的招儿吗?

生:能不能让1单元格表示2个人呀?

师:我们试试!有人说得把刚才画好的统计图都擦掉,为什么呀?

生:因为现在一格是2个人。

生:那要是3个人,怎样画出来?

师:问题真好,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1格是2人,半格不就是1个人了。

师:真棒,那13人,应该怎样画呢?

生:2、4、6、8、10、12、13,6格半。

真棒呀!孩子们真的是动了脑子了的。按孩子们的想法把统计图做了一下改动,孩子们也轻松地完成了1单元格表示2个人的统计图。看来,只要你给予孩子们充分的信任,他们就会还你一个个莫大的惊喜。

教学点评

《新课程标准》关于“统计与概率”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方老师的《统计》一课通过细致的预设,巧妙利用生成,让孩子们参与其中,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

一、读教材、读学生,细致预设

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统计什么?怎样统计呢?方老师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做了细致的预设。在选择统计数据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但又不唯教材,真正地做到了用好教材。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收集的过程,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调查数据,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比如说我也曾看到一些老师让孩子们调查班里同学喜欢的水果。有的学生并不知道什么叫调查,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从中选且仅选一种最喜欢的水果;有的学生跟风等等。而学生更不清楚应该怎么统计。所以方老师预设了许多问题和类似名词解释的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查数据。

二、问学生、听学生,灵动生成

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在“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的讨论中,他们从最先画水果,写水果名称,再到记对号,最后大家都统一到用写正字法来记录。在老师“这些方法怎么样?哪种方法更好些?”的层层追问中,学生在比较中通过沟通交流进行了优化选择,充分地将老师的预设转化为学生的生成。

数据信息与老师的预设出现偏差时,设计“多于13的那部分怎么画?那黑板已经不够了,怎么办?还有不动图的大轮廓,就能达到目的的招儿吗?”把学生的思考推向极致,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修改,把知识拓展到下一年级的学习。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既向学生传达了统计实事求是的精神,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延伸的空间。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才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唯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正字单元格统计图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流水账分类统计巧实现
玩转方格
玩转方格
浅谈Excel中常见统计个数函数的用法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四)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一)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九)
心正字正的柳公权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