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校园天窗 为学生构建发展新时空——记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的探索历程

2014-02-06刘金华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余姚市学校教育

刘金华

浙江是中国东南大地的窗口,有史以来就是跨越式发展的先行者。人杰地灵的余姚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绿色城市”,而有着百年历史的余姚市实验小学,正是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焕发出来的新枝。

人的精神、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成的。余姚市实验小学以“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为办学目标,积极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发展时空,实施并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科普教育、书法训练、校本改革、教师科研等活动。在沈梅校长的带领下,近五年来,学校又获得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学校、全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等国家级称号。学校领导班子以冷静客观的心态,用求实求新、科学发展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确实,当我们踏进校园,看到了实小的教师们敬业奉献、踏实勤奋、自我约束、精诚合作;实小的学子们精神昂扬,好学上进,纯真可爱。

校园文化 润物无声 着力打通时空隧道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品位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渗透力和震撼力,不仅可以调节和激励师生的行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和激发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更能促进师生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使师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就是在这种实中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拓宽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笔者一行在余姚市实验小学北校门下车后,一眼就看到了由余秋雨先生题写的校名“余姚市实验小学”七个铜铸大字。前来迎接我们的是沈梅校长,从她自信微笑的双眼中,我们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已经找到了教育发展的金钥匙。在沈梅校长的漫步引领下,我们一行人边走边看。这里一步一景色,一步一文化,一步一惊喜:各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各种环境设计,新颖大气;各种教学设施,实用美观……迎面而来的校园文化,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以心与心交融的方式进行“对话”。静默的文化,无声地传递着办学的理念;跃动的生命图腾,时刻影响着师生的情操。笔者不禁问道:“沈校长,你们校园内这么好的景致和寓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造的?”沈梅校长微笑着说:“生命的根深扎何处,学校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2008年春,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提出了用校园文化做平台,培养教师成长的新理念,打造新的校园文化,创造学校特色。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整体和谐的发展。至今,我们都一直这样在践行着。”这看似轻松平静的话语,实则来自心灵深处的思索。仔细品味,似一份世纪宣言那般庄重,掷地有声。

在校园中央举目远望,西北方向是“余姚名人林”,一块块方形的纪念碑,介绍了余姚历史上的“四先贤”王阳明、严子陵、朱舜水、黄梨洲和“五状元”。站在此处,被名人感化的思潮油然而生。学生到此一游或从此处路过,名人的事迹肯定会从脑子里闪烁,这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

转身右行,一座励志文化墙屹立在面前,墙上写满名言警句,有韩愈、诸葛亮、鲁迅、荀子、范仲淹、莎士比亚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名人的名字在其上。小学生读着伸手可触的名言,仿佛与古今中外的大师零距离接近,能不引发他们远大的志向吗?墙的一角下方,有一汪清浅的水池,墙上有水滴不紧不慢地滴落到水池中。一滴水虽然很小,但能折射出一个太阳。这寓意是“滴水穿石”,直观地表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唤醒学生对待学习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此有创意,如此高境界!

我们行走在错落有致的教学楼、长廊,排与排相连,室与室相望。左拐右拐,在惊叹中,我们仿佛进入了迷宫一般。迎面墙壁上有大专栏,上书“让书成为我们终生的益友”,下面贴满了学生的手抄报。小学生用各种色彩和各种创意,描绘出自己的心声。

走廊文化是学校的“王牌”。无论在走廊的什么地方,都会发现各种不同的大大小小的板块专栏,或连成方阵,或三俩并举,或单个独立,其内容牵动视野,引人入胜。走近一幅学生手抄报的安全挂图前,我刚想用手触摸,沈梅校长见状伸手把作品抽出,让我们仔细欣赏。谁会想到镜框是活的?上面有一个开放的“门户”,装在框内的“新闻”,一进一出,随时可以更换。如此设计,不能不说这里藏着高人。

继续往前走,每间教室的门外都有形式不同的班级文化。专栏内容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显示出师生匠心独具的特色。生活小常识、学习小秘方、安全小知识、班级小趣事、读书新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小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美观精致,匠心独具。小蜜蜂中队的专栏最为引人,方方正正的小天地里,布置得有模有样,两边镶嵌着中队共同奋斗的口号:“手拉手、心连心,勤劳团结我能行”。左边中队简介,右边辅导员寄语。上面贴有照片的表扬栏,呼应着下面的小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乐学善学勤学的感想……走进小蜜蜂中队的教室,室内摆放着一盆盆花草,不但让学生学到植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自然美,学会养护花草,培养审美、环保与责任意识。教室后边是“采蜜角”、“好书快递”、“班务栏”、“美在笔端”、“走进古诗乐园”和“小小金点子”等专栏,处处彰显出小蜜蜂中队的实力。

为缓释教师的工作和思想压力,学校专门设立了两间教师休闲吧。其中一个休闲吧,中间摆放着一个大圆桌,一圈的沙发围成圆的中心。休闲吧里摆放着咖啡、茶水、红酒……专门用于放松教师的心情,让教师在这里交流、聊天,在畅谈中减轻疲劳、调节心理。说实话,像这样的场所我们在别的学校还从来没发现过,可见学校“以人为本”,对教师的关心体贴真的已经到“家”了。

校园中,还有各种“绿色文化”凸显出对生命的关怀,如生态鱼塘、开心农场、班级文化展示区、班级文化墙、班级图书角、班级绿化角、中队名片栏等等。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展示着学生成长的足迹,拉近了学校、师生、家庭、社会相互之间的距离。

笔者在和柴利波副校长交流校园文化时,她激动地说:“我们的校园文化有不少特点:1.校园是无声教材,人人都是小导游,个个都能讲解‘景点’文化。2.校园文化是学习的土壤,学校要求各个班级每个月都有一个主题文化,所有专栏学生自己做,学校通过评比,促进学生进步。3.校园文化不光是学生的摇篮,也是教师的发展场所,教师通过棋艺比赛、乒乓球游戏等展示自己的才艺。4.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校园文化,如: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有大哥哥大姐姐领进教室,就有“认识”的大哥哥大姐姐“关照”,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已经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

置身于余姚实小校园,各种文化激流冲击着我们的思绪。我们也感受到了: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激励、感化了师生的情感、情操,树立、培养、提升了师生乐观向上、敢于承担的人生态度。

科学普及 梦想育人 努力拓宽学习空间

科学无止境,人生需奋斗。学校除了正常授课外,还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新时空。学校通过调查分析认识到,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狭隘,信息比较闭塞,从而导致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强。针对这个现象,自2009年开始,每年11月份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活动。活动期间向学生们讲解一些科普知识,其中包括比较简单的声、光、电、磁、自然、机械、空气动力、浮力等方面内容。学校先后邀请中科院科学家位梦华、陈贺能、潘厚任、赵锡禄、孙万儒、白武明教授为学生讲科学故事,通过与科学家面对面的交流,真实地揭开了许多存在于师生心中疑难问题的神秘面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烈追求,提升了教师的科学素养。

2011年,学校组建起“玩中学发明”社团活动小组。6个科学实验室,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实验室。其中,学校为星空观测实验室配备200多台望远镜,邀请社会上天文爱好者来学校,一起观测星空。顺手翻阅四季星空观测的记录,可以看到启明星、北斗星……每颗星星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科普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航模比赛、参观气象站……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力量的伟大,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创新意识,“小小科学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2012年,“余姚市人类科普主题馆”在学校成立。学校组建起了一支汇集省、市级教坛新秀的科学专职教师七人团队,在沈梅校长的引领下为学校科普教育特色加码。走进科技廊,每一届科技节节徽、活动口号、宣传海报和科幻画作品展现在眼前。我们走进人类科普馆,墙壁上的壁画和摆放的实物让我们大开眼界。一群鸟类、一只只恐龙,恰似苏醒的生物,从遥远的地带呼号而来,不禁让我们疑惑起来:这里是校园,还是生物博物馆?室内视频正在播放人类进化的专题片,光的折射,水的流动,在漫长的劳作中人类呈现出的智慧。人的肌体是血肉骨骼组成的神秘组织,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来说,各种器官的组合更是神乎其神,但在这里,向学生直观真实地展示了生命诞生的奇迹和人体奥秘。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从神秘中走向熟知,从好奇走向平静。人体分解出来的挂图犹如长蛇摆阵,也让我们疑惑:这里是医院,还是医学专科学校?

余姚市实验小学以骏马奔腾的姿态,放牧天真的生命。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了科技知识,还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科普教育真正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并且结出了累累的果实:1名学生获得“河姆渡杯”——我的科技小发明全国一等奖,5名学生的发明作品分获浙江省创新大赛一二等奖,9名学生的发明作品获得了国家实用技术专利证书。2012年11月,顾沁缘同学发明的“便携式杨梅采摘梯”获得了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周驿东同学发明的“多功能棋盘”和杨俞易衡同学发明的“USB”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陈奕霖和黄科睿同学发明的防炫目红绿灯获得浙江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等。一个个学生获得佳绩,开创了学校科技教育起飞的里程碑。

学校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先后被《我们爱科学》杂志以《百年老校掀起科学热》《百年老校再掀科学热》为题进行报道。新华网、《浙江日报》、浙江卫视少儿频道、《钱江晚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波新闻网、《余姚日报》、余姚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学校的科技节活动和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报道。

墨香书法 传承文化 致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为一所县城的实验小学,为了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学校领导带领教师连续几次召开转变教育观念的讨论会。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要想构建学生发展的新时空,发挥各种优势,突破原有的办学模式,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新生长点。他们以特色求生存、求质量、求发展,利用书法苦练学生耐力,从兴趣和喜悦中转化、再造学生的想象力。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学生学习钢笔、毛笔的书法技巧,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楼道是学生每天必经之路,利用好它的优势,就是一部很好的无声教材。为调动学子练习书法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学校按月份在楼道的长廊内展出学生的书法。三位小学生正面对不同字体的书法,指指点点,商讨着什么……健康的内容,美观的书写,给学生们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与讲台相连的墙壁上,贴满老师们的代表作品,不同种类的书法,品相疏朗,风格劲峭。南北两面的墙壁上也是师生的作品,钢笔字、毛笔字在这里被熏养得有了十足的灵气。抬起头,一番奇特的景象,令我们十分惊讶。平时用于家庭晾衣服的升降架,在这里成了悬挂学生作品的好东西,大大小小写满毛笔字的纸张,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飘荡在半空中,让人目不暇接。虽说这些带着灵气的精灵飞舞在室内,但透出的却是一种在大地与苍穹之间的摇曳,构成了连地接天的境界。

笔者顺手拿到一张饱满圆晕、刚劲有力的书法,它抒发出传统的豪迈、奔放的天性,展现出古典的灿烂,于是不禁感叹道:“呵,最强劲的音符竟躲藏在这里!多少时间才能练出这秀气的字?”

沈梅校长仍旧微笑着告诉我们:“书法课每星期都有,平时有社团活动。在课外活动时,爱好书法的学生自己还来这里练。2013年5月,学校跨入了全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学校行列。我们以此为契机,不断营造校园翰墨文化氛围。2013年12月,学校举行了第一届现场书法和班级朗读比赛。在各班初选的基础上,白云校区305名学生、学弄校区215名学生参加了现场比赛。现场书法赛分为硬笔、软笔临帖、软笔创作三大项目。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练好书法内功,为师生的全面打下基础。另外写字水平测试、书写等级考核、书法现场比赛等活动,也让师生感悟到书法的艺术魅力,于畅思神游中觅得书法的乐趣。”

采访中,学生王慧对记者道出自己的心声:“在原来的课堂上,就是提出一些问题,老师都是直观地说讲。而在书法中,老师指点着让我们自己放开手脚走路。这样的学习方法,让我们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特别是写出一张自己认为很棒的字帖,要比考100分的成绩还要高兴。”尝试扣开幼小心灵的门扉,激发好奇,走向兴趣,小小的脚步从这里走向天下。

特色教材 活动缤纷 全力提高学生素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可以彰显学校教育特色,而教育的本身则是要成为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助手。余姚市实验小学在新时空理念的驱使下,样样出新,件件破格。除了在科普教育、书法教学上做文章以外,还着重开发了空手道、消防教育、国防教育、周末文艺演出、经典朗读作品等校本教材。目的是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学习激情,尽快拓展、改变学生的个体时空,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意识的现代文明人。

空手道训练,人才辈出。跟着沈梅校长的脚步,我们来到可以容纳千人活动的空手道基地,这里也是大型活动场所。方墙圆顶,透气采光;塑胶地面,软软绵绵。学校把空手道纳入校本课程后,爱好空手道的学生每天课余时间来这里锻炼。沈梅校长用手指着照片墙上的照片介绍道,2012年10月7日,余姚市实验小学承办了由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办的“让世界认识空手道”活动。开幕式上,中国空手道协会秘书长王旭辉先生亲自授予余姚市实验小学“万宝空手道基地”的匾牌,技术支持由上海万宝队全面提供。2013年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空手道锦标赛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运动员400多人参赛。22名运动员组成的余姚市实验小学万宝空手道队作为宁波市唯一一支参赛队伍参加了12个级别的比赛,最后将5枚金牌、2枚银牌收入囊中,同时还夺得个人最佳技术奖2个、儿童个人全能冠军1个,并荣获了团体道德风尚奖。2014年5月,中国空手道国际公开赛在湖北宜昌举行,余姚市实验小学万宝空手道基地派出27名队员,代表中国二队参加了12个组别的比赛,取得了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9枚的骄人成绩。载誉归来,多家媒体相继对余姚市实验小学空手道队进行了采访报道。6月,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中国武学大家邱丕相等分别来到余姚市实验小学万宝空手道基地进行考察,“爱生如子”、“贵在坚持”的题词给予万宝空手道基地的师生以极大的鼓励。

如果说空手道活动是学校在校本教材实施中成功的一个砝码,那么消防教育就是天平称的另一端的“实物”。

为建立完善小学生消防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切实提高消防意识,学会自我防护,珍爱生命,构建一个教育课程网络。学校从2009年开始将消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以补充和完善学校的生命教育内涵。学校还制订了消防教育课程标准,并在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五结合”实施策略,同时探索形成了小学生消防教育“五辅一主式”的课程体系。“五辅”,即五年辅助教学;“一主”,即一年的少儿消防警校主要课程学习。教材架构采用50%理论与50%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除常规的评价方式外,所有少儿消防警校学员均要接受课程标准项目规定内容的考核。从少儿消防警校结业的学生,人人会跳逃生缓降器,个个知晓逃生方法和逃生线路。教师人人会使用灭火器,个个参加了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考核。

合上绘本,生命之歌还在继续。我们看到封底上,一只独角仙正张开有力的翅膀,自由飞翔在瑰丽的朝霞之中。原来,生命的朝气如同初升的太阳,哪怕再微小也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再卑微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

学校有了一批物化成果,“六个一”更让人引以为豪:即一所市少儿消防警校,一套《消防教育课程课程标准》,一本《我是小消防小战士》校本教材,一个少儿消防警校网站,一张联合教育网络,一块全国消防教育示范学校奖牌(全国仅100块)。2013年初,学校的消防教育课题“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五辅一主式’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获得宁波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浙江法制报》、中国消防在线等20多家报纸、电视台、网站均报道了学校消防教育的实例。校本教材《我是消防小战士》也得以推广。

如果说消防教育是从关爱学生生命出发,那么国防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之路。学校于1991年和驻姚部队、市人武部、市炮兵预备营联合创建了“余姚市儿童军校”。军校由炮兵营营长担任校长,学校党支部书记任政委。校部下设军训、校务、后勤三个处。军校学员是每年在校就读的五年级学生,学制一年。一个班级为一个中队,中队下设区队和班。每期军校成立后,首先对学员进行爱党、爱国、爱军的“三热爱”教育。其次,对军校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再次,为培养学员的自我劳动能力,克服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的弱点,结业前赴军营集中封闭训练4~5天,使学员体验正规的军营生活,要求学员不带零食和零钱,自己负责整床铺、穿衣裤、洗衬衣等自我劳动,晚上还安排站岗巡逻和紧急集合,这对爱睡、胆小、撒娇的部分学员来说是一次意志胆魄的锻炼。儿童军校至今已进行了23期,培训了5000多名小军人。

虽然每年的学员在变,中队指导员在变,但大家对常规训练都能自觉有序地进行。学校在每两周一次的军事知识学习和基本军事训练活动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增加了一些校外活动:1月份组织学员前往宁波反恐中队或余姚武警中队进行“军营一日游”活动;4月份组织学员前往余姚市前溪湖水库进行军事野营拉练,步行两个多小时,在步行过程中还进行了防空演习、快速行军、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7月份组织学员到余姚市中小学实践基地集训,包含出操、站岗、放哨、跳缓降器、水上拓展和生活拓展活动,让学员真实体验军营生活;每年8月1日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拥军活动,成为小兵和大兵手拉手共成长的德育活动和国防教育的固定内容。有的学员长大后回忆:“那时候我们像军人一样训练,出操、拉练,真是太棒了!”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身艺术才能的舞台,学校从1991年推出了周末文艺演出。每周由一个班级承办一台演出,节目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同级段学生观看。众多的“艺术新星”,成为活跃在周末文艺舞台的骨干力量。校合唱队曾获得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宁波市一等奖、浙江省二等奖;校舞蹈队是余姚市舞蹈大赛的蝉联冠军,代表余姚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上海旅博会的演出……每三年学校举行一次音乐节,现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让校本教材鲜活起来,张开的双臂迎来繁荣的春天:小发明、小制作、小演讲、小论文、书法、绘画……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创新管理 练就硬功 极力凝聚师资力量

采访中,记者发现余姚实小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能从夹缝里钻出来,独立于世,走着走着,便成了特色之路。他们在新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主导下,整个团队和谐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弘扬成每位教师的梦想。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所表现出的是平和、平等、亲切、互尊的关系。很显然,“携手共进,用于开拓,追求卓越”已经成为余姚市实验小学的主旋律。

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发展方向,需要组织、策划、管理。学校以务实高效为准绳,通过调整、升级,构建科学人文的管理机制,提出“倡导自主管理,激励师生发展”的校本管理理念。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两个校区,一套班子,一体化管理,一个思路,比翼齐飞。他们通过信息化管理,利用校讯通、教学QQ群、校园网传达信息。教师在教育博客进行管理和教学反思与交流,校园网上建立了学校管理、中队管理、班级管理和各学科教学的素材库、课件库等内容。实施行政联段(组)制,制定教师自我三年成长发展规划。行政人员听诊断课制度,创设“网络研修”平台,编写出《余姚市实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手册103条》,创办了《学宫新颜》教师专刊。

在业务上,学校倡导教师树立求索者形象,做有追求、有目标的学者型教师。规定每位教师教师苦练基本功,力争“过三关”,人人成为骨干教师。对刚“入行”的青年教师则实施“1+1”传帮带工程,采取定任务、结对子等办法,让他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争取两年后能成为区市级教学能手。青年教师姜富锵进校两年后,师傅跟班点评,徒弟勤学苦练,成功“突围”,成为市级教学能手。

人的可贵不是成就,而是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博的学识是教师生命的元气。为此,学校倡导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自觉提高涵养。学校将“让书成为我们终生的益友”作为校训,旨在通过阅读引领师生共同成长。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图书角,让教师随时可阅。每学期初学校向老师们赠送教育类、心理学类、医学类、交友类等一批好书,促使教师通过书籍涵养心灵,汲取智慧,提升生命质量。

倡导教师做善观察、会思考的教师,拥有思想者的姿态。性格开朗、年轻有为的教务主任孙杰锋对记者说:“学校利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机制,把‘拥有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之一,时刻提醒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篇反思。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已经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老师们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在互惠互利中逐渐让思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师资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志。学校在挑战面前为寻找出路,每年都要分批组织教研组成员外出考察,找机会推荐教师参加高层次研修班,并以讲座、专题报告、实践活动等形式,为教师创造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空间。从网络研修平台、《学宫新颜》、教科研奖励方案,到班主任专题交流、示范班主任评选,再到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校教改之星的评选,学校时刻让教师的每一个脚印都开出生命灿烂的花朵。

在和办公室主任张雅儿交谈时,她说:“学校始终把教职工的利益放第一位,无论谁有什么困难,还是有什么喜忧之事,学校领导都会亲自过问、尽力协助解决。学校每逢大事,都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定。逢年过节等特殊纪念日,沈梅校长都会组织教师搞一些特色活动……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到的大小事情,让教师从心灵上感到温暖,得到尊重。对学校的回报,就是齐心协力、抱团发展,自觉执行103条规则,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研引领 内化实践 大力倡导合作发展

学校的内涵发展,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和评价者。2008年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将一位校友(实业家陆章铨先生)捐赠的100万元人民币作为“余姚市实验小学教师教育奖励基金”,开启了学校“教师教育讲坛”的序幕。学校每年举办四期“教师教育讲坛”,邀请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全国各行各业专业人士为教师讲课,以拓展教师们的视野。“教师教育讲坛”以校本培训工作为支点,着力调制丰富的精神大餐。“教师教育讲坛”至今已经举办21期,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的精辟讲座,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增加了教师的文化厚度,促使教师以更加前瞻的理念投身于教育实践中,更好地为学生的教育教学服务。

科研兴教,科研促进专业的发展。课题“小学第三学段语文课堂练习的研究”和“微格教研在语文教研组建设中的运用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双管齐下,总结出如下流程:梳理确定目标—主题教研活动—探求练习形式—整理课例经验—形成研究成果。教研活动主题明确,一课一得,一股积极探究课堂的热潮蓬勃兴起。老师们以科学、理性的态度,以严谨、务实的品格,纷纷探究教学细节,专业水平不断上升、超越。很多小课题应运而生,出现人人有课题、人人会课题、人人写课题的喜人景象,老师们的脚印在此汇合,科研能力得到很快提高。课堂也由此发生了变化,动静结合,读写相称,思想活跃,讨论热烈,学生的素养出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课堂教学在“导学—自主—讨论—互助”的分解模式中明显改进。老师们在上课、研讨、探求、反思中,撒下无比生动的花香,写出一篇篇的论文发表或获奖。最终,以集体的智慧形成珍贵的课题报告,在宁波市获得高奖。学生在第四届浙江省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中获奖,在全市少代会小主持人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在全市演讲比赛中夺得桂冠。学生博客群,小记者驿站,一批批孩子在各类征文比赛中更是崭露头角。

老师们在理念的改变中,更新着课堂教法;在学习中,进一步探索课堂模式;在引领中,感恩师傅,感恩学校的关怀。老师们纷纷自觉承担并做好“传帮带”的教学工作。如今,无论在宁波市级,还是在乡镇、区域、街道,都留下了余姚市实验小学教师的足迹。在余姚市每年组织的“百人百课”活动中,在“课堂节”送教下乡活动中,在“教学开放日”活动中,在教研组长经验交流会上,处处都有余姚实小教师的身影言行;舒小明老师前两年到新疆支教,带去了教研累积起来的文本和视频资料,把余姚实小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带到了新疆库车地区。实践证明,越是分享越能促进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共同成长。

教研工作在“自律、服务、指导”的原则之下,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探索实践,至今已经有四个教研组成为宁波市三星级教研组。各个教研组“规范、有效、创新、扎实、合作”的实战能力,为学校“深化教学,提高质量”带来和谐共进的气氛,让古老的“学宫”真正焕发出灿烂的新颜!

一天的采访、座谈很快就过去了,对余姚实小的参观学习让我们感触良深。尽管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校园文化特色,但蕴含其中的真正带有内涵的实质性的宝贵经验,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更深刻的思考才能获得。但“一滴水折射出一个太阳”,实小人“激情永存,状态极佳,身体力行,求是求新”的工作精神,足以让人感到中国教育改革的“灵魂”所在;实小人富有思想深度的合作意识冲击着整个大教育的神经,他们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拼搏实干的精神,启迪并鼓舞着所有的教育者去开拓创新。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余姚实小一定会成为浙东大地上一颗闪闪发亮的启明星。

猜你喜欢

余姚市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