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校长需在场
2014-02-06冯天赋
冯天赋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领导,但首先不能把自己置于行政的位置上,否则,会让学校失去最根本性的东西,比如教育和教学的良性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如果校长疏于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无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无法以教育思想来为学校引路,无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教育思想从何而来?它不能凭空想象,必须源于教育现场,必须源于一线的创造性实践,必须经历“实践——提炼——再实践——升华”的循环过程。校长的教育思想源头在课堂,学校德育工作也需要在课堂凝炼。只有真正置身于课堂,校长才能为教师的成长、为学生的成人和成才把好脉。
学校的教研工作,对于推动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现在许多校长似乎与课堂无缘,更别说参与教研了。因为没有校长的参与,很多时候,学校教研有名无实。当一所学校没有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时,校长的参与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能降低教研的随意性,每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便能让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学校教研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非得大家坐在一起观摩、讨论和交流。平常的听课,和做课教师交流,也同样是教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尽管学校领导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应当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校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听某位教师的几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再和该教师一起分析、交流,让该教师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由于是一段时间的跟踪听课,所获得的信息更真实,对教师的引导也更有指向性。如果某位教师的经验有推广价值,还可以将其经验在全校推广,让其他老师创造性地进行借鉴,让其变成集体财富。
校长置身于教研现场,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大有裨益。校长时常出现在教研现场及教师的课堂,不但会给老师以积极的引领,而且能真切地了解学校的状况,把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也能全面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状态,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把脉,并结合实际开出良方。这样的良方也才能既润泽学校,浸染课堂,又丰富校长自身的教育思想内涵。
当然,校长在教研现场要能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校长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有专业引领的底气。这自然要求校长要多读书,有丰富的积累,能对每次的教学及教研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对老师给予切实有效的引领。或许有人会问,校长要面对整个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事务,哪有时间时时出现在教研现场。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辩证地看待。如果校长置身于学校教研之外,不但不能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很有可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陷入瘫痪状态。如果经常深入教研现场去引领,当学校的中心工作良性发展时,就会反过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
校长积极投身学校教研工作,去亲历自己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其教育思想的形成才会有源头活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教研,校长需在场。
(选自《教育导报》20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