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对全身骨显像单发“热区”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2014-02-06李广宙

重庆医学 2014年34期
关键词:热区单发放射性

温 暖,李广宙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潍坊市中医院核医学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山东潍坊 261031)

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骨显像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常用的检查方法。骨显像一次成像能显示全身骨骼,探测灵敏度高,但特异度较低,假阳性相对较高。在临床工作中,骨显像对单发“热区”病灶则更难做出准确诊断[1-2]。近年来,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的应用,将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SPECT与显示组织结构的CT相结合,使两种影像信息实现了互补,提高骨骼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3]。本文通过对全身骨显像单发“热区”的SPECT、同机CT及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探讨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对全身骨显像单发“热区”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单发 “热区”的具有骨外原发恶性肿瘤史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6~82岁,平均60岁。骨骼单发“热区”部位:椎骨17例,肋骨及髂骨各5例,颅骨、胸骨及股骨各4例,关节部位3例,锁骨、骶骨及耻骨各2例,肱骨及距骨各1例。所有单发“热区”部位既往无原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转移灶及手术史。所有单发“热区”的最后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检查、CT、MRI检查或6个月以上随访证实。

1.2方法

1.2.1显像仪器 采用GE公司Infinia Hawkeye Ⅳ SPECT/CT,配备低能高分辨型准直器,同机CT为具有定位价值的4排螺旋CT(X线球管电压为140 kV,电流为2.5 mA)。

1.2.2图像采集方法 常规静脉注射99mTc-MDP 925 MBq,嘱患者饮水500 mL,3 h后行常规全身骨显像,扫描时间15 min。由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医师阅片后,然后对全身骨显像发现的单发“热区”行SPECT/CT断层显像。SPECT采集条件:能峰140 kV,视野40 cm,矩阵128 mm×128 mm。低剂量CT采集条件:电压140 kV,电流2.5 mA,视野40 cm,矩阵256 mm×256 mm,层厚1 cm,图像重建层厚5 mm。采集的原始图像均经Xeleris工作站处理,并应用GE公司配备的融合软件实现SPECT图像与CT图像的融合。

1.2.3图像分析 由2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进行规范化阅片,分别对单发 “热区”的SPECT图像、同机CT图像、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将所有病灶的诊断与其最后诊断比较,作出符合与不符合的结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上述3种方法对单发 “热区”鉴别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SPECT断层与同机CT断层、SPECT断层与SPECT/CT融合图像及同机CT断层与SPECT/CT融合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 50例单发“热区”中,34例通过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确诊;其余16例中,2例通过SPECT/CT复查确诊,2例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4例通过诊断及CT检查确诊,2例通过MRI检查确诊,6例通过6个月以上随访确诊。最终23例确诊为骨转移灶,27例为良性骨病。

SPECT、同机CT与SPECT/CT融合图像对50例单发“热区”的初步诊断见表1。由统计学分析得出,SPECT的灵敏度显著优于同机CT(χ2=7.94,P<0.05),而同机CT的特异度显著优于SPECT断层(χ2=11.50,P<0.05),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与SPECT相比,能够显著提高鉴别诊断的特异度(χ2=9.07,P<0.05)及准确性(χ2=6.34,P<0.05);而与同机CT相比,SPECT/CT融合图像能够显著提高鉴别诊断的灵敏度(χ2=10.17,P<0.05)及准确性(χ2=4.80,P<0.05)。SPECT、同机CT与SPECT/CT融合图像对50例单发“热区”的最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见表2。

表1 SPECT、同机CT及SPECT/CT融合图像对50例单发 “热区”的初步诊断(n)

表2 SPECT、同机CT及SPECT/CT融合图像对50例单发“热区”的最终诊断a

a: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时,不将“性质待定”病灶计算入内,只计算已作出良、恶性判断的病灶。

A:全身骨显像;B:同机CT图像;C:SPECT图像;D:SPECT/CT融合图像。

图1典型病例1

2.2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患者,性别男,年龄68岁,左肺小细胞癌保守治疗,全身骨显像示右侧耻骨部位放射性增高(图1A);同机CT示局部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图1B);SPECT表现为右侧耻骨支放射性增高(图1C);SPECT/CT融合图像示右侧耻骨支放射性增高并局部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图1D),诊断为骨转移。典型病例2:患者,性别女,年龄60岁,乳腺癌术后10年,全身骨显像示右侧踝部放射性增高(图2A);同机CT示胫、腓骨下端及距骨滑车部位局部关节面硬化、骨质增生(图2B);SPECT示右侧踝关节部位放射性增高(图2C);SPECT/CT融合图像示右侧胫、腓骨下端及距骨滑车部位放射性增高并局部关节面硬化、骨质增生(图2D),诊断为退行性病变。

A:全身骨显像;B:同机CT图像;C:SPECT图像;D:SPECT/CT融合图像。

图2典型病例2

3 讨 论

99mTc-MDP骨显像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其对骨转移瘤诊断的非特异度。骨骼的任何部位发生可引起局部血流、代谢变化的因素时,如外伤、炎症或肿瘤等,均可导致局部99mTc-MDP呈现浓聚或减低,骨显像表现为“热区”或“冷区”[4]。虽然全身骨平面显像中单发“热区”的发生率较低,但鉴别其良恶性十分困难。单发“热区”可能是早期骨转移,也可能是良性骨病所致。根据文献记载,99mTc-MDP骨显像判定多发病灶是否为恶性的准确率为79%~90%,而对于病灶少或单发病灶,判定其恶性的准确率不足50%[5]。因此,骨显像单发“热区”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困扰核医学医务工作者的问题之一。

SPECT显像弥补了平面骨显像的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辨别病变位置、显示病灶的放射性分布形态及范围。椎骨转移瘤SPECT显像特点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放射性高或较高浓聚,病灶多累及椎体后部和(或)椎弓根或累及椎骨大部;而骨关节病、骨质增生、压缩性骨折等多发生在椎体或椎小关节,病灶多呈点状或条形浓聚,位于椎骨一侧或对称分布于椎骨两侧,这也与王建方等[6]的发现相似。陈曼等[7]曾提出,除压缩骨折表现为明显浓聚外,一般良性病变常仅表现为轻度浓聚。但本研究中11例良性椎骨病灶中,有6例表现为放射性明显浓聚,与前者的意见有明显出入,故考虑对于放射性浓聚灶,不能凭借其浓聚程度进行经验性诊断,相当一部分增生明显的良性病变,也可以出现放射性明显浓聚。位于肋骨的放射性浓聚灶,沿肋骨走行的长条状放射性浓聚灶可以认为是转移灶,而垂直于肋骨的或点状的浓聚灶则往往无法准确诊断。而位于骨盆或关节周围的放射性浓聚灶,由于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或膀胱遮挡、尿液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通过SPECT显像诊断就更加困难。本研究中,SPECT的灵敏度为94%,而特异度仅为23%,这与文献[8-9]的结果相近,说明SPECT对单发“热区”的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析其特异度低的原因可能为:SPECT图像分辨率较低,无法观察病灶局部较精细的组织结构变化;当病灶放射性聚集明显、浓聚灶范围较大或存在解剖结构重叠时,SPECT显像就无法准确定位病灶、辨别病灶解剖结构的改变,从而降低了鉴别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性。

SPECT/CT兼容了SPECT的高灵敏度和CT高特异度两大优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Schillaci等[10]在一项涵盖81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SPECT/CT融合图像明显提高了影像资料的诊断价值。本次回顾性研究发现,符合线路SPECT/低剂量4排螺旋CT融合显像较传统平面骨显像及SPECT显像可明显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及特异度(P<0.05),尤其是可以反映局部骨转移灶的解剖结构和骨质密度的变化,同时可以排除局部的生理性摄取,对骨质增生、骨囊肿、骨血管瘤及骨折等良性骨病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因而减少了诊断的不确定性[11]。本次回顾性研究观察了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对全身单发“热区”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其对全身单发“热区”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纯的SPECT和CT图像(P<0.05)。

研究发现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图像对全身单发“热区”鉴别诊断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机CT可较准确地鉴别诊断良性病灶的放射性摄取,如骨质增生、骨赘、骨囊肿、骨折等引起的放射性浓聚,尤其是对于关节部位的放射性浓聚灶,可以了解病灶与其周边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12],如图2所示,患者骨显像示右踝部位放射性轻度增高,SPECT无法清晰显示局部结构并做出诊断,同机CT发现为局部骨质增生,并诊断为退行性改变。(2)融合图像为“热区”,CT发现有骨质改变(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或其周围伴有软组织肿块,即可考虑骨转移病变。对于肋骨、胸骨、横突、棘突、椎小关节、胸锁关节、骶髂关节、外周关节及骨盆等部位的单发“热区”,CT显示上述改变,对诊断骨转移灶起决定性作用。如图1所示,患者骨显像示右侧耻骨部位放射性增高,SPECT也仅能显示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同机CT清晰显示局部耻骨支呈溶骨型骨质破坏,诊断为骨转移。(3)对于融合图像为“热区”,而 CT未显示骨质改变的单发病灶,可依据SPECT显像对具有特征性表现的某些部位单发“热区”作出诊断,如局限于椎体或侵及椎弓根的浓聚灶,沿肋骨走行的条状浓聚灶,沿骨长轴走行的四肢骨浓聚灶等,虽CT显示无骨质改变,亦考虑骨转移灶;而某些部位的“热区”,如非对称性关节部位单发病灶或形态不典型的病灶,因为缺乏影像学特征,便有可能出现误诊或无法诊断,本研究中4例误诊及性质待定病例便属于此类。此时,则需采用诊断级CT、MRI、病理活检或随访等手段协助诊断。(4)CT显示骨质改变,融合图像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的病灶,一般考虑为良性病变,但此时亦不能完全排除代谢水平偏低的转移性病灶,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排除。

综上所述,符合线路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可对病灶进行准确的解剖结构定位,显示出病灶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对全身骨显像单发“热区”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秦永德,李肖红,王塞岗,等.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8,28(4):249-251.

[2]李剑明,于树鹏,裴著果,等.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4):745-747.

[3]Hamann M,Aldridge M,Dickson J,et al.Evaluation of a low-dose/slow-rotating SPECT-CT system[J].Phys Med Biol,2008,53(10):2495-2508.

[4]Scharf S.SPECT/CT imaging in general orthopedic practice[J].Semin Nucl Med,2009,39(5):293-307.

[5]潘中允.临床核医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276-291.

[6]王建方,赵新明,张敬勉,等.CT与全身核素骨显像联合诊断单发骨转移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3):594-598.

[7]陈曼,马婧,李欣欣.全身骨显像未确定诊断骨病性质(附140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8):1027-1029.

[8]Ozülker T,Küçüköz Uzun A,Ozülker F,et al.Comparison of 18F-FDG-PET/CT with(99 m)T c-MDP bone scinti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bon emetastases in cancer patients[J].Nucl Med Commun,2010,31(6):597-603.

[9]马全福,匡安仁.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2):90-93.

[10]SchillaciO,DanieliR,ManniC,etal.Is

SPECT/CT with a hybrid camera useful to improve scintigraphic imaging interpretation[J].Nucl Med Commun,2004,25(7):705-710.

[11]Tarik B,Irina R,Cigdem A,et al.How useful is an Integrated SPECT/CT in Clinical Setting and Research:Evaluation of a low radiation dose 4 slice system[J].Open Med Imag J,2008,2(8):80-108.

[12]赵祯,李林,李芳兰,等.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灶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6):1036-1039.

猜你喜欢

热区单发放射性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谱写热作新篇章
——《热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关键技术专刊》刊首语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保护措施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区域活动中“冷区”向“热区”的转变
1HMRS在鉴别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应用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定向退火条件下柱状晶形成及连续扩展的相场模拟
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