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多元角色下的困境及对策

2014-02-06卢妙清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报工作

卢妙清

(肇庆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肇庆 506061)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方面让女性走上了政治舞台,加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拥有了与男性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另一方面也让众多的中国职业女性背负着更大的压力,在外要打拼事业,独当一面,在内要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是众多职业女性中的一族。编辑工作是一种细活、慢活,要求从业者具有耐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而女性与生俱来的认真、细致、严谨等特点,以及天生所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感性思维能力和母性的奉献精神[1],这些都与以奉献和服务为天职的编辑职业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同时,女性编辑天然的亲和力,细腻的心思,温柔的性情,特有的“定力”和耐性,以及善于沟通等优势,也为其胜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在出版界,女性编辑的队伍越来越强大,而在高校学报界,女性编辑更是撑起了半边天。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大背景下,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由于承担着多元角色,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一、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多元角色

高校学报的女性编辑,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随着不同的情境而不断地变换角色。首先是编辑的角色。现代意义的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市场调查——策划选题——联系作者——组织稿源——加工书稿——市场营销程序,要求编辑全程参与,并且要求编辑在其中不断转换工作方式[2]。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的介入,新政策新要求的出台,以及地球村背景下空前的竞争机制,都迫使编辑的大脑长期处于紧张和活跃状态,要求她们随时掌握社会的最新动态。同时,高校学报主要接收各类专业性、理论性强的稿件,为了胜任工作,女性编辑除了从专业知识上充实自己外,还应涉猎其他学科,力求形成专而博的知识结构。而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还得提升自己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网上作业能力。在编辑的这一角色中,还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一是和作者的关系,二是和审稿人的关系,三是与学校其他部门和教职员工的关系。高校学报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作者、审稿人及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所以,作为一名高校学报的女性编辑,除了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工作技巧外,还应妥当处理编辑部内外、学校上下的各种关系,才能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

其次是家庭生活中的角色。目前,大部分高校学报编辑部实行坐班制,工作时间具有较强的规定性,有时由于工作需要,也会有加班加点的情况。而在家庭生活中,大部分高校学报女性编辑需扮演以下4种角色。一是母亲的角色。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辅导学习,关心其身心健康状况。二是妻子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种对女性的特殊标准和要求,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例如,要求为人妻的必须相夫教子;必须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当然,女性编辑也不例外。三是女儿的角色。自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又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照顾父母的事情往往就落在一个子女身上。作为高校学报的女性编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操持家务,教育子女之外,还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牵挂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四是儿媳的角色。孝敬公婆是儿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知识女性的高校学报编辑,在这方面有更高的自觉性。

由此可见,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身上所担任的角色之杂之多,而多元角色必定带来多重压力。就本职工作而言,由于定期出刊的压力,人手的限制,加上编辑工作本身是一种高强度高消耗的脑力劳动,对于女性编辑而言,其压力甚大。更何况工作之外,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还要操持各种各样的家务杂事,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情往来。据了解,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以及不间断的劳心劳力,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比男性更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有资料显示,女性的职业倦怠是男性的3~5 倍;女性的抑郁率远远高于男性[3]。

二、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多元角色下的多重困境

由于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多元角色,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经年累月地忙个不停,有的甚至不得不付出透支青春、透支健康的代价,长期下来,她们在身心健康、个人发展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身心俱疲

一个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对于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来说,当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时,必定会减少她们用于照顾家庭生活的时间。但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濡养,使绝大部分女性都意识到相夫教子、赡养老人、做好家务是自己的本分;如果由于工作的原因而耽误了家庭,她们甚至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内心会因此而深感不安和自责。所以,作为知识女性的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她们只好把工作做好的同时也尽力把家庭照顾好。然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超强度生活状态,尤其是学报出刊前后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使很多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出现了身心俱疲的状况。

(二)消极怠工

适当的压力对人的成长起促进作用,但是过大的压力反而会导致消极的心理压迫,让人产生退缩和放弃的念头。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这与学报编辑工作的潜隐性有密切关系。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他们只看到出刊后的成品,他们不了解在每一期学报的每一篇文章背后编辑所付出的辛劳,他们更不会去注意作者的原稿与最后刊发出来的文章有何区别。而对于一篇文章,编辑从审到编到校,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不断为来稿锦上添花;文章发表了,如果评价不错,那是作者写得好;如果改了99个错,漏了1个,责任就是编辑的。所以,编辑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和认可,而编辑的责任却是相当明确的。另外,因为学报工作较为固定的程序性和连续性,每天重复着繁杂的文字工作,这一期学报出刊了,又赶着准备下一期,好像一直都有干不完的活,这容易给高校学报女性编辑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并由此出现工作推托、拖沓等消极怠工的现象。

(三)发展受挫

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多元角色必定给其带来多重压力。平时工作繁忙,又要兼顾家庭、子女和父母,所以,能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只有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才有可能晋升高一级的职称。笔者曾对广东省高校学报男女编辑的职称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初级、中级和副高3 个职称等级中,女性编辑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男性编辑,而在正高职称这一系列中,男性编辑的人数是女性的2.2倍,二者比例为2.2:1[4]。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某些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女性编辑在承受繁重工作任务之外,还要操持家务,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女性编辑事业的持续上升发展态势,甚至导致职业“断档期”的出现[3]。除此,高校学报编辑,表面上看是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待遇,但实际上她们往往处于被搁浅的位置,诸如很多访学、进修的机会,学校只针对教师系列,学报编辑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个人多重角色下的多重压力,以及学校对学报编辑的不够重视,使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深感自身发展受挫。

女性本来就多以感性思维为主,情绪化较为明显。以上困境的出现,不仅不利于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还导致“灰色”心理的出现[5]。有些女性编辑因此而纷纷选择跳槽,由此而造成了编辑队伍的不稳定性,这既对她们个人前途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对高校学报整体工作上的有序运转和正常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解困对策

女性编辑在出版界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她们的生存状态、事业追求与文化选择影响着出版单位的发展与建设。了解女性编辑,引导她们、支持她们,无论对女性编辑自身,还是出版单位,都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6]。对于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所面临的以上困境,各单位不应回避、责怪或消极对待,而应给予关注和重视,并努力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然而,欲解决问题,关键还在于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自身,必须对工作进行规划,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一)合理计划,确定目标

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工作任务繁重,包揽家庭繁杂琐事,晋升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若能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合理计划,就能化杂乱无章为有条不紊,从而达到张弛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计划有长短之分,长的可以对一年或半年的工作进行计划,短的可以对具体某一期学报或某个月的工作进行计划,甚至每天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把当天要完成的任务罗列出来,再逐一完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计划之重要性。如在学报栏目策划上,以及科研进展上都可以确定相应的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一次次成就感的获得,来加强自身对工作和生活的内驱力,当一个人对工作和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时,就会保持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而非消极厌世。所以,对于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自身来说,应重视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这是一种既能提高工作成效,又能给自己不断带来工作动力的好办法。

(二)培养自信,不断进取

作为知识分子一部分的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她们在人生理想和个人追求上,与传统女性有着很大差异。她们都具有积极的入世思想和一定的进取心,注重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建设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文化的建设者和参与者[6]。所以,当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在事业发展上陷入困境,或自己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时,应坚定对学报编辑事业和自身工作能力的信心,认识到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克服,不断进取,障碍总会被扫除。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就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合逻辑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5]。而合理的信念则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正能量。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虽然默默无闻,但对社会的文化进步和学术发展不无贡献,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很多女性编辑已经在自己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们有的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被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授予“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等称号。2006 年,北京工业高校学报编辑部因其人员构成全部为女性,以突出的工作业绩荣登榜首,荣获“巾帼创新”荣誉称号[7]。可见,只要坚定信念,不断进取,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同样能够有所作为。

(三)调整心态,随遇而安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应学会给自己的内心减负,尤其在当下,以追求生存空间、发展空间、效益空间为目标的人才竞争、资源竞争、市场竞争,使编辑越来越忙碌,节奏越来越快[8],甚至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学会自我心态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既来之,则安之。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最终选择了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女性编辑就应尊重自己的选择,并安下心来做好这份工作。工作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力或偶然因素而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陷入低谷,而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着你笑。惠特曼说过,面对太阳,阴影将落在你的背后。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工作、生活和自身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据了解,心态好能使人体内分泌及神经细胞都处于最佳状态,整个人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在编辑界、学报界,不乏这样的前辈,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乐观向上,越活越年轻。所以,作为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在繁重的工作之外,应学会调整心态,学会释放自己,学会随遇而安地享受生活。

以上所列,是高校学报女性编辑通过在内因上加强自我修炼来摆脱困境的一些办法,这是主要的。而作为学报部门,以及主管学报编辑部的上级单位,也应对她们所遇到的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为她们的工作和个人发展多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可以尝试实行值班或者弹性坐班的灵活制度,在进修政策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或者做到与其他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从而使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更安心、更积极地为学报编辑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1]曹丽华.女性地位变迁与女性编辑略谈[J].新闻知识,2009(12):48-49.

[2]邹岚萍.论编辑压力管理[J].中国出版,2008(11):58-59.

[3]魏诗坤.女性编辑的角色定位和心理建设[J].才智,2011(13):230-231.

[4]卢妙清.学报编辑队伍优化的实证考察——以G省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3):97-103.

[5]张天景.与压力共舞:女性编辑自我心理调适[J].编辑之友,2009(8):41-42.

[6]李莉.女性编辑的事业追求与文化选择[J].编辑之友,2003(6):32-33.

[7]陈晓宏.女性编辑心理状况探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85-88.

[8]孙平.论编辑“心理环境”的优化[J].编辑之友,2005(5):39-42.

猜你喜欢

学报工作
致敬学报40年
不工作,爽飞了?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选工作
《深空探测学报》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Morphology and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TiO2 Nanorods
Effect of Channel Layer Thickness on The Device Characteristics of Room Temperature Fabricated In2O3Thin-film Transis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