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玥之弦语
——二胡行者金玥的音乐世界

2014-02-06

中国艺术时空 2014年1期
关键词:演奏家民乐二胡

赵 倩

玥之弦语
——二胡行者金玥的音乐世界

赵 倩

熟知金玥很久了,他的二胡专辑,我也反复听了很多遍,但是面对面聊天,还是第一次。堆在他脸上的灿烂笑容,把我们之间的陌生空气彻底消散,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我想,对于二胡,对于音乐,这位年轻的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肯定有很多的思索。

音乐至上

金玥的琴声会说话,他的琴声也很写实。听过他拉琴的人,从他的琴声中,不仅能够听到唯美的音乐,更能感受到他那力透纸背的功力:可以柔情似水、柔美婉转,似美丽少女,低头垂目,向你诉说心中的情思;可以铿锵有力、激烈奔放,似铮铮铁骨,声声入耳,绕梁三日而不绝。这恰到好处的力度掌控、指法弓法处理和情绪的塑造,使人跟随琴声进入他的音乐世界:在炫技与抒情之间,领略到的是二胡的音韵之美,以及强烈的青春激情。

在金玥的字典里,没有最好的音乐,只有更好的音乐,这是他近三十载习琴生涯中不曾改变的认知模式。他说,技术永远是为音乐服务的。高超的炫技不是目的,音乐的内涵和意境才是乐曲的核心所在,它彰显着演奏家的风格表征,它打动观众、引发听众的共鸣,音乐的内涵是会随着音乐家的阅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断变化、提升的,因此,音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金玥决不允许自己因技术上的失误而影响乐曲内涵的准确表达,因此,他习惯于每次录音后都反复听自己的演奏。他说听录音是对自己耳朵的检验,这样才能不断地体会自己指法和弓法的变化,在乐曲音响、音色和韵味等层面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改进和提高。

在2013年8月,中央民族乐团新创剧目——民族乐剧《印象·国乐》中,金玥领命与箜篌演奏家吴琳合奏音乐会主旋律。这首由中央民族乐团作曲家姜莹创作的旋律,没有花哨的炫技,没有无常的音程跨越,一切旋律都来得纯净、自然,一气呵成。似繁华世界里的一股清泉、动人心弦,它不浮躁、不张扬,它有内涵、有意境。

面对这样纯洁、深邃的乐曲,打开谱子的时候,金玥甚至觉得无从着手,因为这首乐曲蕴藏着太大的张力,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演奏家若内功欠佳,就会把旋律演奏得流于表面而不得精髓。于是,每天排练之后,回到家的金玥仍然不愿放下二胡,继续揣摩每一个指法、弓法和每一处呼吸换气,他不希望任何一个音符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流于平庸和浅薄。他认为,只要能演奏好这首乐曲,再多的付出都值得。最终,金玥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与箜篌的完美配合,那飘荡在剧场中的悲壮、深情的旋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得到了观众极高的评价。

虽然他并不祈求每一场演出都十全十美,但是不代表他不追求完美,他要求自己的演奏一定要发乎于心,将隐藏在音乐表象背后的意蕴尽可能悉数呈现。于是,如何赋予这把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胡琴以新的生命和气质,便成为这位年轻音乐家不竭的动力。

也无怪乎著名导演王潮歌在《印象·国乐》演出后,会对金玥有如此的印象:

金玥,是一位为民乐而生的二胡演奏家,是一位虔诚的民乐传承者。沉稳乐观的性格和踏实钻研的精神,蕴含了强大的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他的二胡演奏,风格大气、技术全面,情韵并茂;从他的指尖流淌着音乐,有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超越感官体验,直至听者的心灵最深处。

在追求音乐至上的道路中,他明白只有沉淀才能有所积累,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他更清楚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更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朋友和团领导的支持、提携……于是,他低调不张扬,视周遭的纷扰而不见;他慈悲有度量,持美的眼睛看世界;他沉稳不急躁,一心坚守对民乐的追求。我想,这是人生的历练,是厚积薄发。

跨界尝试

金玥说,踏着历史脚步走来的传统,历经了万千岁月的磨砺,却始终不曾失去其特有的弹性与厚重,令每一位传承者都为之折服、肃然起敬。优秀的传统,是当代二胡艺术生存发展的根基和来源。然而,创新则是二胡艺术传承的核心,离开了创新,离开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表演形式和艺术观念,二胡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都将会被时代抛弃。于是,金玥勇于跨界尝试和探索适于二胡艺术传承和艺术塑造中的各种可能,积极拓展二胡的表现力。让传统在流行、时尚的时代元素中,走进更多听者的视线。“民乐”不再是演奏家的音乐,而成为普通大众的审美诉求,甚至成为世界性的语言。

聊起自己的“跨界尝试”,金玥的话匣子不由得打开了。很难想象,面前这位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本科一路秉承二胡传统走来、受教于诸位二胡大师,可谓“根正苗红”的演奏家,对于二胡音乐的创新探索经历,竟然如此丰富,且成果斐然。

他立足传统,参与室内乐组。虽然,如江南丝竹、福建南音那样,民族乐器也有室内雅集的历史传统,但是,借鉴西方弦乐四重奏的形式,以高胡、二胡、中胡和大提琴为组合的中式“室内乐四重奏”却是少见。而在他与好友的共同努力下,这样的民乐尝试也在摸索中前行。

他立于潮头,涉足流行音乐。曾经参与一支男子民族乐队,他们的演出,在国内也收获了许多喝彩、鲜花和“粉丝”。他也常与好友、中央民族乐团打击乐演奏家朱剑平一起琢磨新的音乐形式,他们合作的《翔》近期已在中央电视台的《风华国乐》中录制播出。这首乐曲由朱剑平创作,同样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同样给人耳目一新而又不失民乐精神的感触。从听众的评论来看,这首作品在短时间内已是好评如潮。让我们欣喜的是,在传承民乐的道路上,金玥有同路人。

他涉足影视,做过影视音乐。他坚信,二胡不仅是聚光灯下的独奏乐器——在传统与现代的风格转换中,诉说着生命的体验,它同样也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绪。如果说,组建流行民乐小组是金玥在以新形式演绎民乐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的话,那么,参与录制多部影视音乐的专辑,则可以说是他迈出的一大步。如他的电影音乐专辑《春秋战国》,这张专辑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录音师李小沛亲自操刀,收录了10首电影音乐(其中5首原创曲),选录的曲目表达了含蓄、写意、唯美、空灵的音乐意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情节、不同人物的情怀与气质。专辑融合传统、现代等不同音乐语言,是一种跨界交融。这是一种尝试,是一种创新。该张专辑还获得“2011年全国最佳唱片奖”。

他广积善德,参与佛教音乐录制。虽然不是佛教弟子,但是他认为,佛教音乐风格清雅、庄严清净,蕴涵慈悲之情,使人动容、使人安静、使人思考。因此,他曾经为佛教音乐录制过三张专辑而分文不取,后受邀担任“香港佛教音乐形象大使”。我想,通过专辑的录制,他收获的对佛教音乐的感悟和民族音乐传承的思考,胜过任何金钱的回报。

除此,他还参与过纪录片的配乐;曾经与多位当代艺术家、画家合作,进行即兴音乐演奏与即兴抽象绘画创作的尝试……

可以看出,金玥是一个师古但绝不泥古的演奏家,他在传统与现代的音乐中游走,那幻化出的动人旋律在他的指尖上流淌,在他的琴声中跳动。他的各种艺术尝试,与其说使他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挥,但不如说是,他让我们看到了民乐呈现的多种可能性及其多元文化的杂糅性,令中国民族音乐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实现了它的“华丽转身”,而这种身份的转换,无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当然,金玥在音乐之路上取得的成绩,是与培养他的老师和支持他的中央民族乐团领导们分不开的。他们给予了金玥太多的鼓励和机会,让他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驰骋。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对于金玥的跨界尝试,曾经给予过这样的评价:“胡琴本自胡中乐,金玥弦歌涌心泉。曲声悠悠咏新乐,弓弦一声似千年。”聊聊数语,就将金玥的艺术探索、乃至其风格,一一言明。我想,这是赞扬,更是激励!

使命召唤

纵观当下社会的发展,可以发现,我们在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师夷”经验,但是却缺少与西方平等对话的经验,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缺少对自己文化的正确审视,更加不知道何为中国的优势?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自省,需要重拾中国文化的自信。在多元文化并置的交流与冲突中,比起交响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正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代表着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名片,而二胡音乐则是其中的核心成员。

金玥就是这践行着中国文化“走出去”队伍中的一员,言语不多的他,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里,除了音乐,必定还有他更深层的感悟和思索。他不在乎个人荣誉的大小和经济实力的高低,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二胡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双手。而随着自己在艺术之路上的历练与人生阅历的增长,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召唤着自己,他说,他要用手中的二胡,为中国民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贡献,让具有独特声音表象和内在韵味的中国民乐传得更远、传得更广,让中国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话语权。

这些年,金玥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足迹遍及欧美诸国。奥地利的金色大厅、华盛顿国家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马林斯基大剧院、日本札幌音乐厅、首尔国立中央剧院、俄罗斯国立克里姆林宫剧院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场馆,都曾响起过他的琴声。

他参演过的有中国传统作品、有新创中国风作品,也有改编自西方乐曲的作品,但是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中,金玥看到,越是能彰显中国文化特点、审美旨趣的乐曲,像《二泉映月》、《赛马》、《江河水》,以及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如《火祭》,就越是受到身处异文化的外国友人的喜爱。虽然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脱轨、与中国五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相左、与民乐在国内蓬勃的发展生态错位的是,中国民乐的整体面貌在全球范围内较低的认知度和相对狭窄的传播范围。但是,只要琴声一起,因语言障碍产生的鸿沟立刻“天堑变通途”,西方人的耳朵也立刻具有了“双重乐感”,而在中国乐器奏出的东方神韵中和谐共鸣。

谭盾是西方世界里最成功的华人作曲家,他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他专门为二胡所作的协奏曲《火祭》,成功地用西方视角、用现代艺术形式把楚地民间、原始的巫风巫乐完美呈现。并且,二胡这件民族乐器的音乐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也在乐曲中得到了极大地展示。它让外国人在他们熟悉的西方音乐呈现思维中,听到了不一样的音乐语言,听懂了来自中国的音乐故事和中国音乐家们的心声。因此,当金玥让《火祭》的旋律在2009年欧洲“欧罗巴艺术节”上奏响时,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和乐团同事在大巴车上的赞扬和掌声,说明了一切。金玥说,虽然在家在校读书时也曾经演奏过这首乐曲,但是在彼时彼刻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因为身份的转换以及演奏场合与观众的不同,都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中国音乐一旦走出国门,就立刻代表着中国文化,代表着国家。能够用手中的乐器完成文化交流的任务,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和荣幸。

不仅仅是表演,金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赤诚之心还体现在演出之后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2013年9月,金玥跟随中央民族乐团席强团长一行13人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在与“北卡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之后,又与当地学校的学生进行中西文化近距离对话。金玥表演了《印象·国乐》的主题旋律、传统乐曲《赛马》等,席强团长亲自担任乐器和乐曲的讲解。

人们对于陌生知识的获得,会因为诸多条件的限制,而往往来自文本、影像、音响等仅限于视觉或听觉的渠道。就像中国的乐器一样,外国人很少能亲自触碰到。因此,当学生们近距离地聆听、触碰到,甚至亲自奏响二胡等乐器时,那种因求知若渴而产生的惊讶和赞叹就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金玥说,其实中外音乐的交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音乐无国界,在音乐里,人们很容易得到沟通。如果再加上上述的交流学习手段,不同民族和国度的音乐,也会更好地被对方所认知。

弦语盈耳

丝丝弦语之中,我听到的是坚守、是追求、是信仰、是传承,更是生命的呐喊!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音乐家用手中的乐器来表达对周遭事物的感触,准确、生动,同时也打动着听者。作为青年二胡演奏家,金玥,正是用那两根钢丝琴弦诉说着他的喜怒哀乐和鸿鹄大志。

如果说“生命不止,音乐不止”是金玥在二胡艺术道路上的永恒信念,那么“音乐不止,则传播不止”就是他在传承二胡艺术、传播中国民乐和中国文化上的不懈努力。我想,这是他的追求,更是他的信仰。

猜你喜欢

演奏家民乐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演奏家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思乡(二胡短曲)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