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的理性思考*
2014-02-06李文,涂涛
李 文,涂 涛
(1.西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构建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的理性思考*
李 文1,涂 涛2①
(1.西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社交网络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语言学习中,为在线语言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该文从对促进语言学习的要素和社交网络的特性梳理入手,分析了将社交网络应用到语言学习中的可行性及媒介优势,并通过对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站Livemocha案例的解析,提出了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中的三个关键点:学习同伴、交互空间、学习活动,最后就这三个关键点论述了构建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的理性思考,旨在为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的设计与构建提供借鉴,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地促进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社交网络;语言学习;二语习得;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Livemocha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们开始不满足于仅仅会使用一种语言,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媒体时代的语言学习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学习,各类手机或电脑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网络语言学习课程、语言学习网站正在慢慢地取代传统的图书和CD。这些新媒体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且能为学习者创造语言环境,促进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
一、促进语言学习的要素
本文提到的语言学习主要指的是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二语习得,即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试图寻找成功习得第二语言(语言学习成功)的要素。起初的二语习得研究以认知主义为主导,随后出现了“社会认知主义”的转向,建构了很多与社会、文化结缘的二语教学和学习理论,如二语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二语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二语对话理论(Dialogic theory)等[1]。
“二语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参考的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其核心部分包括中介、临近发展区、脚手架等,这些概念相互联系。中介是指实现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文化制品;临近发展区是指新手能独立胜任的和在有更多经验的其他人指导下能够胜任的差别区间;脚手架指专家为新手提供的对临近发展区的帮助。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中介参与的过程[2],包括社会交往中的他人中介以及通过文化产品的中介,其中他人中介又包括专家对新手的中介或能力强的同伴对能力弱的同伴的中介。另外,关于通过同伴调节的语言学习研究表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通过采用一系列对临近发展区敏感的交互策略有效地为彼此提供帮助[3]。
“二语对话理论”主要参考的是巴赫金的社会认知观,强调“认知的对话本质” “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之所在”。语言的整个生命,不论是在哪一个运用领域里(日常生活、公事交往、科学、文艺等等),无不渗透着对话关系[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出的“对话”并不是指人际交往的口头对话,而是指一种社会交往行为。
社会认知主义取向的二语理论认为二语习得的本质具有社会互动性,只有有意识地通过二语媒介与社会中的他人进行交往,创造性地模仿,二语学习者才能接受并内化通过社会互动环境所提供的语言知识和技能[5]。
同时,在二语习得之外的“语言学习与认知方式关系”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种能力都有助于学习另一种语言,其中场独立使人具有重建结构的能力,场依存使人具有社会能力。许多语言学家也认为第二语言水平归根结底不仅涉及到语言分析能力和重建结构能力,而且涉及在实际交往中的语言交际能力[6]。
语言是社会共享的符号系统,其本质是社会的,只有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发生和习得。由上述可知,想要习得第二语言需要学习者在某种社会情境中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活动,在互动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生模仿行为,最后内化环境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二、社交网络的特性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指以一定社会关系或共同兴趣为纽带,以各种形式为在线聚合的用户提供沟通、交互服务的互联网应用。社交网络的特性主要概括为以下五点:
1.网络化的人际传播
从传播学视域来看,网络社交传播和人际传播密切相关。社交网络趋向网络化的人际传播,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网络社交的质量和效度。
2.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结合
一个完善的社交网络应该是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私人空间指以个体情感、利益为中心的私人活动范围,公共空间是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公共场域”。社交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节约了公共空间的人际交往成本,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公共场域[7]。
3.以用户为中心
社交网络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力量是惊人的,其核心是“用户创造价值”,其关键是“以用户为中心”组织和传播内容,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4.提供巨大的人脉库
注册同一个社交网站的用户可以百万、千万、亿来计数,例如已有1600多万的用户注册Livemocha,有9亿用户注册Facebook。在整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中可以通过兴趣爱好、需求交易等来结识好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和活动社区。
5.关系化
社交网络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关系化的,它将现实社会关系反映在网络上,以“人及其关系”来吸引用户,并让“用户之间产生关系”成为现实。这种“熟人的熟人”传播方式容易达到深度交流与深层互动[8]。
社交网络的上述特性为二语习得所需的社会情境提供了虚拟仿真的、远程互动的交往空间和学习情境。
三、社交网络促进语言学习的可行性及优势辨析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考虑社会交往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并认为对学习者来说,语言习得产生于社会交往的过程,在社会交往中学习者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并通过该过程习得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正如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建立在学习者参与社会性实践的基础上。简单来说就是,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因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就在于使用第二语言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所以学习第二语言就应在第二语言的社会交往情境中进行。除了情境学习观,情境学习理论还强调“实践共同体”,即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有目的模仿活动而构建的[9],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最初涉入第二语言的实践共同体时,有意无意可以感觉到此共同体与母语共同体的差异,其中包含发音、语法等显性语言特征,同时也包含一些隐性社会形态[10]。
但在日常生活中,第二语言的社会交往情境对于学习者来说并不常见,除了学校内的“外语角”活动,对于非学生的语言学习者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到目标语言的社会交往情境中。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社交网络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用户创建网络化的社会交往平台,提供沟通和交互的服务,模拟现实世界的社会交往行为。基于社交网络的这一本质特性,我们可以利用社交网络来引导语言学习者发生的交往行为,为其创建二语习得所需要的社会交往情境。这也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并深受学习者接受和喜爱的原因之一。
除了社会交往情境的重要性外,有学者提出在社会交互中,一位较有知识的参与者通过语言,创造一个具有支持作用的环境,使初学者能够参与,并且把他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到更高一级水平[11]。这类似“二语社会文化理论”中提到的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专家”对“新手”的中介作用。这都表明了“专家型的语言学习同伴”对于二语学习者的重要性。而社交网络可以聚集数量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使用各种语言的真实用户群这一特性恰好可以满足二语习得过程中形成“专家对新手”的实践共同体的需求。
从社交网络的特性这一方面分析可知,一致的语言学习需求能够为学习者创造语言学习文化背景;社交网络的私人空间可以帮助学习者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而判断已有的语言知识经验,语伴之间相互查看对方的私人空间也是网络化的社交环境中的一种社交行为,在增进对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有利于深度交互的出现;社交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特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实现个性化学习、多样化学习的可能,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学或不学,怎么学,和哪个用户交往、和哪个用户结为学习同伴;更主要的还是,数量众多的真实用户群能为学习者提供可靠的学习同伴源,并有实现“专家与新手”的实践共同体的可能,并且社交网络的公共空间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场所和工具,进而为学习者创建所需要的社会交往情境。
另外,一些关于社交网络支持学习的研究也发现社交网络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支持作用,如学者Ryberg和Christiansen的研究发现社交网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精通第二语言之前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机会,学习者在精通第二语言之前通过观察进行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建立自信,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逐渐成为实践共同体中的中心成员[12],即在这一过程中从观察的“新手”逐渐过渡为精通的“专家”。
四、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站案例Livemocha解析
如今已出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站,如由笔友社交网络发展而来的大型语言交流网站Interpals,支持发送语音来聊天练习口语的百度英语贴吧,及集成课程与交互社区并允许用户与母语人士交流协作的Livemocha等等,这些网站利用社交网络的特性为语言学习者创造了支持社会交互的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通过这些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站学习外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Livemocha网站更有参考价值。
Livemocha网站为用户提供在线课程及能与母语人士(Native Speaker)交流交互的学习社区,用户注册时需注明母语及想要学习的外语,用户既作为学习者也作为母语人士。网站包括三个版块,分别是学习(Learn)、教学(Teach)和探索(Explore)。
学习版块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和付费的在线课程,免费在线课程包括35种语言的低级、中级、高级课程,付费在线课程包括面向组织的课程和面向个人的课程。教学版块主要是为学校提供混合学习的辅助学习资源和外语实践场所。探索版块主要引导用户在Livemocha社区中交互和协作。Livemocha中的交互分为异步交互和同步交互。异步交互指学习者在完成课程的练习题后,把自己的答案以文本和音频的形式发送到Livemocha社区,再由Livemocha社区转送给母语人士,由母语人士来检查、修改,最后反馈给学习者,学习者既是外语学习者同时也作为母语人士检查修改其他学习者的练习答案。同步交互指学习者在收到母语人士的反馈以及给予其他学习者反馈的过程中可以与相互满足对方外语学习需求的用户结为语伴,结为语伴后即可与母语人士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交互。
Livemocha网站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户能够通过社交网络结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母语人士,并能与他们结为语伴,在同语伴的交互协作中熟练并内化外语技能。母语人士和外语学习者就形成了专家和新手的关系,语言学习过程形成了专家对新手的中介过程,并通过专家和新手的协作学习促进新手外语临近发展区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并且更深入地掌握了外语技能。
五、构建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的理性思考
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首先要具备社交网络的基本组成要素:节点、关系、用户群和社区[13],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社交网络。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语言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多种多样,主要关系是具有一致的学习需求或是互补的学习需求,最终目标是学习者之间能形成语伴关系。学习群指具有相同语言学习需求的小团体,最终构成一个语言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
通过上述对促进语言学习要素的分析及对Livemocha案例的解析,本文认为构建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应重点从学习同伴、交互空间、学习活动三个关键点进行分析、考量和设计。
1.学习同伴
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中的学习同伴也可称之为“语伴”。在“学习同伴”中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是学习同伴来自哪里,第二是以什么方式成为学习同伴,第三是怎样保证学习同伴的质量和协作能力。学习同伴应来自数量巨大的社交网络用户,只有数量巨大的用户才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交友需求和形成异质同伴组合的可能。学习者可以通过相同的语言学习需求结为语伴,也可以通过互补的语言学习需求结为语伴,即根据语言需求来结为语伴,以相同语言学习需求结为语伴的学习者有共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者进行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具有互补需求的语伴可以相互帮助,形成专家和新手的关系,帮助对方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而习得第二语言。语伴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两人以上的语伴团队,两个人之间的语伴关系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交互,有利于二语的习得,这种关系适合语言水平中上,即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学习者,有共同学习需求和互补学习需求的学习者都适合两个人的语伴关系;两人以上的语伴团队适合低中高不同水平的语言学习者共同组合为一个协作学习小组,利用团队活动和团队力量来刺激和保持学习动机,两人以上的语伴团队不太适合互补学习需求的学习者。
2.交互空间
社交网络中通过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来完成用户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互活动。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的交互空间要包括学习空间和情感空间。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是一种“学习者—学习空间—学习者”的模式,即通过这一网络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与协作。在这一网络学习空间中一般通过文本、音频、视频来实现交互。文本是指通过学习者的读与写产生文字信息,音频指通过学习者读与说或听与说产生声音信息,学习者可以采取录音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实时发送音频的方式交互,视频指学习者录下自己的视频或实时地通过在线视频与语伴的交互。文本、音频、视频的交互各有优点,通过文本的交互有利于学习者清楚地观察到交互过程中的语言文字的输入与输出,避免了音频或视频交流过程中误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双方清晰的反馈有利于二语的习得[14];而音频和视频的交流整合了听和说的技巧同时也提供了文字聊天缺失的非语言信息[15],这些非语言信息对社会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真实社交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空间的构建是为了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融洽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交网络提供的重要的交互行为。在情感空间中允许学习者创建自己的相册,上传自己的照片或视频,分享其它学习资源或与学习无关的有趣的资源,发起一个话题、写一段博客,这些话题或博客都可与学习相关也可与学习无关。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建个性化的个人主页,语伴之间可以相互浏览对方的个人主页,更深入地了解对方,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超越语伴的关系而成为彼此的朋友,进而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
3.学习活动
仅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空间,交互只由学习者自己发起和维持,这样并不能保证学习者交互的质量,所以需要由学习社区组织一些学习活动来引导学习者之间发生交互,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的学习活动应包括听、说、读、写。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以利用社交网络创设社交环境为特色,同时可为学习者提供一些适合的学习课程,并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的练习实践。学习者可以自由交互也可以参与网站统一组织的活动进行交互。对于已经有语伴的学习者适合就某一给定的话题进行自由交流,而对于刚刚进入这一社交空间中的学习者,他们暂时还没有语伴,此时他们更需要参加统一组织的一些活动。网站可以分为不同语言的社区,比如,想学英语的学习者或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进入英语社区,想学中文的学习者或母语是中文的学习者进入中文社区,可以在不同的社区中设置不同的活动。学习活动可以包括角色游戏、话题论坛、同伴互评。其中角色游戏指创建某一个语言气氛的游戏环境,学习者可以选择扮演某一角色,在这一游戏情境中和其他角色交流,语言气氛是指中文社区中的学习者必须以中文交流,英语社区中的学习者应以英语交流。话题论坛是指组织或引导学习者发起各种话题,以论坛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同伴互评是指学习者在课程学习后完成的测试答案由其他学习者来评价,而学习者自己也要去评价其他学习者的测试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当学习者与单个的母语语伴的交互时,可能会造成学习者对对方国家文化单一的认识,这种不全面的认识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这时教师要在其中起到文化中介者的角色,定期开展更加正式的关于多样化的文化观点的小组交流,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跨文化观[16],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二语习得。
[1][5]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两种认识论取向——对我国外语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6-92.
[2][3]马俊波.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9-15.
[4]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87-339.
[6]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36-45.
[7][8]李林容.社交网络的特性及其发展趋势[J].新闻界,2010,(5):32-34.
[9]陈梅香,连榕.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4):32-36.
[10]李宜冰.情境学习观再考—日语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新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0):94-95.
[11]高艳.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论语言教师的中介作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93-96.
[12]Ryberg, T. & Christiansen, E. Community and social network sites as Technology EnhancedLearning Environments[J]. Technology,Pedagogy and Education, 2008,17(3):207-219.
[13]刘耀庭.社交网络结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14]Clark,C.&Gruba,P.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 autoethnographic study of Livemocha[A].C.H. Steel,M.J.Keppell,P.Gerbic&S.Housego,Curriculum,technology&transforation for an unknown future[C]. Sydney:Proceddings ascilite Sydney,2010.164-173.
[15][16]Min Jung Jee & Min Jung Park.Livemocha as an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 community[J]. CALICO Journal, 2009,26(2):448-456
李文: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与未来教育(liwen_333@163.com)。
涂涛: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新媒体传播与未来教育(tut@swu.edu.cn)。
2014年6月9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SNS
Li Wen1, Tu Tao2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2.Center for Studies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of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SNS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paper starts from clarifying the essential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features of SNS. Next, it analyzes the viability and media advantage of using SN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a case site named Livemocha. Last, it discusses the rational re fl ec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SNS from three key points, which are learning partners, interactive space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SNS; Languag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ning SNS; Livemocha
G434
A
1006—9860(2014)09—0029—05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新途径——原生语境再现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880014)阶段研究成果。
① 涂涛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