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制下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14-02-06何军邀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20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导师制导师

◆何军邀

作者:何军邀,博士,副教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制药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315100)。

1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为实现一定经济或社会目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和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聚焦在创新型人才上[2]。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可见,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当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和产业进入革命性变化的新时代,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欧美国家提出生物经济战略的三大措施,即加大与生物经济相关的研发和技术投资力度;促进生物经济相关的政策进步,实现利益各方的协同;促进市场发育,增强生物经济的竞争力[3]。在这些举措中,美国和欧洲都将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的重点,支持其发展。

我国也已将生物医药列入战略性发展产业之一。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建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我国对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给予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可预见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生物制药技术人才。

而就生物制药技术本身而言,它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学等学科原理和知识,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生产药物的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能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生物制药技术人才的必然要求。

2 导师制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它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获得与创新;有利于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能加强学生的管理;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学分制的实施[4]。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探索专业导师制作为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嵌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当中,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专业教育平台,突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在学生考核机制的改革上加强实践教学考核,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硬件条件建设上采取成立学生创业创新实践中心等措施[5]。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其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被定位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在导师制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鉴于学校的实际条件,采用班导师和科研导师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兼顾全班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同时能重点突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行班导师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借鉴当前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首先设立班导师制,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选聘一名本专业有专业魅力和人格魅力、有强烈责任心的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与专职辅导员相互配合做好学生管理和育人工作。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班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规划、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教育等专业辅导,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和引导。

本专业班导师实行一轮一聘,即一个导师指导一个班级从大一开始直至毕业,如此做的优点是导师工作具有连续性,能更好地增进师生感情和相互信任,导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朋辈关系,从而使导师的指导工作更直接有效。

班导师具体工作要求是大一期间,利用大一学生全班集中夜自修(学校规定大一学生要集中夜自修)的有利契机,班导师至少每周一次进入夜自修课堂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和掌握所指导班级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知识基础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讲座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专业思想,描绘专业所依托的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使大一学生了解专业,热爱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学风教育。

班导师在大二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该阶段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发掘学生专业特长、兴趣和发展潜力,指导他们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及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大三期间主要任务是组织好专业综合大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确保实践能力培养效果;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或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班导师制的实施,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班风有显著改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导师的引导下选出的班委有很强的凝聚力,班干部工作激情高,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社团活动积极,学习更加专注,迟到旷课现象明显减少;学生更“大胆”,在教师面普遍能敢问敢说。

近三年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6%以上,其中升入本科继续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例平均超过20%。

实行科研导师制,重点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该专业所属的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现有实践教学场地面积约1000 m2,仪器设备总值超800万元[6]。实训车间建有包括育种、消毒/灭菌、种子培养、发酵、预处理、提取分离、精制纯化、冷冻干燥等设备的一条中试规模的生产线。实验室配置了三套全自动发酵系统、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荧光定量PCR仪、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蛋白分离纯化系统、冷冻干燥器、凝胶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等大型仪器设备。此外,学校还建有浙江省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宁波基地和浙江省新药创制平台宁波中心。这些设施能满足本专业教师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需要,同时也为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优越的硬件条件。近三年,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厅局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四项,指导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等省部级学科或专业技能竞赛多次,这些项目为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载体。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科研导师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专业教师担任,在大二第一学期开学初,由班导师组织,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组成多个科研小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项目开展前期,导师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文献资源库,了解研究课题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导师及时给予指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手把手教学生实验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分析和探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为导师打下手的操作人员,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经过科研导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研发创新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在参与科研小组的毕业生中,80%以上学生升入省内的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其中,有优秀学生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系统的实验室和市级研究设计院等科研单位工作,直接就业的学生都进入了浙江省知名制药企业的研发部门或者很快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这些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榜样,从而使更多优秀的学生愿意积极进入科研小组中,形成良性循环。可见,实施科研导师制是促进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对导师制下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尝试和探索(班导师制实行三年,科研导师制实行五年),导师制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明显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其他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普遍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师生比偏低的事实,导师资源不足,尤其是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强的科研导师更缺乏,这是导师制能否有效实施的最主要问题。目前,专业科研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占全专业人数不到20%,还有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小组。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有效推进导师制的关键。笔者认为可采用多种途径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输送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研修、培训、做访问学者,提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等能力;输送他们到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做访问工程师,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或采用挂职、顶岗等方式到生产一线锻炼,了解现代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信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水平;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补充到导师队伍;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申报各级各类研究项目,把握生物制药专业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切实增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由于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学校缺乏完善的导师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导师指导学生投入的精力和责任心难以完全保证,降低了导师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因此,建立并完善导师管理、考核和激励等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导师的管理应该成立导师管理部门(或者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导师的选聘办法和实施,监督导师的职责,定期开展导师的培训;对导师的考核可采用导师自评、被指导学生评价和导师领导小组评价综合的办法;建立导师激励机制,对导师指导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如发表的论文、授权专利、学科或技能竞赛获奖给予奖励或折算成考核工作量。

学生的相关管理制度需要补充 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有些学生态度不积极、主动性不强和科研创新活动中自由散漫等现象,导师对被指导学生缺乏约束力。因此,除了学校原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外,对导师制下的学生应该需要补充相应的评价、学分管理和奖惩等有关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除了在思想上做好引导工作,在制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 结语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实践创新能力对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实行导师制是高等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经过近三年班导师和科研导师相结合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尝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内涵建设。但是目前要真正全面实行导师制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丰富导师资源,还需要在学校层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大投入,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1]李宗文.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0-83.

[2]龚京民,祝欣蓉.浅谈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4):958-959.

[3]陆怡,江洪波.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2012(5):59-62.

[4]王海梅.关于高职教育实行导师制的探索[J].职业技术,2006(14):49.

[5]金雷.高职教育导师制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60-63.

[6]何军邀,许丽丽,彭昕,等.高职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75-77.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V eraW an g
导师榜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