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2014-02-06吕兆改刘志坚山东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
文/吕兆改、刘志坚 山东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文/吕兆改、刘志坚 山东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在传统现场施工中,因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障低等问题以饱受诟病。而建筑产业化发展之路是解决传统低水平、低效率的施工方法的有效方式
建筑产业化;问题;对策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能耗是发达国家能耗的3~4倍;施工效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而建筑产业化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全面改造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分散的、低水平、低效率现场施工生产方式。在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也促进建筑业集约化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降低行业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建筑产业化过程中,可以极大的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之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化生产成本高。生产成本是建筑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今天,建筑企业引入新技术、新产业首先考虑的是否能够更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建筑产业化模式,其建筑安装成本肯定是高于传统的建筑方式。例如现场浇筑作业,混凝土的成本是1200-1500元每立方米。而如果采用购买混凝土预制件然后吊装,成本则可能超过4500元。另外由于相关标准与体系等不健全,导致建筑产业化建造过程中仅有部分环节实现了工业化,而其他环节则沿用传统的建造方法。这种工业化生产脱节问题,不能完全把产业化的规模效益体现出来,影响了企业实施产业化建造模式的积极性。只有不断推进建筑产业化流程建设,让该流程更加市场化和专业化,建筑产业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质量不佳问题是困扰企业施行建筑产业化生产模式的另一重要因素。建筑质量不仅事关企业声誉,而且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产业化过程中,企业十分重视建筑质量问题。然而我国率先实行建筑产业化的万科,在某些建筑项目中出现了隔音、渗水等很多功能性的问题。说明只对部分部品进行产业化建造不能实现整个建筑产业化生产。也打击了很多企业实施建筑产业化的信心。
二、导致建筑产业化成效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导致建筑产业化成效不明显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鼓励政策不足;其次是构配件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市场因素制约等。
1.政府激励政策不足
建筑产业化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我国虽然鼓励建筑实行产业化战略,但是实际政策却明显不足。从目前政策看,我国建筑产业化实施较有成效的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都制定了许多具体的激励政策。例如北京市2010年发布的《关于产业化建筑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上海市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建筑产业化若干意见的通知》。而其他省市,虽然将建筑产业化及其相关产业作为鼓励的重点,希望通过产业化发展来提高新技术的利用率、提高建筑质量和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实际性的激励措施较少,并没有调动建筑企业实施的积极性。
2.构配件标准化建设滞后
建筑产业化是建立在构配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但是我国各个企业的结构体系及企业标准不同,构配件只在本企业施工的建筑中实现标准化。而面向大众市场却没有形成标准化与通用化。
另外国家层面也未出台和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与生产、施工的技术文件。而建筑构配件需要在严格的生产标准下,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现场跟其他部件安装完成。如果出现两种配件技术标准不一的情况,肯定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因此建设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构配件体系,是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任务。
3.构配件价格因素
由于国情的影响,我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成本低,而技术类成本却比较高。因此在建筑产业化发展初期,构配件采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将比现场浇筑的方式价格上升约20%。而且建筑产业化目的即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多多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然而大多数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下,投资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研发的意愿不强。即使别的企业研发出,由于成本问题也不愿意推广使用。最终导致建筑产业化停滞不前。
4.构配件质量与现场装配能力的影响
预制构件的质量好坏,决定了产业化模式下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在构配件装配中,企业往往十分重视现场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却忽视了构配件的质量。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很多预制构件厂家的产品无法达到质量要求。经常出现叠合楼板的裂缝,夹心墙板的内外连接工程到现场无法验收等问题。
由于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较晚,大多数的预制件生产企业,研发重点在于结构件生产,而对于现场装配的没有更为深入的研究。尚未有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来进行产业化施工,一般在采购预制件之后,采用传统的人员与方法进行施工。先进的产业模式与传统的施工队伍与方法并存,引发的不仅仅是现场组织管理问题,而且对工期、建筑质量有存在较大的影响。
三、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1.政府角度
建筑产业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依赖几家先进的企业是无法完成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因此政府应肩负起推广建筑产业化的责任,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化发展,从国家层面制定建筑构配件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标准。
(1)在建筑产业化鼓励政策方面,除了指导性和服务性的政策之外。政府还应该将激励政策进行具体的落实,例如建筑产业化项目贷款优惠等。类似具有成效的政策,能够直接降低产业化建造成本。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运用产业化的积极性。
(2)有鉴于我国大多数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仍然停留在企业标准上,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阻碍。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标准与体系,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使相关企业在生产构配件和其他产业化产品时能够依照这个标准与体系进行。也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生产中与这个标准结合,在整个建造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提高产业化质量。
2.企业角度
除了政府需要肩负起推动建筑产业化,制定行业技术和质量标准的责任外,企业也必须肩负起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责任。
首先是构配件生产企业要在国家和行业已有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形成涵盖设计、部品生产、仓储物流、造价定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进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建筑产业化建造质量。因此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制定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标准进行。这是保障建筑产业化质量的关键;其次是建筑企业要摒弃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应该着眼于长远。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积极的将产业化模式引入到建筑建造中。第三,为推动构配件的装配质量,无论是生产企业和建造企业,都应该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装配施工队伍与人员的素质,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例如在吸收传统施工中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让配件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联合制定产业化施工的操作手册。并根据手册组织装配人员开展产业化技术培训。
[1]王永合.建筑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
[2]梁栓柱.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J]山西建筑,2015(27).
[3]谢其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机械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