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策略探究与实践

2014-02-06于进亮纪鸿飞唐文君

职教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素养

于进亮 纪鸿飞 唐文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和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实施,各行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必须紧抓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线,不断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容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分析

职业素养主要指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规范性要求,是其在从事职业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其内涵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等[1]。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等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除了面向学生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还要满足企业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职业教育理念,会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而全面的职业素养既可以保证高质量就业,又可以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修身处世的基础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保证学生具备持续充足的职业发展后劲。随着技术流程的不断革新和分工的日趋细化,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更需要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相应的抗挫折能力,从而用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待每一次机遇和挑战,活到老,学到老。

(三)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明晰本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众所周知,学生职业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自身的职业发展。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针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曾明确提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的清晰度,将直接影响其职前准备和职后发展,特别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恐惧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入手,在职业素养培养上多下功夫,让学生逐渐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系统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往往注重理论系统,而实践部分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完全切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学生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及意识养成、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撑力明显不足,相关的教辅资料十分匮乏[3]。对于相关课程考核方式仍然仿照其它专业课考核方式,缺乏相应创新,对学生的督促和全程指导作用不强。

(二)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整体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往往存在学历水平相对较高,但具有职业指导咨询资格证书的人数较少的问题,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也不够充分,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管理及人才招聘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资深职业指导师。

(三)过度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忽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要素

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中,“职业能力”往往容易被简单理解成职业技能,从而导致高职院校过度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甚至将专业技能的培养视为唯一的培养目标,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人文教育、职业道德等关注严重不足;将职业教育等同为技能培训,培养出的学生空有一身专业技能,不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品质,从而导致职业发展的后劲乏力。

高职院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只能使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得到保障,而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则会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随着职务变动、工作内容拓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相关技能,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使个人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理念等进一步提升,最终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从而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4]。

(四)职业素养教育趋向功利化、商品化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使命固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教育的最终价值是培养完整而丰富的人,而不是把高技能的劳动工具[5]。职业素养教育趋向功利化和商品化,缺乏人文素养氛围的熏陶。在此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混杂了职业晋级、职务提升、职后待遇和就业质量等多方因素,在学生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使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偏差。

三、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要强化教学管理,应将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明确课程性质和课时数,完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内容选配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强化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规范教学档案的管理;要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分段实施模块化教学,即大一着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二着重进行专业相关的实践教育、个人发展指导—专升本或择业,大三着重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其次,要建立一套适合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形成必修课、选修课、辅导讲座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依托各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完善第二课堂的“隐形课程”体系,并以一定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开展毕业生创业的差异化教育,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编制相应的教材,进行相关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阶段的需要。再次,按照行业认知、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三个层级,依托深度校企合作,以实习实训为平台,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积累职业经验,规范入职后的职业发展。最后,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要从理论知识的熟知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两方面开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权重,重点关注过程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除任课教师外,建议吸纳合作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中高层管理者、自主创业的往届毕业生等第三方元素,探索实施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第三方评价。

(二)拓展渠道,搭建平台,强化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当前,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师一般为高职院校中的从事基础课程或者公共课程的教师,应当说来源比较单一。因此,首先应该拓宽教师的引进渠道。比如,可以利用校内资源,聘请有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学生辅导员担任专职教师,可以聘请从事心理、教育、社会等相关学科毕业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内兼课教师,还可以吸纳行业企业资源,聘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精英或者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担任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通过拓展聘任渠道,完善职业素养课程的师资结构。此外,要加大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通过开展学术交流、行业调研、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经历和理论水平;对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观摩等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其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吸收,提高其理论授课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改进和提高课程教学服务。

(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强化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的硬件建设

目前,仅靠高职院校自身,很难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教学的硬件需求。因此,一定要依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三种途径解决硬件需求问题。一是要争取合作行业企业等方面的支持,以社会捐赠或者准捐赠的方式,为职业素养课程增添教学设备,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测评系统、计算机辅助工具等;二是要与学院主要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机会,并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部门轮岗和岗位指导。三是要依托相关政府部门,调动各类社会资源,通过采取外聘专家讲座、建设校友会、创业论坛等形式,积极引进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先进方法。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高职院校应通过建设健康和谐、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景观、校园环境、校园标示等外围元素建设,影响和熏陶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不断内化并养成职业素养。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题,以其醇厚天然的氛围影响熏陶着学生的成长。

四、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和成效

笔者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分析模型,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和成效,主要有:

(一)建立了符合职业素养教育要求的育人模式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称学院)在职业素养教育的探索和推进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实践和完善“两点三全一融合”的特色德育模式(两点,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出发点,以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为落脚点;三全,全程、全员、全面德育,做到德育工作无缝隙;一融合,校园文化、理论教育和企业文化、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建设系统完整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创新和开辟素质教育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品牌学生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创建了符合职业素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及考核方式

学院深化“教学团队、学生工作团队深度融合,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双重考核”的“双结构、双课程”素质教育体系,促进知识、态度、技能、素养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构建完善人文素质课程群及考核方式,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大卖场”作为考核重要形式之一,每学期开展人文素质讲座15次,增加开设增强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选修课程,建设配套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建成网络课程;学院围绕职业道德每年组织专业技能大赛1次,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讲座2次,组织大型校园文化活动6项,使每个学生参与社团文化活动4项。通过上述举措,学生活动参与度达到100%,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受培率达到100%。

(三)加强了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深入实施“双师双高”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职教能力,在基础教学部下设成立了职业素养教研室,依据教师的知识背景,结合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深厚、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兼职比例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院通过相关管理制度尤其是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的引导,加强职业素养教育骨干教师和优秀老师的选聘制度,形成优秀教师和教师团队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力度;实施培养、引进、聘请并举的政策,培养、引进或聘请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建立专兼结合的“双专业带头人制度”,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四)加强了校园文化及人文素养教育

学院通过进一步加强校风、校训、内部沟通主题、办学愿景、学院精神等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工作,加强CI系统的推广工作,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在学院核心文化下创造鲜活的、稳定的、影响到每个人的文化体系,各二级院部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子文化;以大学生文明礼仪宣讲演示团为依托,每年面向企业、社区开展文明礼仪宣讲、微笑文化传播活动不少于20场;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等手段和契机,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节庆点,加强了对校园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学院文化特质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加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总结提炼,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在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显著提升。

[1]阿瑟·克莱曼.道德的重量:在无常和危机前[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25.

[2]赵祥麟,王成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23-124.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6.

[4]R.G.Miltenberger.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35.

[5]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1.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