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的脉络与走向

2014-02-06孙云志

职教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软实力适应能力转型

□孙云志

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面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逐渐向高智力、高技术和高人性化方向发展的新境况,目前的高职学生已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时代步伐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焦点话题。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要求高职院校以高素质人才培养艺术去深入体察和巧妙运用社会经济需求,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革新,提升人才培养效能,让社会经济转型成为高职院校铸造自身品牌的助推器。本文基于社会经济转型时代背景,从培育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三维视角探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以期为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育:趋向与重构

实践证明,传统的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迎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经济转型正在促使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经历重大改造。众所周知,培育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紧缺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但如其脱离社会经济需求,只会使封闭与僵化限制高职学生的适应能力可持续递增。因此,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将要求提升高职学生个体社会化水平,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将建构出适配社会转型时期的高职学生适应能力培养形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由社会经济变革所唤醒的革命将再造高职学生适应能力,使高职学生以焕然一新的状态走进职场。

(一)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育的趋向

1.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美国社会学家G·H米德提出,“自我”是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自我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1]而自我观念的形成则是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有关。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应摆脱社会和家庭对高职教育负面评价的影响,通过自身与他人的比较来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评价自我和反省自我,辅之以使用合理的宣泄法、控制法和心理补偿法等心理调适方法,最终达到无条件地悦纳自我和支配自我,使自己能够以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

2.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人,为解决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心理以及自身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人际关系世俗化、紧张化、失范化等现象的发生,高职院校应关注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积极为其搭建与社会和同学交际的舞台,高职学生也应在认识和完善自我的基础上,克服激情、理想盲目与羞怯等心里困惑和心理障碍,学会尊重、善待与宽容他人以及换位思考,增强交往的主动性和表现自我的主动性,积极创造温馨怡人的社交环境,从而使自己成为成熟的、社会化的个体。

3.提高抗挫折承受能力。在2012年5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的一项调查中,超六成大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就像一碰即碎的 “瓷娃娃”,这充分说明加强挫折的正面效应教育刻不容缓。面对社会经济转型对高职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应当正确看待所经历的挫折,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磨练和完善提高自身的平台,并通过酣畅淋漓的自我宣泄方式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另外高职学生还应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环境、社会利益等相关因素,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调节自我抱负,从而让遭受挫折磨砺的经历成就自我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4.培养竞争与合作精神。在当今强调高度细化分工的社会中,竞争与合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两者不可缺其一。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与社会经济转型价值实现融为一体的,高职学生只有在协作的基础上,把远大目标落实在日常行动中,积极参与学院活动和社会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这样个人能量才能得到最大限度释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积极根据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在创设集体性对抗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时,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竞争力,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竞争力,通过贯彻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5.形成特殊的“规则效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2]对于高职学生同样如此,只有不断提高他们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辅之以高职院校对违反规则进行的相应处罚,从而使社会规范内化成为他们内心实在的要求,成为其与他人进行竞争或协作的指针,这样才能够实现遵守社会规范与成才有机统一,他们也才能避免在今后职场中被“炒鱿鱼”或犯“眼高手低”的毛病,成为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有用人才。

(二)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育的设想

社会经济转型对高职学生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势必将产生对高职学生的新要求,使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再造成为可能。

1.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新要求呼之欲出。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不断深入,原有的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日益显现出僵化与机械的弊端,新时期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它被期望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在社会环境方面,政府在高职教育科学规划、资源配置和保障整体公平效益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和人才需求相得益彰,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和空间扩大,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制度保障也越发通畅;其二,在学校环境方面,高职院校对社会新需求、新职业岗位有敏锐的“嗅觉”,专业设置前瞻性、针对性越来越强,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得以重点培养,就业与职业迁移能力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发展诉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其三,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对子女的教育也能够根据其个性特点和自身潜力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职业价值追求,形成了家庭、高职院校和社会三者互动的育人机制;其四,在就业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80后”、“90后”的高职学生正处在传统高等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激烈的碰撞期,高职学生的就业环境除了共性以外,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就业环境差异也越发明显,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将直接决定其就业层次和未来发展。

2.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构势在必然。此处的研究目标在于通过对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变革,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构,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可能。21世纪以来,许多高职教育研究者曾就未来一段时期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特征做出过阐述,提出符合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新要求。最近几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建设必然和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再造紧密相连。因为社会经济的转型与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构意味着一系列重大变化:新环境产生新要求,新的岗位需要新的能力与之相配,原有部分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再造是必然趋势。在社会经济转型时代,这种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企业、市场日新月异的要求难以匹配,必将演变为以强化高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提升社会化程度的变革中去,使新的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

二、高职学生沟通能力重塑:特色与调适

高职学生沟通能力重塑是指高职学生沟通能力在社会经济转型环境下的演进及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互动和变动的过程,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及时重塑是体现社会经济价值与保障社会经济转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转型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转型对高职人才要求的提升,必将对“信息不对称”的传统高职学生沟通能力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高职学生沟通能力中包涵的一些传统要求将随着向社会的转移而产生弱化,高职学生沟通能力将主要转化为信息对等的交流;另一方面,强化或合理调节特定高职学生沟通能力,赋予经济转型时期的高职学生沟通能力新的意涵,对于促进社会经济转型,激发高职学生的软实力极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特色

1.双向沟通顺畅。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放在核心地位,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再加上虚拟网络的盛行,于是有些高职学生只会埋头干活,却不会抬头说话。然而,社会转型时期则需要高职学生通过聆听、区分、提问和回应等方式,在沟通的过程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构建具有对等的信息交流的能力,从而具备了破除沟通能力差的困局,这必将提升双向沟通顺畅效度。双向沟通顺畅,其核心要求如下:(1)有强烈的沟通意识;(2)营造相互交流的民主氛围;(3)对沟通的问题比较了解;(4)用心感悟交流内容;(5)举止适中。诚然,有关双向沟通顺畅的思考只是对高职学生沟通能力未来模式的预测,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对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要求虽然不断冲击原有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但由此认定完全摈弃原有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时代还为时尚早。

2.较高的参与能力。 “80 后”、“90 后”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学生还存在进取心不强,对所有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的激情严重贫乏。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职学生就业竞争优势体现在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高职学生在职场完成的所有工作大多要靠团队合作才能够完成,这就需要其积极参与其中。高职学生较高的参与能力实际上是对其在过去活动中自我封闭的一种修正。由于社会经济转型与高职人才培养方式得到有效的整合,因而将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参与能力,同时,对于促进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3.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23所本科院校中,从未参与课堂提问或讨论的学生竟达20%以上,而美国大学生仅占3%,“不会提问”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的短板。而在平常的生活中,如今的大学生也是普遍具有电子媒介依赖症,同学之间交流较少,包括高职生在内的大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普遍匮乏。社会经济转型进一步要求提升高职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学生间、师生间、父母与子女间、学生与社会间不对等的言语交流关系逐渐向积极言语互动转变。因此,及时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变化,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是提升其言语表达能力的现实策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根据语境,在这个“潜势”中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3]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高职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确保其有充分表达其意愿的平台和机会,最终达到更积极地参与和沟通这个过程。

4.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社会经济转型要求构建出一种新的高职学生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状态日益成为高职学生立身处世和走向职场的“家园”,社会经济转型则是这个“家园”动力的引擎。积极乐观的心态为高职学生超越“自闭恶循环”进而迈向“沟通良循环”的平台提供了可能。故而,社会经济转型最终会使高职学生摆脱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塑造出良好的身心状态。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职学生如何从自卑封闭转向积极沟通,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办职院校需要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

(二)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调适

1.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自觉强化。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高职学生沟通能力要求的变化将突出表现在对高职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高度相关性,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会逐步让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所取代,因为社会经济转型提高了对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要求,需要高职学生能够优化日常人际关系,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创设的“做中学”氛围中,不断锻炼交往能力。基于此,高职学生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充分利用语言技巧与肢体技巧,在正确运用双手以及妙用空间与距离的基础上,强化其沟通能力。高职学生沟通能力和效果决定其能否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也决定其在未来职场中的发展愿景。

2.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适度调节。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相关信息流通与获取将成为助长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助推器。新时期对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要求与高职学生原有的沟通能力的冲突加剧,高职学生传统的沟通能力必须做出相应适度的调节。其一,从情绪失控的角度出发,希望尽可能地减少诱发出现情绪失控的事故源,降低高职学生由于情绪失控而承担行为失控的成本和风险;其二,从人际关系紧张角度出发,要求尊重沟通双方内心沟通需要以及利益分配需求等天然属性,保障高职学生从融洽人际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感和自我评价感的机会;其三,从恋爱挫折角度出发,需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跨过较长时间内心冲突这道坎。因此,以上种种冲突性意味着高职学生应正确看待沟通障碍和沟通失败,否则在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冲突很可能会影响其生活和事业,甚至会改变其人生发展轨道,诱发其价值观的危机。对此,如何协调与社会、企业、学校、家长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合理划定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的边界,提高高职学生沟通意识、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并确保高职学生身心健康,[4]将是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职学生沟通能力调适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核心理念与功能挖掘

当我们进入社会经济转型期,显然是不能把既有的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原封不动地传承下来,我们势必要建立起与这个时期相匹配的能力要求。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对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强化,则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深层次的动力支持,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共青团中央进启动实施的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则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指明了具体方向。进入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新需求迫使高职院校重新审视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并积极寻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创新,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索与描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究的论题。在此背景下,相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日益成为高职学界的焦点。

(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其核心理念

所谓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是利用创业实践活动对高职学生创业情景进行优化,对高职学生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进行再造,从而打破纵向层次与横向结构无法整合的界限,构建起一个思维创新平台,使高职学生能够把技术能力变成社会价值。加大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契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的一种现实抉择。因此,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再造是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特征。Thomas W.Y.Man认为:创业胜任力具有六个不同的维度:体现在不同的创业行为中,包括机会、关系、概念、组织、战略、承诺等胜任行为特征。[5]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核心理念是高职人才培养宗旨与价值观等一整套观念性因素的综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核心理念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是深刻的。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就业教育,为企业、行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是其培养人才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求职者,他们还可以成为企业家以及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在打破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界限的同时,整合、贯通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的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新的理念渗透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各个流程中去。新时期高职人才的培养在于推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建设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相适应的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它应渗透到高职院校发展理念之中,并通过从技能型的就业教育向素质型的创业教育转变中得以体现,这必将丰富和创新原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念的内涵:

其一,参与性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社会转型时期应最大限度地吸收企业、行业、社会、政府、家长参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模式的制订过程中来,通过资源整合的方法,同时在考虑社会环境改变的基础上进行迅速调整和组合,从而给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快速实现。

其二,智能性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思维是保障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成功的翅膀,它能够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可以说,创新思维贯穿于高职学生创业征途的整个过程,它为解决创业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其三,个性化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职学生的性格、气质以及遗传素质等个性特征影响和制约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挥,它使高职学生创业过程深深烙下个人的印记,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源头,这说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非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的。

其四,产品化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以“产品”为导向,将自身创意或点子转化成为其有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性的产品等,并通过其产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和实现价值。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挖掘

一段时期以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因其对功能挖掘的漠视而被广为诟病。高职院校将高职学生操作能力推向极端,放弃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追求,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过于功利性;二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尚待加强;三是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匮乏;四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应警醒这一问题的存在,从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自身、社会和家庭四个层面进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运作,维护市场价值和体制的重要功能,以便进一步挖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

其一,从院校层面挖掘培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首先要建立良性循环的课程体系,如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这不仅可以让高职学生能够接受科学、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课堂教育,而且为高职学生以后的创新创业模拟和创新创业实战夯实根基;其次是要配备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优秀专业创新创业指导师队伍,并通过推行“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业教育模式来提升其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最后要合理配备校内资源,通过建立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文化艺术等“五大中心”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竞赛活动来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激情,通过不断完善与素质教育有关的实施纲要、工作机制、指导丛书、信息平台、项目指导课程、学习手册、资源库建设、专题网站,来满足高职学生个体特殊性创业需求,同时还应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如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职教集团和产业推广应用为平台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6],通过构建严格的监督检查评估体系来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从而为提升创新创业活动的含金量打下良好基础。

其二,从学生自身层面挖掘培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有必要提高对国内外社会经济状况的敏感度和相关知识面确保对公司运作程序的理解,这样创新创业的成果才能够得到市场认可,并从中获取运营、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进而保障高职学生成为善于创造性思维与开拓性工作的资源整合者,以及利用可获知社会阅历实质性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科创达人云曙先就是从发明一种便捷式伸缩充水牙刷开始,在体验不同兼职工作过程中,有9项专利进行了成果转化,并注册了个人独资企业南京博唯奋发智能科技中心。另外高职学生还应借助直觉和前瞻性来捕捉创新创业信息以及思考和制定企业战略,最终实现将知识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使自己成为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创业家,南京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苏码科技、“饭小二”、天茗茶庄、古云信息等已经开花结果就是明证。

其三,从社会层面挖掘培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嬗变过程中,理应凸显社会层面在挖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功能,实现我国知识经济发展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宏伟目标。具体而言,国家和地方以及金融机构应该尽快完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与培训,同时还在工商登记与银行开户提供便利。另外针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资金不足、创新创业经营场所负担重以及缺乏经验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发挥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内的多种方式资金投入作用以及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基金的整合来解决资金困局,通过大学科技园、开发园区、废弃厂区等场所来解决经营场所困局,通过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机制与体系所来解决缺乏经验困局,从而最终为解除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经济上的枷锁,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完备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的大环境,使他们敢于创新创业、乐于创新创业和精于创新创业。

其四,从家庭层面挖掘培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家庭的支持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成功非常关键,而父母亲或直系亲属从商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培育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创业高职学生的父母应改变毕业就等于就业的传统观念,理解并尊重子女的创新创业选择,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子女创新创业提供智力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或合伙投资,同时还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划对其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正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延伸到民众生活的各个角落,进一步解构着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困境之中,民众发现:社会经济转型加速是高职院校培育高职学生软实力的重要促进器,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词汇频繁涌现正是高职教育再造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契合的产物。实践将证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高职学生势必具有更加优良的素质,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者需要积极探索研究的方向。

[1][美]G·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李业昆.有效沟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6]孙云志.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情况调查分析——以江苏省12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J].高等农业教育,2014(1):95-99.

[5]Thomas W.Y.Man,Theresa Lau,K.F.Chan.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

猜你喜欢

软实力适应能力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沙漠里的精灵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