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三个对话”模式 深化校本研修活动
——基于莽卡满族中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型校本研修实践的分析
2014-02-06高维君
高维君 江 菽
(1.九台市莽卡满族中心学校 吉林 九台 130512;2.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边学习边实践、边工作边发展,使学习实践化,工作专业化,反思理论化。这不仅是校本研修的含义所在,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我们认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选准切入点、打开突破口是此项工程健康前行、长足发展的关键,而贴近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校本研修正是这个关键所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直关注着校本研修这块气息浓郁的黑土地,将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工程开展的突破口。莽卡满族中心学校正是通过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使教师在“对话”中徜徉,在研修中历练,在反思中内化,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升华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具体而言,在校本研修中,我们紧贴教师实际工作,依托骨干,反复摸索,不断提炼,用实践的真谛总结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三个对话”校本研修模式。
一、教师与自己对话——在反思中领悟
教师与自己对话,其实质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就是教师大彻大悟后的再加工。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记录,采取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案例分析、教学总结的方式为自己的思考铺垫“信纸”。教师的反思、叙事与备课上课相结合,让反思、叙事贯穿于备课、上课的始终,使之成为习惯和风格;同时采取反思、叙事与教研活动相结合,让反思、叙事成为主题教研活动的一个环节,在任务驱动下开展教研工作。
(一)以教学反思切入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一个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心路历程的过程,个中滋味,只有行进于教师专业成长之途的人方能有较深的领悟。教师要记录下教学的得意之处,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亮点,其中有教学中师生间碰撞、共鸣的精彩课堂生成、巧妙的教学情景瞬间及和谐的师生情感升华过程,还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师生间的争论点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反思的内容。同时,教学反思内容中更要有教师教学的失误之处。要写出教学的失落点甚至是失误之处,可以是大问题,也可以是小毛病,并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和新思路。此外,教学反思中还要记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以是个性的,可以是普遍性的,也可以是教师意想不到的,等等。教师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应对,建构起新的教学方法。
(二)在教学叙事中形成教学积淀
教学叙事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是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站在研究的角度,关注身边的教育故事,挖掘其中的教育现象,提出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并积累自身在这些故事中形成的宝贵反思和经验,形成教学积淀。这正如庄子所说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要不断地获得专业成长,就要正视这些教学叙事,把问题当作课题,不断研究自己的故事,思考并揭示故事的真谛,并笔耕不辍地记录下来。
我们把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有效地予以结合、整合,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常态下的反思,要求教师每课一反思,把反思结果写在教案上,这是教师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二是任务驱动下的反思,要求教师每月写出一篇教学反思、一篇案例分析、一篇教学叙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总结,要求深刻、细致、典型、有特点。在教研课或比赛课活动后,教师须写出一篇教学反思、一篇教学叙事。三是展示中的反思,每个年度里学校都要组织一次展示活动,如开展比赛活动,由学校组织评选和表彰,之后教师要及时撰写反思材料。
二、教师与同行对话——在合作中互补与提高
教师与同行对话,就是让教师们在教研中合作,在活动中交流碰撞,在对话中共同提高,通过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合作构想和目的。这是有效整合教师团队资源,形成教学合力,发挥教学军团作战优势的有效模式。
(一)“一对多对话式”组合——校本研修的单兵堡垒
“一对多对话式”组合这一模式是按照年级组或学科组划分成研修小组,成员确保在五人以上,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的成员轮流做中心发言人(类似于轮值主席)。每次对话都确定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要反映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难点、热点和困惑。在这种对话组合中,可以用合作性教学叙事、集体会课、合作论坛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此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话和交流之后,再由中心发言人整理对话,形成篇目,分发给组内其他成员。
这种组合不仅是教师单兵修炼的一个平台,也是同伴研究互助的最好场所。“对话”强调两个作用:其一,强调教师轮流“坐庄”的作用,谁“坐庄”谁就是骨干和核心,就是责任人,就能激发起主动精神和参与热情。其二,强调中心发言人的反思、总结作用,中心发言人提出的研讨主题是纲,参与对话教师提供的案例和观点是目,最后通过中心发言人的反思和总结来整理,这就是一篇成功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叙事。
(二)“双向合作式”组合——校本研修的前沿阵地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教师间组段级和校级主题教研的“双向合作式”组合,每个学期里必须完成两次组段级和两次校级教研。在开展这种合作模式中,通过密切关注教学前沿问题,开展“草根式”研究,取得较好的合作效果。之所以称为“草根式研究”,是因为校本教研符合我们的校情,追求常态化和实效化,主要关注以下几点内容:强调常态式教研,人人参与,常做常新;不追求赛课化风格,强调实效性,返璞归真;提倡小课题教研,不讲大排场;高层次设题,低重心运作。要求组段级的教研主题,必须是校级教研主题的子题或是同题;校级教研以引路、解题为重点,组段级研究以拓展和深化为重点。
“双向合作式”组合的有效开展,落实“四个一”方式是关键。教研中,在同课题下必须落实教师“说一节课、讲一节课、反思一节课、评同行一节课”的链条程序。“双向合作”是指:同年级的同一学科强调横向合作,重点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多轮”的教研活动,旨在同课中“百家争鸣”;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年级强调纵向合作,重点开展“同题异构”的备、讲、研系列研究活动,旨在“同题下备课思考,不同年级上课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强调三点原则:“活”字原则,教研中不墨守成规,求新求变;“实”字原则,教研课不开晃花,以果实见真谛,不搞虚华课堂;“小”字原则,主题小,口子窄——小主题深研究,窄口子大拓展。
(三)“木桶式”同伴互助组合——校本研修的领军方队
根据著名的“木桶理论”,我们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了两个同伴互助组织,我们称它“木桶式”同伴互助组合,重点关注短木效应和合作效应。
短木效应——“帮学一带一”组织是指每一个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帮学一个新教师或专业素质暂差教师,在教学前沿开展青蓝活动。要求在骨干教师任期的三年内,使帮学对象达到:一年“脱贫”,二年合格,三年“致富”。近几年里,被骨干教师帮带的22名新教师,已经全部合格,其中的5名新教师已经成为校级学科骨干;14名特岗教师有7名成为校级学科骨干,其中5名被推荐为九台市级学科骨干。
合作效应——骨干论坛组织指骨干论坛活动分两步走的合作策略。第一步先是县市级骨干教师论谈,再由省市级骨干教师集中评讲;第二步是省市级骨干教师论谈,再由县市级骨干教师挑毛病。这样做可以减小两级骨干的级差,让低级别增强自信感、高级别建立紧迫感,互余互补,使之成为一个和谐互助的领军团队。
在论坛活动中,长春市市级骨干张斌成、常丽梅在九台市论坛中脱颖而出,分别参加了长春市的金星奖论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省级骨干教师赵冬梅、李春红受聘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教学最前沿发挥着研究、示范作用。
三、理论与实践对话——在引领中发展
(一)以网络为平台,让教师在理论中成长
教育现象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理论的引领下,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用理论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由于我们地处偏僻,交通不畅,经费缺乏,所以我们深挖网络上的理论培训资源:
每学期进行一次网络上的教育名人理论讲座,大屏幕上的名人形象真实质朴。通过筛选,收看网络上的名家课堂,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切口,让理论与实践互相印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强化网校空间建设。我们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必须申请自己的网校空间,开垦自己的处女地,与同行网上交流,营造自己的黄金屋。2010年在全国举办的网校大赛上,我们的网校空间被评为百强网校。
开展平台研修。2012年,我们学校加入了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网络研修平台,在这里学习借鉴了全国各地名师名家的教育案例、教学课堂、教育论坛等先进经验和理论,为我校教师的校本研修、专业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速成的途径。
除网络资源外,我们还挖掘学校的图书资源,图书室常年开放,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书香校园”的主题读书活动,图书资料、电子书刊都成为教师们汲取营养、充电的源泉。教师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讨论,教研沙龙似的学习型小组应运而生,合作、交流、提高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潜意识、新主流,涓涓不息。
(二)以科研为引领,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1.加强校本科研基地建设
2009年,我校被长春市教科所确定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基地”。同年,被九台教育局确定为“心理健康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基地的使命就是研究,而研究过程的主体就是教师。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把教师推向科研的前沿,以基地课题《学科“有效作业”设计与运用的研究》和继续教育课题《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途径的研究》为载体,引导教师们在研究中成长,在碰撞中进步。现在,教师们正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中小学社会责任感教育操作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基地建设为专业发展建立了前沿阵地,为教师们搭建了研究的平台。
2.开展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几年来,我们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带动全体教师,开发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选派骨干教师到长春满族文化研究所,与赵忠生研究员建立联系,在其指导下,编写了校本课程理论教材——《满族风情》《走进满族》。又聘请满族协会理事石文尧、王荣武为指导,责成骨干教师开发编写了系列性的活动教材。如文本课程教材——小学版《满族风情》1—4册,中学版《走进满族》1—3册;活动课程教材——《珍珠球》《满族剪纸》《满族根雕》《满族泥塑》《满族刺绣》等。同时,我们还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1—8册,供3—6年级使用。这些课程的开发,骨干教师参与面达到65%以上,特别是校本教材的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几乎完全是由教师们自己挖掘资源,自己编写并亲自实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理论水平,也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师是学校主人的责任意识。
四、我们的感悟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对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成熟的感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必须做到:一是要有一位具有现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校长;二是要为教师营造氛围,保证基础设施和装备满足需要;三是要选准工程建设的突破口;四是要设置一系列明确的奋斗目标;五是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辐射作用。
校本研修是一方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今后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坚守校本研修这方沃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教师专业化这棵常青树必将浓郁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