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法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4-02-06郑春英
郑春英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南昌 330003)
耳穴压豆法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郑春英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南昌 330003)
耳穴压豆法;肿瘤;护理
肿瘤患者常有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伴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和生活质量。耳穴压豆法是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采用耳穴压豆法对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将耳穴压豆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取穴的原则和方法
1.1 原则 耳穴埋豆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的腧穴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及其相邻处;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取穴的原则是根据中西医结合和病变实际情况而定,正确地辩证的取穴决定于耳穴埋豆的效果。
1.2 操作方法 取穴的原则根据病变实际情况而定,取穴首先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棒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阳性反应点,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钳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贴在耳穴上,以左或右示、拇两指按压,使患者产生酸、胀、痛感,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1~3min,失眠患者晚间睡眠前给予按压一次。每天只贴压一侧耳廓,2~3天后贴压另一侧耳廓。若王不留行籽脱落或移位,应及时给予补充或纠正。耳廓皮肤破溃处应禁止使用该方法。
2 适应症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耳穴压豆法常用于发热、高血压、失眠、消化系统疾病、便秘、腹胀、胃痛、头痛、口腔炎等证。
2.1 呕吐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引起消化系道反应、骨髓抑制、肾脏损害等毒副反应,尤其是呕吐反应令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以致中断治疗[1]。笔者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9~76岁,平均52.6岁;有肺癌22例,胃癌12例,肠癌16例,乳腺癌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一类型肿瘤化疗基本保持相同。
2.1.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止吐方案:化疗前、后30 min给予昂丹司琼8㎎加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静脉推注进行防治,直到化疗结束。观察组常规止吐方案同对照组,化疗前30 min同时给予给予耳穴压豆治疗。选择止吐穴位:胃、肝、食道、贲门、交感、皮质下、神门。当日化疗结束30 min后再次将王不留行籽按压后取下。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
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药物毒副反应标准将恶心、呕吐分为三级[2]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症状基本消失,饮食逐渐恢复正常为显效;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或伴有轻微呕吐为有效;化疗期间恶心、呕吐4~6次/d或更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卧床休息不能进食为无效。
2.1.2 结果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通过2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显效的 3例,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显效的12例;而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无效的11例,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无效的3 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便秘 吗啡类药物因其较强的止痛效果而广泛用于癌痛患者,但约90%~100%的患者出现便秘[3]。笔者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使用吗啡类药物镇痛的癌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3~81岁,平均56.3岁;口服盐酸吗啡控释片35例,硫酸吗啡控释片21例,吗啡4例。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临床分期和所服药物比较,均P>0.05。
2.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人每天上午9点使用开塞露30ml进行通便一次,同时配合适当的运动,多食蔬菜和新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观察组取穴:便秘点、三焦、腹、胃、肝、交感、大肠、皮质下进行贴压。3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的进行疗效比较。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2天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短期无复发;好转:3天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通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
2.2.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n,%)
2.3 失眠 失眠是以难以入眠和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的睡眠障碍[5],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睡眠的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1~76岁,平均56.3岁;有肺癌16例,胃癌10例,肠癌12例,乳腺癌10例,肝癌8例、食道4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晚21时给予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1㎎,每晚1次,连续2周,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组每天上午9时给予耳穴压豆法。取穴:脑点、脑干、神门、皮质下、交感神经、胃、脾、进行贴压,连续2周,并进行心理干预。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
疗效标准:按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n,%)
2.3.2 结果 二组疗效比较,见表3。
3 讨论
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常见的毒性反应之一,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患者进食困难而致营养不良中断化疗。中医理论认为,化疗药物为热毒之药,可耗上伤气血,导致气虚不能化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在耳廓特定区域产生相应的敏感点,与其相对应的脏腑通过经络相关联,对耳穴施以一定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产生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选取胃、肝、食道、贲门、交感、皮质下、神门等具有镇静安神、降逆止呕功效,达到防治的目的。
吗啡类药物是恶性肿瘤病人常用的止痛药,但它具有强大的中枢镇痛作用,影响大肠的运动和功能,增加肠道括约肌张力,对电解质和水份的吸收增加,降低排便松弛和延缓胃排空导致便秘。中医认为耳穴压豆是通过王不留行籽刺激耳穴而达到治疗目的。刺激大肠、腹两穴位,可增加肠蠕动,疏脏腑、顺气导滞;脾、三焦两穴可化气输精,促进运化之功能;皮质下穴位调节胃肠功能;便秘点穴位可促进大肠蠕动。通过刺激这些耳穴解除患者便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患者目前无治疗彻底的药物,加上恐癌心理及化疗病人出现并发症等,往往导致患者失眠。睡眠的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耳廓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按压王不留行籽可对所选耳部穴位产生良性刺激,通过末梢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使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从而达到睡眠时的抑制状态[7]。耳穴脑点、皮质下具有益脑安神、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脑干、交感神经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诸穴位协同作用,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恢复大脑皮质正常神经调节作用,达到治疗或改善失眠的目的。
耳穴压豆法已广泛运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此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无毒、无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钟敏钰,胡作为,黄琳,等.耳穴压豆减轻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67.
[2]王哲海.肿瘤化疗不良法与对策[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4-5.
[3]万宝俊,王望红,徐颖惠.耳穴压豆预防吗啡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3,9(7):532-533.
[4]吴玉娟,李冬眉,邱晓珍.足部按摩对颅脑损伤患者排便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8(12):1044.
[5]王沫.耳穴压豆治疗失眠10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7.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106.
[7]李平安,王海腾.柏子仁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1):44.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049
1672-2779(2014)-12-0072-02
杨 杰 本文校对:韩莲英
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