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颗粒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社区随访观察※
2014-02-06肖燕兰吴春艳李欧静
姜 岳 肖燕兰 吴春艳 李欧静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101)
黄芪颗粒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社区随访观察※
姜 岳 肖燕兰 吴春艳 李欧静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101)
目的 探讨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优势,优化高血压治疗方案,观察黄芪颗粒在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黄芪颗粒治疗组(76例)、对照组(76例)。治疗组服用黄芪颗粒3个月,对照组维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在腰围、BMI、血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观察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124.89±6.90)mmHg,舒张压:(78.30±7.04)mmHg,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119.51±6.80)mmHg,舒张压:(74.03±5.66)mmHg,与治疗前相比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并保持降压达标,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3个月的治疗期内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未产生毒副作用,并且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一定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内,未发现入组患者有心脑血管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黄芪颗粒在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黄芪颗粒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既往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是降低血压水平,还能调整全身状况、干预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有利于控制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提高血压达标率,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提高生活质量。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是:①研究比较高血压病患者运用黄芪颗粒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其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黄芪颗粒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际疗效。②观察临床长期运用黄芪颗粒治疗高血压病的不良反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严北里社区卫生站、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筛选出1~2级高血压病患者250例,最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入组的患者160例。运用信封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在观察过程中有8例患者脱落,最后完成15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患者的观察。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入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入组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男性年龄(岁)腰围(cm)BMI(kg/m2)对照组7626(34.2)61.95±10.7983.14±7.6724.30±3.62治疗组7618(23.7)63.46±9.2083.37±7.8625.12±2.97 P值0.2610.840.5840.131
1.2 入选标准 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者方可进入研究:①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水平为1~2级,愿意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者;②本试验开始前48小时未用过黄芪制剂者;③ 40岁≤年龄≤85岁;④受试者神智精神正常,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育龄妇女患者需早孕试验为阴性,且同意在研究期间采取非药物避孕措施。
1.3 排除标准 有以下之一项者不入选:①对黄芪、黄芪制剂过敏或有严重过敏性疾病患者;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育龄妇女不同意在试验期间采取避孕措施者;③有精神疾患、不能很好合作者;④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心功能3~4级,ALT和/或AST超过正常上限1.5倍以上,Cr超过正常上限);⑤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⑥活动性肺结核或合并脓胸、累及肺的胶原系统疾病等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⑦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的合并重症感染患者;⑧三个月内参加过其它药品临床试验者。
1.4 研究方法 患者分组后,治疗组运用中成药黄芪颗粒无糖型(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次1袋,每日2次,饭前温开水送服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连用3个月。对照组气虚质患者入组后,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两组在服药期间原有西药治疗均保持不变。
质量控制:研究开始前召开协作会,对所有参加的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专人审核研究表格,及时解决疑问。监查员定期到协作单位进行监查,并完成监查报告。
研究伦理及权益保障:本研究降压治疗药物均为上市多年的常用药,最大限度保障了病人的利益。本研究已得到牵头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关信息资料保密。
1.5 观察指标 每组患者在入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心电图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每个月随访1次,记录血压、中医舌脉情况、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血压值采用就诊当天测量3次取平均值。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由专人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V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法,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值变化情况 (见表2)
可见,两组间基线特征资料均(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入组要求。
表2 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比较 ( ±s)
表2 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比较 (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阶段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对照组治疗前128.95±8.0377.75±4.98第一次随访125.66±6.2676.58±4.26第二次随访124.75±6.6575.92±4.50第三次随访123.43±6.23△74.86±4.94△治疗组治疗前124.89±6.9078.30±7.04第一次随访123.39±6.9776.57±5.90第二次随访121.18±6.98△*75.38±5.28第三次随访119.51±6.80△*74.03±5.66△
可见,在运用黄芪颗粒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并保持降压达标,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生化检查变化情况 可见,黄芪颗粒治疗组在3个月的治疗期内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未产生毒副作用,并且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一定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变化生化检查比较
2.4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在观察期内,未发现入组患者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2.5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观察期内,未发现入组患者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仅有少量病人出现口干的症状,停药一周后恢复。
3 讨论
目前已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许多研究证实,对于我国这样脑卒中高发的国家,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1]。根据最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2],高血压管理被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其中强调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黄芪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最著名的补气中药。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及排毒生肌等功效,为补气要药,李时珍称其为补气之长,可治疗气衰血虚之证。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具有保护心肾、双相调节血压和血糖、抗肿瘤、抗缺氧、抗氧化、抗衰老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3]。黄芪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压力反射敏感性,使血压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黄芪的降压成分为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当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又可使血压稍上升且保持稳定,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4-7]。
黄芪具有降压作用的机制与降低血浆AngⅡ、ET水平有关[8],具有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9],在降压的同时增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mRNA表达[10]。另外,还发现黄芪能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11],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介质[12], 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氧化应激指标,从而实现全面改善患者机体综合状态的目的[13-14]。
临床实践发现,黄芪用于临床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疗效较佳[15-16],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降低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内皮素及胰岛素抵抗现象[17-19]。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同时又是血压调节的主要器官,若高血压一旦对肾脏造成损害,又可以因肾脏对体液平衡调节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等代谢障碍,加剧了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黄芪联合治疗能有效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20-32]。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黄芪降低血浆内皮素的作用有关[33],实验研究发现,黄芪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尿的水平,增加肾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以改善高血压早期肾脏内皮功能,延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34]。其他研究也发现: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能够稳定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压,临床降压效果较好,并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5-38]。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黄芪对于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降压机制比较复杂,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具有全身性作用,同时,黄芪可以有效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合并的临床疾病,巩固降压效果。本课题同样观察到黄芪颗粒治疗组的血压维持稳定,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在观察周期内未见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体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9-616.
[2]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9.
[3]李世明,李培彩.黄芪及其制剂对血压的双相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0,33(2):152-154.
[4]陈治奎,胡申江,夏强,等.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抗高血压效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6):705-710.
[5]陈健,房志仲.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1):153-157.
[6]陈治奎,胡申江,郑霞,等.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55-158.
[7]陈治奎,胡申江,孙坚,等.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6):372-374.
[8]郑彩云.黄芪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光明中医,2010,25(4):613-615.
[9]任红梅,余静,张缤,等.黄芪及缬沙坦对肾型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3):216-219.
[10]杨丽丽,余静,常鹏.黄芪对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39-43.
[11]姚丽梅,刘唐威,伍伟锋,等.黄芪注射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918-921.
[12]张小卫,余静,常鹏,等.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4):47-49.
[13]余静,郭雪娅,赵锋,等.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栓素β2及6酮前列环素F1α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5,20(13):721-723.
[14]张智,黄禄勇.黄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407,434.
[15]蔡国英,蔡剑.黄芪治疗高血压之我见[J].中国卫生产业,2011,(33):116.
[16]王沛,王微,王文龙,等.参芪汤的药理学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1):88-88.
[17]余秀兰,赵华云,陈伟强,等.黄芪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伴MS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2):81-82.
[18]刘祥秀,孔德明,张雅丽,等.单味中药黄芪对胰岛素抵抗并高血压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1):22-25.
[19]卢健棋,曾丽绚.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66-1867.
[20]张旭.黄芪、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蛋白尿32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18):464-465.
[21]李霞,尹学亮.黄芪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3149-3152.
[22]倪小玲,王砾,张道鹏,等.黄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1):700-701.
[23]王立新.贝那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33-1034.
[24]姚纲炼,桂保松,马力群,等.黄芪注射液对降低高血压性肾损害尿蛋白含量的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4):341-343.
[25]毕志军.黄芪注射液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病尿蛋白含量的作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253-1253.
[26]何红娟,许先继,陈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32-33,51.
[27]吉亚,殷网虎.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肾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37-1238.
[28]黄新忠,张定武,范亚平,等.黄芪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防治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63-1664.
[29]徐贵华,袁利,李雁,等.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5):530-532.
[30]董广卫.黄芪注射液和福辛普利钠联用治疗高血压肾损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2):46-46.
[31]华杰,张爱兰,陈国祥,等.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45-46.
[32]贺仙光.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肾损害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8):712-713.
[33]汤归春,莫耘松,陈薇,等.黄芪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26-27.
[34]于江月,李树青.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组织NO和NOS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7,19(4):406-408,420.
[35]李志强,孙仕润,朱林平,等.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3):13-14.
[36]邓青,张峻.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70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9,22(4):101-103.
[37]麦丽莎,黄立武,钱海凌,等.黄芪注射液影响恢复期老年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3):30-33.
[38]于成林,姚小强.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6):478-479.
细脉
细脉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因素脉象。具有脉形细小、应指明显的特点。
小脉等同于细脉。
细脉脉形主要以“线”来比喻,各医家描述方式不同间接反映细的程度不同,如“细细似线”“往来如线”“细如丝线,往来极微”“往来如线”“萦萦如蜘蛛之丝而欲绝”“如线”“如丝”“如发如丝”“一线之比”“细来累累细如丝”“累累萦萦,状如丝线”“往来如发而指下明显”“蛛丝其象”“小软如丝”“三候不断不散”“纤小”等。说明细脉的脉象具有细强弦缕、近于细线的特点。
细脉是纲领脉之一,在细脉的基础上,再加上相关因素,可以构成各种线脉类派生衍化的兼脉。细脉的兼脉有浮细、沉细、细缓、细滑、细紧、沉细数等。细脉可以与其他脉象或因素组成某些具有复合性质的脉象,如微、濡等。
细脉可出现于平脉、少气、阳气虚衰、血虚、精髓不足、虚寒证、积聚、湿证、妊娠。概括起来,常人脉细、脉道内物质不足、外邪内阻血气壅遏是导致脉细的主要机制。
——摘自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杨杰主编《中医脉学》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103
1672-2779(2014)-12-0153-03
杰 本文校对:杨 杰
2013-11-27)
北京市朝阳区科委社会发展计划项目[No:SF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