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练技术的班主任培训方略
——以广州市白云区骨干班主任培训为例

2014-02-05梁慧勤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12期
关键词:场域教练班主任

梁慧勤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40)

自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认真做好中小学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工作”以来,班主任培训工作受到广泛的重视。针对不同职业阶段的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有效推动了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和培训者们在对班主任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方法和策略、组织和管理如何进一步优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结合广州市白云区骨干班主任培训,介绍应用了教练技术的培训理念、方法和策略,旨在丰富班主任培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高班主任培训的实效。

一、教练技术与教练式培训

“教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体育界。教练的竞技水平不一定优于运动员,但能运用专门技术帮助运动员洞察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促进运动员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功。教练的工作理念和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被迁移到企业管理领域,形成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教练技术。教练技术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到:“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的各种图像、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1]发展至今,教练技术被誉为当前最具革命性和效能的管理方式,并广泛地应用于个人成长、企业培训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国际上,在企业内训中运用教练技术,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1997年欧洲《公共人事管理》对企业只采用培训与采用培训加教练的效果进行调查比较,得出结论认为,培训能增加22.4%的生产力,而培训加教练可以提高88%的生产力。[2]因此,这种新的培训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将企业培训中有效的方式方法借鉴到教师培训之中,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为了将其与我们已经熟悉的讲授式、任务驱动式和参与式等培训方式相区分,我们提出教练式培训的概念,它是指将教练技术的主要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培训当中,挖掘学员潜能、迁善个人心态、提升效能的培训方式。

二、教练式培训的理念

教练式培训是一种培训方式,也是一个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练的过程。教练过程就是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促使被教练者(个人或者团队)洞察自我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在此基础上,教练式培训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理念:

1.学员本身已经具备成长的资源

教练式培训关注受训学员现有的状态,包括他们持有的心态,已经拥有的能力和经验等。正如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教育心理学:认知论》一书中写到的:“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作为培训者,我们相信学员目前所拥有的都是他们的重要资源,是他们每个人获得进一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尊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特性。

不仅是学员自己,这些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同伴间的学习和成长。教练式培训通过情景创设建立起一个有支持力的场域,鼓励学员在当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一个案例的分享、一点真实的感受、一个角度的观点,汇聚起来就是一场场头脑风暴、情感盛宴。完全打破原来以授课者为中心的单向传递学习,变成了以学员为中心的多向传递学习,各方面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2.成长始于对固有模式的觉察

教练理念认为,人的情感、信念、行为与事情的结果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如果没有情感的触动、信念的转变,人就只会重复旧的行为、得到旧的结果。我们看到,在一些培训课堂上,学员边听边批改作业、看报纸、玩手机,课堂气氛沉闷、低效,问题的根源不在学员身上,而是很多培训只是隔靴搔痒、水过鸭背,没有真正触动学员的情感,帮助学员看到自己的内在信念。

每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改变也只能从内在开始。对自己固有模式的觉察,才是信念转变的开始。教练式培训提供的很多策略都是从情感、态度和信念入手,帮助学员从多个有别于以往的角度来体验和审视问题,如同照镜子般,令学员有所触动和启发。当学员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固有模式,才有可能留意到其他人的不同模式,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自我超越才有可能发生。

3.学习在于唤醒内在动力

我们相信一次讲座,乃至一套培训课程能带给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一项关于班主任胜任特征的研究指出,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班主任基准性的素质和特征,真正能将普通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区分开来的是班主任个体的成就动机和创新思维。[3]特别是成就动机,即一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4]它主要包括责任感、上进心和教育信念这三项,是班主任精神世界的支柱。通过培训激发班主任的成就动机,促使班主任持续主动地寻求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追求的高层次的培训效果。

让学员为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是教练式培训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员在现有状态的基础上诊断出自己新的学习需求,形成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如同催化剂一般,快速唤醒并凝聚学员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

三、教练式培训的方法与策略

1.建场域,形成开放合作的课堂心理环境

场域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教练式培训所指的场域更侧重于培训课堂内,由培训者、培训情景和受训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环境。这种场域一旦形成,将直接影响场域内每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对提高培训效果,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采用主讲教师加助教团队的模式。在主讲教师的主导下,助教带领学员小组开展游戏、练习和小组建设等活动,配合主讲教师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根据不同的专题,主讲教师会不断变动,由助教一直陪伴学员学习,支持并见证他们的成长。主讲教师、助教与学员之间组成多向的信息传递途径,形成一个开放、合作的场域,让所有成员可以从中有所学习,获得成长。

第二,以班组建设贯穿于整个培训课程。在民主的氛围下,提出共同认可的班级愿景,形成班级规范,建立班级文化;推选出班长及班委,各司其职,开展自主管理。在游戏中建立小组,选出组长和组委,建立小组文化。整个班级基本上实现自主运转,培训管理人员成为一个服务者、协助者,形成一个民主、汇聚资源的场域,使每一个人在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旅程中都有自己的贡献。

第三,建立稳定的学习节奏。教练式培训讲求的节奏,不仅包括整个课程从破冰到建立团队,到展开学习,再到完成任务,最后总结展示整个大流程的有序进行,还包括每天从晨颂到分享感受,到进入学习,再到操作、练习,最后小组分享和晚读一日活动的逐步展开。整个学习过程节奏鲜明、张弛有度,为学员营造出一个安全、有归属感的场域,使每个人都更愿意做出新的尝试,接纳新的可能性。

2.树镜子,推动学员觉察与反思

镜子不能直接告诉我们穿得美不美,却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穿着状况,美与不美由我们自己来做出评判。教练式培训中的方法和策略就犹如树起一面镜子,让学员从情绪体验、身体感受、同伴交流中获得觉察,促进反思,重组与改造自身经验。

第一,让每位学员以他人为镜。培训中,我们会专门设计情景,让每位学员在同伴中相互选择,获得一个“死党”和一个神秘朋友。“死党”是始终陪伴自己的,可以经常一起讨论和交流的学习伙伴;神秘朋友则是一位默默关注自己的人,虽然不知道是谁,但在整个学习过程总能感受到他以各种方式给自己的支持。学习过程中的同伴互动就犹如一面镜子,让学员在思维碰撞和相互陪伴、关注中觉察自己与他人的心智模式,促进反思。

第二,让每位学员以自己为镜。角色扮演、体验游戏可以让学员以别人的身份、抽离的视角来看清自己的模式。我们设计大量的情景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如让学员扮演违反纪律的学生,分别体验班主任不同的处理方式;把学员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掰手腕”,一边用力一边大声叫喊:“听我说,这是我的观点!”;留意自己的神秘朋友,并给他写“小鱼”(对他的某个行为表示欣赏与肯定),收集同伴写给自己的“小鱼”等等,这些体验活动都很简单,但能很直观地将学员抽离班主任原本的角色,重新看待问题。所以每次体验结束的分享过程中,不论是参与者还是观察者总能谈到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学员固有的信念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主动反思的愿望变得非常强烈。

第三,让每位学员以环境为镜。教练式培训中,课室的布置也是独具匠心的。我们会将课室划分成不同区域,学习区、小组活动区、休息区划分清晰,墙壁也分成作业展示区、小组文化区、讲义挂纸区和“爱心鱼池”等。每一面墙壁都琳琅满目,让人们流连忘返,环境成为一面镜子,在无声地教练学员们充分挖掘潜能,超越自我。

3.促催化,给予学员成长的力量

有人形象地把教练比喻为催化剂,因为教练运用的很多策略都能推动和加速一个人的成长。教练式培训同样对学员成长起到催化作用。

第一,让学员以终为始地学习。开课前,我们对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现有状态(基本情况、自我评价和评分,工作中困扰的问题等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设问,帮助学员预设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建立对未来成长状态的期待。有目标就有了方向,以终为始地开展学习,能使学员更快更主动地投入到培训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二,给予学员及时的反馈。教练式培训鼓励助教和学员们关注彼此的闪光点,并将对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写成“小鱼”,贴在“鱼池”中。每天“鱼池”都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支持、肯定和爱。每一条“小鱼”都是学员的资源,有资源就有了力量,能跨越有期限的培训,在较长时间内对学员的成长产生持久的支持作用。

四、教练式培训的效果及反思

实践证明,教练式培训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很多学员刚刚踏进教室时,都会选择靠后、靠门的座位就座,还有不少“准备”了报纸和学生作业。经过一次学习,他们普遍会变得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与其他学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特别是“死党”和神秘朋友)常常会延续到培训结束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和专业成长的同伴。更重要的是,不少学员通过培训引发思考,明确了自己要进一步学习和成长的方向,并主动地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他们当中还有些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问题提炼为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并申报成为区级小型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

同时我们也感到,教练式培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比一般培训方式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课程设计和策划也比较费时,这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问题也将成为我们进一步成长的方向。▲

[1]吴燕.国内教练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培训效果迁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2]李冬华.教练培训:一种有效的成人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06(17):34-37.

[3]梁慧勤.广州市白云区小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J].教育导刊,2010(11):32-35.

[4]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10.

猜你喜欢

场域教练班主任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夸夸我的班主任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