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礼仪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4-02-05冉汇真秦雪菊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礼仪中学生学校

冉汇真,秦雪菊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重庆 408100)

中学礼仪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冉汇真,秦雪菊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重庆 408100)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长河中,礼仪是其主流之一,故而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工作的完善、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礼仪教育的需求强烈,而学校礼仪教育缺失”的中学礼仪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学礼仪教育的具体对策和方法,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礼仪教育的时效性。

中学;礼仪教育;现状;对策

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有着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为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人们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礼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授礼仪规范理论知识,训练礼仪规范行为,并以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主要体现在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中学生在掌握基本礼仪知识基础上能够理解礼仪的深层含义,能够把礼仪规范融入社会实践,最后达到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从而提高礼仪修养水平。中学礼仪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知礼仪、懂礼仪、守礼仪、行礼仪,品行优良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接班人。[1]

一、中学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礼仪教育既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中学礼仪教育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为了让他们成长为有德有才的“精品”,学校除了要教给学生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技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是学校教育应该坚守的目标,更是学生成长必修的一门功课,是学生个人健康发展的需要。[2]加强中学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也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3]

(二)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完善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校教育更加偏重于知识的教育。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和智育工作同等重要。[4]但是,智育较德育来说还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所以,学校加强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正是对这种现象的平衡,完善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足。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讲究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社会。[5]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的和谐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成就的。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依赖于人的和谐,就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国家才会安康发达。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剂,它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中学礼仪教育的现状

(一)礼仪教育的需求强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论是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整个社会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在“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主题之下,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礼仪教育,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强烈。因为礼仪不仅能展现一个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提升自己的附加值,而且还是交往的润滑剂,可以减少摩擦,增进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所以,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对礼仪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礼仪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礼仪教育缺失

1.学生礼仪规范不够

虽然中学通过《中学生礼仪规范》、《中学生守则》、思想品德课、学校和班级活动来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也收到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是,中学生的礼仪规范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个人方面

学生个体礼仪失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女生烫发或男生留长发;2)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3)寝室内务不整洁(主要偏向于男生);4)擅动他人私有物品;5)给有缺陷的同学起绰号,不尊重别人。

(2)学校方面

就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来说,有如下问题:1)上课迟到,逃课;2)在课堂上吃东西,讲小话,玩手机;3)欠交作业或抄袭作业,考试作弊;4)在公共场所大声喧闹,影响他人学习或休息;5)语言粗鲁,言辞不当;6)不爱护学校的公物,有乱涂乱刻乱画行为;7)伪造学生证件;8)不服管理,无理顶撞、侮辱老师。

(3)公共场所

在集会活动、公共场所学生的不文明现象有:1)打架、吸烟、喝酒、赌博或变相赌博;2)大声喧哗、聚众嬉戏,打闹;3)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4)使用不文明用语。[4]

虽然以上种种现象只是出现在个别的学生中,他们在中学生中也许只占小部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一小部分所出现的问题。因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学校礼仪教育实效性低

学校礼仪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产生不了实质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太重形式。一些学校在进行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太过注重表面功夫,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忽略了对礼仪内涵的诠释,结果就是“摆样子、走形式”。老师或者组织者在进行活动时,关心的只是怎样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根据学生参加的活动多少来评价学生,造成学生由于老师的评价标准而只重数量,不管实效。长此以往,学生也会由于礼仪教育太过于形式而反感,只有在活动时,才能够遵守要求,一旦脱离管束,就原形毕露。所以,礼仪教育的形式性很难让学校礼仪教育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二是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礼仪教育只是被当作一次活动任务来完成。最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三月的学雷锋活动。每年三月雷锋的画像、语录总会及时地出现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同时,各学校还会进行有关宣传雷锋精神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社会服务等。可是,三月一过,有关雷锋的所有东西便随之而去。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应该伴随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而如今,一些学校进行礼仪教育是顺风而行,只要有风,礼仪教育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一旦风过了,礼仪教育便又销声匿迹了。这样的礼仪教育难以产生实效性。

三、影响中学礼仪教育的因素

(一)家庭礼仪教育缺失

家庭礼仪教育对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基础作用。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总是免不了有不同的学习环境,受到不一样的熏陶。家庭礼仪教育对中学生的礼仪修养的影响具有基础性和持久性。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往往与他们所受的家庭礼仪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对相关社会调查和报道的了解,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父母的溺爱使孩子缺少管教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父母疼爱孩子这是天性,谁也不能剥夺父母的这种天性。但是,凡事都有度,一旦超过这个度,就会使事情发生质变。在社会中,很多父母疼爱孩子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程度,可惜这是溺爱,不是疼爱。因为他们溺爱孩子,所以,对于孩子的一切要求他们都会满足,绝对不会对孩子说一个“不”字;在生活中,他们绝对不会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磨难、委屈。在他们看来,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殊不知,他们的这种“疼爱”让孩子慢慢养成了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这种习惯还伴随着不懂得感恩,不会尊重别人,不会与人友善交往,不会分享、妥协、选择等等现象。这样的孩子也许在智商上很高,但是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他们不能顺利地融入社会,不能与人和睦相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当严则严,当爱则爱,宽严有度,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溺”字毁了孩子的人生。

2.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因为孩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很多父母都在努力做到要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6]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很多的父母却忽视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个道理。他们知道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也一直很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然而,他们只做到了“言传”,没能做到“身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的个人修养却出现了问题。他们教育孩子要礼貌待人,而自己却总是“”出口成脏“”;他们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则,爱护公物,而自己却为了省时间而闯红灯、踏草坪;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人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应该要为孩子树好榜样,真正做到言行一致。[7]

(二)学校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校的礼仪教育的实施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们分别是学校的礼仪教育机制、学校的教师、学校的学生。

1.学校礼仪教育机制不健全

学校的礼仪教育机制不健全会对学生的礼仪修养产生重大影响。智育和德育本应处于同等地位,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同样重要。但在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的学校过分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学业成绩看成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有的学校虽然也很重视德育工作,但礼仪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忽略了学生的实际修养锻炼。

2.教师不能以身作则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老师常常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但是,在生活中有的教师不但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反而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据调查表明,教师的不文明现象主要有以下方面。(1)在公共场合吸烟;(2)随地吐痰、乱丢垃圾;(3)上课时间接打手机;(4)着装不符合职业要求,有的甚至穿拖鞋、短裤上课;(5)在办公室、走廊大声喧哗、说笑;(6)升旗时,有的老师姿势、仪表不当,交头接耳;(7)老师利用工作时间在办公室上网聊天。一旦教师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就难以以身立教。[8]

3.学生未形成自觉的礼仪规范意识

有些学生在内心意识里对礼仪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自觉的礼仪意识。在他们看来,学校和社会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得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家长和亲戚朋友的赞扬。至于礼仪,在他们看来就是虚无的东西。他们追求个性的释放,宣扬最真实的“自我”,认为讲究礼仪是很虚伪的,是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的。抑或认为礼仪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人前进行的一套虚礼,独自一人时完全没有必要讲究礼仪。因此,他们往往率性而为,不考虑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顾及别人的想法与感受。[3]意识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学生如果没有形成自觉的礼仪规范意识,也就不会形成礼仪教育修养。

(三)社会环境对礼仪教育的负面影响

南橘北枳是因为南北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比如,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经不起功利的诱惑;人们的道德意识模糊,价值评价标准发生了扭曲,做事情毫无羞耻之心、正义之感;对待人和事情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认为讲究礼仪是一种很软弱的表现,把不讲礼仪的行为看成是有个性、真性情的表现,形成了一种“有德者无所得,无德者有所得”的扭曲意识。中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辨明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这些负面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中学实施礼仪教育的对策

学校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进行礼仪教育的局面。家庭的礼仪教育是基础,学校的礼仪教育是关键,社会环境是礼仪教育的保障。[9]

(一)家庭礼仪教育是基础

个体最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环境,家庭礼仪教育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形成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家校联系,指导家庭礼仪教育。

1.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两大基本环境。学校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下,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问卷调查、意见反馈、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工作,以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

2.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

学校还应该注意针对目前家庭礼仪教育的不足,加强对家庭礼仪教育的指导。指导家长言行一致,对孩子言传身教,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孩子从最基本的打招呼、感谢、帮助别人等学起,以小见大,循序渐进,让孩子能够做到处处有礼,事事有礼,逐渐提高孩子的礼仪修养;礼仪教育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事,这就要求做父母的要有十足的耐心和毅力。

(二)学校礼仪教育是关键

学校是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特意设立的特殊教育场所。学校的礼仪教育对学生的礼仪修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1.学校应该重视礼仪教育

(1)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识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首先要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把礼仪教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的礼仪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任务,礼仪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社会交往为主要的形式,社会的文明程度是通过社会成员的素质来反映的。

(2)把礼仪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

礼仪教育要得到重视,就必须通过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体现出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通过各种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引导和约束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学会注重礼仪,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加强管理机制,定期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评估;应该制定合理的行为管理规范,采取鼓励与惩罚的途径来保证日常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班主任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制定班规、班制,尽早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引导班风良性发展。

(3)把礼仪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礼仪教育活动应该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在学校,除了礼仪方面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外,各学科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礼仪教育。学校应该支持思想政治老师自主研究、创新工作,寻找更加有效的符合当今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鼓励各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4)把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之中

学校礼仪教育要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熏陶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礼仪规范知识,还需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礼仪修养形成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更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教育环境应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学校应该努力创设美观、整洁、朴实的自然环境和尊师爱生、团结合作、民主自律的社会环境,即班风、校风。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启发说服,更加有效地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学校礼仪教育的空间应该走出课堂,不断拓展,开展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

2.教师应以身作则

冰心说:“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位修养高的教师在人格上必定会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从”,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仪容仪表。注重自己的着装及修饰,做到干净、整洁、大方、合适;(2)举止。教师应该注意平时的立行姿势、表情动作,表现出良好的修养;(3)行为。教师的所作所为要与自己的职业相匹配,不能表现出职业所不允许的行为;(4)语言。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或者日常生活中,语言要文明,不能说脏话。总之,教师要尽量严格要求、完善自己,努力向学生展现积极乐观的人格形象。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文明礼仪,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10]

3.学生应养成礼仪自觉

学生养成礼仪自觉是指学生已将礼仪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需求,礼仪行为完全出于自觉,而非应外界的要求。这是一个在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过程,是一个礼仪由物化到内化的过程。[2]

要加强对礼仪的领会。教育学生深刻认识礼仪对自己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实现礼仪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学生还应该知道具体的礼仪要求有哪些,并在具体要求的指导下去进行实际行动。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排除干扰因素,持之以恒。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意志力比较薄弱,所以在礼仪内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如,以前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周围同学不良嗜好的影响等等。

(三)社会环境是礼仪教育的保障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通力支持和配合。

1.加强对礼仪的宣传

社会相比学校是一个更大的环境,拥有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学校礼仪教育活动要注意统合和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宣传工作可以由政府或者社区主持,通过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播放一些公益性广告、礼仪教育专栏节目,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礼仪的风气。学校可以与社区相互合作,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礼仪教育活动。比如,在小区的公告栏上开设礼仪教育专栏,组织一些礼仪规范演示或者礼仪知识比赛等活动,在社区形成学礼、守礼的好氛围。[11]

2.为礼仪教育提供保障

要促进中学礼仪教育的完善,还需要一定的社会保障。要争取社会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是实践活动场所和制度的保障。所以,一方面学校要采取措施,加强与各社区,各村民、居民委员,各社会团体、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争取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场地。学生只有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了解和体会礼仪,真正学会礼仪规范的运用。另一方面,学校礼仪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应建设性地制定出一些礼仪规范和具体的要求,用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对彰显社会正能量的行为、现象采取激励机制,通过精神、物质等方式给与鼓励,肯定行为、现象的价值。而对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现象则要加大惩罚力度,不可对它们姑息纵容。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还要注意信息网络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有利方面,加强对互联网广播、新闻传媒等的领导和管理,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礼仪之风形成、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提供的各类资源条件,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时社会和家庭也要尽到各自的义务,主动为学校的礼仪教育提供条件和做好配合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常晋波.社会主义礼仪制度与中小学礼仪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9-10.

[2]国金平.礼仪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途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屈淼.礼仪教育应从青少年学生做起[J].新课程(中旬),2013,(3):180.

[4]李娜.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势在必行[J].中国校外教育, 2012,(26):25.

[5]高丽丽,邵丽娜.让礼仪常驻孩子的心中[J].学周刊,2012,(34):204.

[6]杨凤娟.“不可忽视的人生一课”——论高校礼仪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29-230.

[7]廖琤瑜.中学生讲脏话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0):249-250.

[8]罗芳.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9]牟兰.家庭、学校、社会——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三维空间[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73-78.

[10]李全军.初中生的尊师意识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1]于娜.开展礼仪教育,培养美德少年[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3.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of Etiquette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RAN Hui-zhen,QIN Xue-ju
(School of Politics and Management,Changjiang Normal College,Chongqing 408100,China)

In the long Chinese story with about five thousands years,etiquette is the mainstream education,thus titled as“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Imparting etiquette education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rthering students’wholesome growth,perfecting school’s educational work and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education,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ways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high school;etiquette education;status quo;countermeasure

G631

C

1009-3583(2014)-0111-05

2014-05-09

冉汇真,女,重庆市丰都县人,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礼仪中学生学校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筷子礼仪
学校推介
礼仪篇(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