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资源学教学初探

2014-02-05李春涛蒋自立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动物养殖

李春涛,蒋自立

(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动物资源学教学初探

李春涛,蒋自立

(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动物资源学是我校生物学科新设课程之一,但没有合适的教材。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丰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动物资源学;教学;探索

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生物资源最重要的特点是可再生性、周期性和有效性。动物资源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动物,包括陆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动物和一些珍稀频危动物。广义的资源动物包括了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到高等的哺乳动物[1]。动物资源按照主要用途分为:珍稀动物资源、食用药用动物资源、工业用动物资源、实验用动物资源、观赏性动物资源、害虫天敌动物资源和其他作用的动物资源[2]。目前全世界共记述40门200万种动物[3],中国的动物种类约占全世界的10%以上。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不断灭绝。因此,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濒危动物,现已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动物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任务。

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符合地方经济利益,是惠民利民的重要措施。动物资源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动物资源的物种分类、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形态及生理特点、保护与经济利用等方面,与动物地理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态学、种群遗传学等许多学科有关[4]。目前,许多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动物资源学课程,主要宗旨就是对地方特有动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各地特有动物资源的明显差异,动物资源学难以编写统一的教材,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资源学的教学同样面临没有教材的困难。本文依据作者教学实践,对遵义师范学院动物资源学的教学做了一些初步探索,为完善该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1 动物资源学的教学内容探索

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展动物资源学教学多年,但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我们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我国有种类众多的动物类群,哪些动物属于资源,哪些动物不属于资源,很难下一个结论。不过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每一种动物都是资源。所有动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序列,这些序列都是宝贵的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大多数动物可能目前还看不到直接的甚至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有些动物未来有可能成为影响人类的重要物种。某些动物的DNA序列,可能含有重要遗传信息,一旦物种灭绝,这些重要信息就完全丢失。因此,重点介绍哪些动物,的确是一个难题。只有对数量庞大的动物类群进行分类介绍,按照动物的分类现状进行教学,才能有一个清晰的线索。笔者目前是按动物进化顺序,按《普通动物学》各门各纲顺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背景容易产生联系。

部分高校是根据《动物学》、《资源昆虫学》[5]、《植物资源学》[6]、《生物资源学》[7]等教材来确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生物资源学》有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其中的动物学部分有较多的教学内容。如果纯粹按照《生物资源学》中的动物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便有了参考的教材,我们也不用花精力重新编写教材。但是动植物资源与生物资源学有明显的差异,生物资源学内容很难体现动物资源学特点。

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认为动物资源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动物资源学概论、无脊椎动物资源以及脊椎动物资源三个部分。概论部分提出动物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动物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动物资源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等内容。在无脊椎动物部分,重点讲述饵料性无脊椎动物、药用无脊椎动物、有害性无脊椎动物。因为饵料性无脊椎动物与经济脊椎动物的健康养殖有着密切关联。脊椎动物部分,着重了解珍稀脊椎动物和地方特色脊椎动物。地方特色动物的分布、经济价值、人工养殖情况、易发疾病是教学重点。黔北特色经济动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状下,经济动物的养殖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就业的选择。

《经济动物养殖》是我校为生物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又一门选修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强调养殖过程中的技巧。教学中涉及的动物品种少,但经济价值较大,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在养殖实践中如果按照教材的相关流程和指标进行操作,养殖就很容易获得成功。而《动物资源学》侧重点在动物的各种价值,强调动物资源的保护,不强调养殖技术。教学中涉及动物种类多,但绝大多数动物还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通过《动物资源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资源情况有一个综合的、系统的了解。《动物资源学》能为《经济动物养殖》奠定基础,反之,《经济动物养殖》是《动物资源学》的延伸。

2 动物资源学的教学模式探索

动物资源所涉及动物类群形态结构千差万别,行为方式变化万千,分布于复杂多样的生境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各种教学手段。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目前是我国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成效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8]。课堂教学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了解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没有什么方式比展示清晰的图片更好;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最好的教学手段就是播放录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讲授法与讨论法充分结合。讨论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开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2 野外实习

学生往往对具体的动物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的动物资源,更深刻地理解动物资源的内涵。以后在讲授相应的动物时,学生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在今年的动物资源学教学中,野外实习地的选择争议了一段时间,最后确定娄山关风景区。理由是娄山距离学校较近,景区免费进出,实习一天时间,学生花费较少;景区保护较好,动物资源丰富;景区道路修筑完善,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保障。

风景区有着丰富的昆虫资源。学生在追逐翩翩飞舞的蝴蝶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要注意花丛中的毛毛虫,大部分昆虫幼虫对植被是有害的。风景区不易发现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但两栖类动物容易见到。树丛中鸟类很多,但是要辨别它们非常困难。通过对鸟鸣的分析,大概可以判定鸟类种类;如果拍摄到清晰的照片,可以对鸟儿进行鉴别。同时,学生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近距离接触各种不同的动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3 动物资源学的考核形式探索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考试、把好考试的质量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学风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是对于动物资源学这门新的学科,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不可行。如果进行闭卷考试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基础课程的学习。笔者曾考虑过开卷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5种题型。由于没有正式的参考教材,教学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要出一套完整的试题是比较困难的。开设动物资源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动物资源。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同学的家乡都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动物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黔北特色经济动物资源,也要考虑全国珍稀动物资源。动物资源学是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保护动物资源、利用动物资源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两条线。因此常规题型的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基于此,笔者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为:针对家乡某种特色动物撰写一篇科普论文。在论文中要求学生写清楚动物的分类地位、分布情况、经济价值、目前开展养殖的情况、疾病情况以及学生选择这个动物作为论文写作对象的理由。动物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也可以实地调查。考虑到百度对某些动物有详细的介绍,学生可能会大量抄袭,论文评分重点参考选择该动物的理由。这种考核方式,能让学生对动物生物学要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大量文献的查阅过程中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部分论文还表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大多数课程是通过平时作业来获得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动物资源学这门课程由于选修的学生少,笔者能与学生保持很好的沟通和互动。大概2个课时中每个学生就有1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一共20个理论学时,每个学生可以获得8-10次问答问题的机会。老师就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知识点的准确性、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做出综合判断,给出平时成绩。取消常规课外作业,增加课堂提问,也是对动物资源学教学环节的重要探索。

4 结语

本文就动物资源学的教学内容、形式、考核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为了促进动物资源学早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讲解更多前沿的动物资源和地方特色动物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1]张志升,王志坚,张耀光.动物资源学课程定位与教学探讨[J].四川动物,2012,31(4):665-666.

[2]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Zhang ZQ.Animal biodiversity:An outline of higher-level classification and survey of taxonomic richness[J].Zootaxa, 2011,3148:212-221.

[4]张荣祖.动物资源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1,6(6):70-71.

[5]李孟楼.资源昆虫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6]杨期和.植物资源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7]赵建成,吴跃峰.生物资源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张国庸.高等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12.

(责任编辑:朱彬)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Animal Resource Science

LI Chun-tao,JIANG Zi-li
(School of Life Science,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nimal resource science is one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courses in biological subject in our school,and yet,there is no suitable textbook for it.Therefore,the author of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makes a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these problem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test method,etc.,providing model function for enri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hancing teaching quality.

animal resource science;exploration

642

C

1009-3583(2014)-0108-03

2014-06-11

李春涛,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资源学教学及科研。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动物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最萌动物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
动物可笑堂
动物捉迷藏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