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意义与路径

2014-02-05凌石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精神大学生文化

凌石德,王 婧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

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意义与路径

凌石德,王 婧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

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学习和认同民族传统文化等等。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有助于他们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许多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从重构大学精神、建设高雅校园、倡导创新创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大学生;精神追求;意义;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的物质追求欲望不断得到强化,精神追求逐渐被淡化,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有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许多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精神追求之内容

1.仰望星空,关注民族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仰望星空,第一,必须具有远大理想,理想信念应是仰望星空的核心。理想之一就是追求真理,无穷的真理,值得人门永恒地去追寻求索;理想之二就是追求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应该让“我们充满热爱、感到敬畏”。仰望星空,第二,必须具有宽广胸怀,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己任。行事、做人不以一己一时之私利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身处“庙堂”则应思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身处“江湖”则应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仰望星空,第三,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求真创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当属知识分子遵从的最高境界与原则,“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1]唯有脱掉“俗谛之桎梏”,才能追求真理,唯有独立思考,才能了解真相。仰望星空,第四,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追求。如哲学家康德所言:“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2]

2.回望历史,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同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有着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3]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资源宝库。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认识到,学习和认同传统文化,是提升精神追求的根本,是与其它文明展开对话的基本前提,舍此,无异于先行文化自宫而后徒剩躯壳让灵魂任人宰割。对传统文化只有认同,才能继承和创新,只有发展创新,其作为精神家园的价值才能亘古常新,其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持续得到“能源供应”。

3.安贫乐道,与商业文化、消费主义保持适当距离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思潮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可其影响确实巨大的。沉溺于“消费”的快感,满足于物质的享受,其精神必将懈怠,其行为必将放纵,其灵魂必无法守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消费主义来袭,校园失去了往日象牙塔的宁静,学生在商业潮流中也难再安贫乐道,要提升精神追求就应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之境界。

4.丰富思想,加强对各主要社会思潮的理解和判断

社会思潮作为思想家所倡导而在大众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观点的运动,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关注民族和国家发展前景和方向,就必须了解一些主要的社会思潮,否则关注无以为支撑。提升精神追求是让人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同时更好地参与到民族发展和国家建设过程中来,不是出世当隐士,所以,了解各类社会思潮,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应是精神追求的重要基础。社会思潮,不管其方向和观点,都是精神的凝炼,文化的体现,大学生对待纷繁复杂的思潮的态度应该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理性包容,开放交流;学术讲自由,政治讲纪律。有了对各种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然后深入社会实践,结合国情,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在此基础上的精神追求,将更加具备现实意义。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意义

1.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风气起引领作用

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有利于坚定信念,引领社会讲理想的风尚。提升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其核心。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学生是最具活力最有知识最有前途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世界最终是属于他们的。”“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颠扑不破的社会规律,只要他们信念坚定,只要他们理想不倒,社会就有希望,人们就有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和决心。

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有利于修养品德,引领社会讲道德的风尚。提升精神追求,历练品德是其重要内容。树立道德标尺,礼敬高尚道德,贬斥道德败坏,是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基本需要。

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有利于学习知识,引领社会讲文化的风尚。提升精神追求,掌握知识是其基础。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精神追求才能找到实现其价值的支点,没知识、没文化,有再高的精神境界也难为社会发展做出大的贡献。建国以来,读书无用论曾经多次出现,在看似有着“崇高”追求的文革岁月,蔑视知识,轻视人才更是达到了顶峰,给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极大破坏,留下深刻教训。大学是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地方,大学期间也是人的一生最宝贵的学习时间,利用这个场所和时间抓紧学习,以实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这对社会无疑具有无声的激励作用。

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有利于遵守法纪,引领社会讲纪律的风尚。提升精神追求,遵纪守法是其保障。相比道德,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和底线保证。我国已进入法治社会,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必备的法律素养是青年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任何个人理想能否实现,首先得取决于一个最简单、最基础的事实,那就是遵纪守法,这是不言而喻的。

2.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升级提供精神及价值支持

当今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说明片面发展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仅危及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甚至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严重伤害。全面发展不再只是一个只供研究探讨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前社会面临诸多矛盾和危机:环境污染、道德滑坡、恶性事故频发等,这给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带来重重困难,表面原因是各种利益追求与纷争引起,实质乃是人的心灵失序,良心失守,精神无求。社会的现代化最终需要人的现代化,二者是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而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它还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现代化,所以没有高境界的精神追求,没有人的相应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的提高,要完成社会的现代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3.有助于改变大学生不良行为,缓解对大学生管理的压力,为创造和谐校园环境解除根本隐患

高校的不稳定,大都由学生的不良甚至违法行为所引起,诸如打架斗殴、殉情自杀、傍款堕落、玩物丧志等等,有人甚至将此概括为当代大学生的“九宗罪”。种种不良行为,既严重影响自身的成长成才,也破坏校园的安全稳定,探其行为背后,则是精神追求的缺失,正如美国当代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指出的,“真正的问题是信仰问题,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对这种精神危机的出现,尼采曾说过:“我们正在失去那使我们得以生存的重心,——一个时期内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提升精神追求,重构人生信仰将是解决这些不良行为的根本之道,只有这样才能釜底抽薪,从灵魂深处消除校园安全稳定的隐患,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路径

1.重构大学精神,以大学精神熏陶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老师本身就应该是大学生崇高精神追求的思想源泉和行为榜样。当今大学生出现的精神危机,与大学精神本身的失落是有重大联系的,因为她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养成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试想如果没有西南联大当年的精神:“政治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4],就可能没有后来的杨振宁,没有美国教授冯卡门的“千万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的引导,或许就没有后来的钱学森。

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从重构大学精神开始,是最有效、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首先,大学有责任为学生营造朴实宁静的学习环境。这要求学校与商业保持距离,在金钱面前保持知识殿堂的高贵。其次,老师应加强修身立德,既要坚守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也要培育现代法制的知识产权素养,保持师道尊严的神圣性,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第三,坚守学术的独立性,拒绝将学术委身于权学交易,做到“威武不能屈”。“真正的学术是人类理智和自由精神最高的表现。它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它是独立的,不是依赖的。”[5]

2.建设高雅校园文化,以高格调文化活动养育大学生的精气神

党的干部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大学生群体中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危险可见诸于他们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活动中。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各类通俗、流行文化在大学校园内深受欢迎,复旦大学一教授曾因学生旷课参加香港艺人梁朝伟的活动而指出:“一个民族如果整天躺在靡靡之音中,不思进取,逐步丧失斗志,终将亡国。”此言虽为过重,但大学生的许多行为也确实反映出他们对一些快餐式的通俗文化乐此不彼,对高雅文化应之寥寥,表现出严重的享乐主义、拒绝崇高、恶搞高雅的倾向。对这种倾向不加引导,任其发展泛滥,“终将亡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3.倡导创新创业,把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与职业追求紧密相连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人皆有利益追求,这是必要和必然的,无可指责。职业,作为人们谋生手段的工作,要有一个好的利益报酬,就成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为了一个好的职业利益回报,许多学生一入学就准备,专业选择上注重是否热门,学习动力上强调是否有用,对于能增长实用技能的课程和教材就愿意花时间精力,甚至不惜放弃学校现有安排好的教学计划而选择社会上的各类培训班。毕业找工作时,地区选择以是否经济发达为标准,行业选择上以是否高工资为目的。这些是就业压力的结果,也是实用主义、消费主义主导的必然。提高精神追求不能完全忽视这种职业追求的意愿,应该把二者相结合,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现。

4.坚守主流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追求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是无神论者,所以提高精神追求首先得与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在大学生的整体中不应以宗教信仰代替精神追求。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共同理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理应在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建立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理想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基础和保障,罔顾共同理想,个人理想则将陷入自私自利的深渊,它的实现不仅难以保证甚至有可能因为与社会和集体利益产生严重冲突而遭受唾弃。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陈平原.大学有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贺麟.学术与政治[A].杨东平.大学精神[C].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Spiritual pursuit and Its Means

LING Shi-de,WANG Jing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Zhongshan 528436,China)

The content of undergraduates’pursuit of spirit is colorful,including setting up ideal belief and the study as well as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etc.And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pursuit of spirit helps them develop themselv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and solve many problems.Therefore,we can do this job by way of reconstructing university spirit,setting up elegant campus and advocating creation,etc.

undergraduates;spiritual pursuit;significance;means

D64

A

1009-3583(2014)-0093-04

2014-06-15

凌石德,男,湖南炎陵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 婧,女,湖北宜昌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精神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