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路径研究
2014-02-05卓腮娇
□卓腮娇
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党一贯以来的主张。 十六大报告中用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表述;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力度,即“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2013 年11 月12 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其中就包括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当然,治理本身也包括社会各方政治参与的内涵。公民政治参与的概念是在现代西方政治学中最早提出的,后来西方学者将公民参与作为世俗化政治行为进行了研究, 话语民主理论也对公民政治参与重新作了诠释。国内学者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 作为公民参与重要群体的职业院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更不可忽视,他们不但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政治参与意愿也相当高。 他们对政治参与的诉求能否得到满足, 政治参与的渠道是否畅通,机制是否健全,政治参与是否理性等会对我国民主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学者对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围绕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和青年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研究。 目前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特别是在网络参与方面,研究较为全面。 但在如何构建青年学生政治参与途径方面还有所欠缺, 相关论述有综合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 并且现有研究大多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缺少以职业院校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这与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 职业学院学生人数日渐增多的事实不相符, 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调查,提出合理建议因此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社会变迁视角探讨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途径的构建,推动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 特别是在可操作层面提出对策,使研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一、社会变迁影响下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特点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1]。社会变迁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变迁,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生了大量的新阶层。我国职院学生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但随着学校的扩招和高中入学比率的提高,以及人们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使职业院校学生成为了一个数量庞大和参与意识强的社会群体,在政治参与上是不容忽视的力量。社会变迁对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念的变迁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热情。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一些民主思想通过网络传入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又特别喜欢上网, 不喜欢读理论性较强的书籍,很快吸收了这些思想,职业院校学生已经不再是只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中国人,而是由传统思想与西方思想混合而成的转型人。西方一些民主思想无论如何都会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 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投票选举也成了他们价值观的一部分,价值理念自然就会表现在行动当中。二是文化变迁促发了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行动。 随着卫星电视和网络的普及, 各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和满足人们参与的愿望, 经常采取一些网上投票和手机投票等方式让人们参与到节目中来。 比如,我国的选秀节目、 特别是选超女等节目的播出与流行,不但满足了他们参与的愿望,而且促发了人们在其他领域投票的热情, 而这些节目都是以职业院校学生为主, 当他们看到自己能决定投票结果,能将自己喜欢的人通过投票的方式入选时,更是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的热情与愿望。 三是社会变迁中生活方式的变迁使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基本成常态。 比如, 学校的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的选举,电视播放的美国总统选举,生活中的各种听证会,都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政治参与自然就是职业院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是社会变迁中科学技术的变迁使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成为了现实, 职业院校学生可以在网上各种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甚至还可以和国家主席和总理在线交流, 这些都使政治参与成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热望。
如果说以上是积极因素的话,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也存在消极方面。主要是职业学院的学生毕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一样。 高职学生注重技能的学习,忽视理论学习。 注重拿各种证书,忽视政治参与技能的学习。但他们上网能力却比较强,动手能力强,电脑技能非常熟悉。所以就表现了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不同特点。 一是因为理论知识不够,导致政治参与技能不足;二是讨厌学习,活泼好动使他们在政治参与中格外容易冲动,更缺乏理性,甚至容易被人利用。
二、社会变迁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社会变迁中部分变迁与青年政治参与的变迁不同步,这些社会变迁中有的是外部原因,比如参与制度不全,渠道不畅,有的是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变迁与自身素质提高不同步,比如参与热情与冷漠共存,参与功利化和非理性化等。
(一)制度变迁与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诉求不同步
正如前文所言,社会变迁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与诉求。但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也需要有制度的保证与支持才可以得以实现。一般而言,现代化国家都有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制度保证公民政治参与,随着时代发展相关的制度还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而我国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度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法律不健全,且很多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公民政治参与缺乏充分的制度化渠道,利益诉求和表达渠道不畅通。当利益受损也只能是上访、发微博、在论坛中呼吁等。基层民主制度虽然取得进展,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还在完善之中。
与此相反,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参与诉求会超越或超前于制度的变迁,职业院校学生处理政治参与问题时是希望立刻将所有诉求都化为现实。或者,他们在现实中只能有些临时性的政治参与或应景式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这样,就会引发现实的冲突,甚至职业院校学生在政治参与诉求不畅时,会采取暴力或破坏性手段。 所以,有学者就认为,应该尽快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权利和义务等[2]。
(二)价值观念等的变迁与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提高不同步导致政治参与的复杂性
随着价值观念和文化变迁、技术变迁,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增加、参与诉求提高和参与渠道日益增多。而这些也并不能保证他们的政治参与就可以顺利实现,他们政治参与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民主素质和民主素养。 但是,社会变迁与他们民主素养提高又不同步。现在职业院校学生由于缺乏民主的训练,在政治参与上显示了一些矛盾性特征,比如,参与热情与参与冷漠并存、政治参与愿望迫切与参与能力欠缺、政治参与理想化与功利化的矛盾。
职业院校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明显表现出一定的非理性,虽然他们极大地关注社会希望社会更加美好, 但参与不当和非理性反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有的还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 职业院校学生也缺乏理性政治参与意识, 通常会采取暴力方式解决遇到的利益纠纷。 2013 年9 月14 日,河南省商丘市的柘城县一职业高中学生抗议学校封校制及校内食堂、 超市出售高价食品。 上千名学生将食堂、超市、教室、寝室设施砸毁, 还打了学校一名主任。 这是最典型的政治参与不理性而引发的群体极化事件。 所谓群体极化就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协商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 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3]
(三)生活方式的变迁与职业院校学生组织化不同步导致政治参与的低度组织化
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生活中常常渗透着各种参与,从学校班干部和学生干部的选举到娱乐节目中的各种网络投票, 他们不但充分实现了参与感,而且就有效能感。但也和正式的政治参与还是有差距的,政治参与重要特点是组织化。 但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却特别低,主要表现在组织化程度的非均衡性,即职业院校学生环保类组织和社团类组织特别多,但真正代表自身利益或代表行使政治参与的组织则缺乏,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职业院校学生政治组织。没有组织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政治参与,无组织化的参与不但不能使他们正确行使权利, 也容易导致非理性参与。因此,应该积极利用组织载体将职业院校学生的个别意志和行为转化为共同的组织意志,并通过正常的正当的途径参与到政府决策和公共管理中去,以维护自身利益或表达治理的愿望和诉求。
三、社会变迁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路径的构建
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就是要使社会变迁与他们的价值观、组织化及政治素养的变迁同步。 具体来说就是消除职业院校学生参与的制度阻碍,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素质,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组织化建设。
(一)优化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环境
优化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现在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主要表现是社会环境的不优化,有的阻碍着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功效的发挥,有的政治参与渠道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有的没有避免其消极后果,规范性不够。因此,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环境:
1.充分发挥网络参政的功能。 网络对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具有方便快捷的促进作用,能迅速满足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诉求, 见效也比较快。所以,政府可以考虑先在社区管理方面鼓励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然后再逐步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决策过程。在网络上可以征求职业院校学生对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各官方网站也可以开辟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专栏,只要实名注册的职业院校学生都可以进行参与。 其实,知名高校的BBS 都是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雏形,虽然里面混杂了一些其他声音,但里面的一些意见建议对学校管理部门还是有所助益的。 当然,网络在保证青年政治参与的前提下,也要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监控和管理,规范参与,杜绝网络谣言甚至是政治谣言,消除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和非合法性。
2. 要积极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加强培育职业院校学生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以及现代的公民意识。 优化培育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文化环境, 要在整个社会形成人人参与社会管理的局面,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去除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释放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宽松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政治环境。同时,通过教育和实践,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素质,增强其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以及其理性参与的能力,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
3.各学校可以利用现有学生社团的资源,组织职业院校学生模拟政治参与,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有意识地政治参与训练;通过组织职业院校学生投入到社区管理活动中去, 既让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建言献策,又让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培育其政治责任感和提高参与能力。
(二)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不少制度阻碍,参与的制度不全,渠道不畅,参与度低。 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完善相关制度是拓宽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途径的重要前提。 要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确保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可预期性和规范性。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政治参与的权利,但还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细则,有的还流于形式。 今后要使这些法律规定有可操作性,细化相关规则,是确保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细化现有规划的前提下,还要确保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度,对不按法律要求操作的部门进行惩罚。
(三)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组织大多限于环保组织等公益性的社团和学生自治的学生会组织。但除职业院校学生集体行动外,政治参与主要表现是单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的零星式参与,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呈现低组织化特征明显。这种无组织化或低组织化使得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合理引导特别困难,一旦发生集体行动也难以进行平复。 组织化则是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合理有序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预防职业院校学生集体性行动的发生。
因此,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参与的组织化应该,一是在现有社团或组织进行提升和创新,按步骤稳步推进的方针, 逐渐明确政治参与的目标与范围,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二是逐步培育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组织, 整合现有职业院校学生零星式的政治参与模式, 使有参与愿望的职业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组织化; 三是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学生中党员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政治参与的行为, 将职业院校学生组织进行联合或整合,发挥政治参与的合力,同时也要保证其组织健康发展,杜绝政治参与中的不理性行为。
(四)将技能教育与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相结合
要改变目前只注重技能教育的现状,既要让学生既考各种证件,也要提升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既懂得参与知识和政治知识,又具有技能,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从而在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民主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有序、理性地政治参与。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21.
[2]张云武. 城市青年的社会资本与政治参与[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4):99.
[3]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