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4-02-05姚春林
□姚春林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到来,引发了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校园环境、就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致使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个性、心理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这也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当前的新情况,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职学生的特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中,探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策。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学生特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这些为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也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积极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愿意尝试并主动接受新事物等优点,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自身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个性和心理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生源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生源呈现出新特点。 尤其2008 年,随着第一批“90后”走进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校园,给高校校园增添了活力,但同时,由于全国高校的扩招及适龄学生数的不断下降,使得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更加不容乐观。 一是成绩基础薄弱。 这也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上课听不懂,大部分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依赖性较大。 大部分高职学生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独立自理能力较弱,甚至部分高职学生进校后十几天不洗澡、不洗衣服等情况并不鲜见。 三是生源成分的复杂化。 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为确保生源数量,既招收普通高中高考生,又招收中专校、职业中学和技校生源, 再加上大量成人教育和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良好学风、校风和校园治安环境,给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加大了难度。
(二)个性特点
正值青春年少的高职学生个性鲜明。其积极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职学生普遍热情奔放,活泼开朗,性格直率;二是高职学生基本上积极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新闻,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追求时尚,乐于接受新事物。同时,高职学生又具有有待进一步修身改善的特点: 一是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上网、聊天、打游戏,甚至打牌、赌博、酗酒、抽烟等。二是以自我为中心,公众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乏。 不少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尤其打游戏等过程中,只考虑自己,很少考虑别人感受,公众意识淡薄。三是不少高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
(三)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 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不够自信。 由成绩落后带来的心理自卑、自信心不足,为数不少的学生长期带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阴影。 二是畏难情绪。 相对于“70 后”、“80 后”而言,“90 后”心理成熟度不够,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避三舍, 甚或干脆不干了。 三是谋求快速成功。“90 后”高职生网络依赖性强,对“马云式”成功充满崇拜,想尝试、想成功、想快速富有,但无从下手,没有头绪,又怕吃苦,结果永远是漂浮在空中的空想。 四是心理问题突出。 据有关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初心理测试显示, 心理或多或少有问题的高职学生正在逐年增加。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了冲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给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
首先,市场经济自身的自主性强化了高职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激烈,自我成长的迫切性;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重视个体的价值存在,敢于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我的情感与追求,有明确的目标感,并为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市场经济让高职学生公平意识显著增强, 认识到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努力提升自己,为将来走上社会参与竞争打好基础。 再次,社会的商业化也让高职学生有了效益的概念,这对于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为人处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
矛盾统一是事物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冲击。 比如,市场经济过分地强调个体意识,使部分学生只顾追求个人利益,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 而膨胀的私欲支配了主导意识,便会产生极端的个人主义,过度自信、自负,导致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公众意识便会被忽视。 又比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容易让高职学生片面注重个体主动性,从而淡化了团体协作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缺失,这对其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是不利的;再比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很容易误导高职学生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为自己制定高规格的人生规划,享受高标准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提高和探寻,精神价值无法实现。
从微观上来看,现代网络科技的发达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 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高职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无法分辨出网络信息的真伪善恶,从而很容易误入歧途,沉溺其中,荒废了学业,自毁前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改革必然使高校思想教育社会化。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要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对策。
(一)创新和改革教育体制
科教兴国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战略,为保证此战略的落实,必须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队伍,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既是后备军,又是主力军,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调其自觉性。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创新,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传统观念里的载体主要包括文化载体、网络载体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应当探索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全方位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方法要改革, 要避免生搬硬套和本本主义,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课堂,从身边的细节和大小事件里发掘隐藏的大道理,能够感同身受, 将晦涩的思想政治理论具体到身边的一草一木,这样学生学习便随时随地无处不在了,学生也能安心坐在课堂里,耐心听完老师的一堂课,并且能够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老师也可以旁征博引,用真实的事例来论述思想教育方针,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参与并亲身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改变教育观念
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是以利益为核心的,不管在何种类型的矛盾和斗争中,利益始终是其围绕的核心,而在各种形式的利益斗争中,经济利益总是首当其冲,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和利益冲突有着紧密联系。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他们的物质利益为立足点,因为这是矛盾的所在,也是解决方法的关键所在,切勿一贯以“假大空”的方式来单纯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种空洞的说教形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也无法领会其中的要领,即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也不能把理论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更加不能按图索骥,要依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原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
除了健康的信念支持,先进的教育方法、优秀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等都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备条件。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和社会问题,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一旦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对未来和社会失去信心,对国家的制度和指导方针产生疑惑,这样的负面情绪不仅危害高职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周围人群甚至整个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担负起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虽然无法以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但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中的有关方法,诸如团体式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树立起集体责任感。
(三)提升教育主体的素质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实效性的重点是教师生动而高质量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重视科研和推陈出新,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实际讲授课程,不能只看书本,照本宣科。 “要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教学始终,渗透到政治理论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打牢学生的政治理论根基。”[2]结合高职学生上课实际及有关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高职学生都比较喜欢知识面广的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比较枯燥难懂,理论性强,教师仅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尽量熟知古今中外,精通天文地理,这样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引经据典,博采众长,把抽象的政治理论放置于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要吃透教材,认真研读文献资料,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不唯书,使学生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四)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
主体性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在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制度的建设和养成教育的强化。 在制度建设上,高职院校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尊重学生,使其能够完全行使已有权利,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有建立在学生真实意愿基础上的制度落实,才能真正为学生带来利益。
学风的建设也不能忽视,我国古代著名的故事“孟母三迁”就说明了成长环境的重要性。高职学生虽然仍身在校园, 但大学的生活环境已渐趋社会化,学生主体也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影响,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如没有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约束,很容易迷失自我。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赛事、活动,通过交流和竞争来严肃校纪校规,督促并培养优良学风,让学生在优良的风气中完善自我。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上的体现,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事事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不断提高教师的引领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任何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当依托于高质量的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明白学生真正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注重对本校学生身心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怀,包括心理上的辅导和生活中的帮助等等,才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认识到“我很重要”,其作用显而易见。首先,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大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平等、民主可言,教师一直处于严肃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学生则处在较低的地位,这样明显的心理位置的差异会导致学生有恐惧学习、恐惧老师的想法,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经常举办师生交流活动,弘扬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师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师生彼此了解,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其次,过去的授课方式一般比较枯燥单调,误导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便等同于冗长的报告和严肃的专题会议,新的教育方式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把会议、报告等方式转变为拓展训练、 讨论交流等活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提升自我的动力;再次,要不断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必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配合与认同,在这一层面上,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认同和参与程度。
(五)优化育人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成长环境中的重要部分,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职学生以阳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主动性,以及在思考人生相关问题时的创造性,这对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将来尽快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校园环境的建设不仅包括学风建设、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 高职学生是来自不同地域的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民俗文化等等都会给学生之间的交往带来屏障,正确引导高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杜绝民族歧视、贫富攀比、优差生分化,只有良好的交际环境,才能促进校园整体环境的优良发展。 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的新渠道。一方面要注重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具有说服力。
(六)参加社会实践,理论结合实际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在学校内部的学习大多是以课堂教授的理论为主, 两者相脱节;另一方面又由于高职教育虽然强调加强技能训练和动手操作,但总体来讲学生接触的还是理论型的学术知识较多,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以至于学生虽然真正接触过的实际操作较少,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已经绝对能够胜任,对于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会将出错缘由归结于客观对象本身,而非自身。 要从根源上缓解这一弊病,就要鼓励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检验所学知识是否实用,并进一步加深平时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更加的丰富化、生动化,最终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教育的目的。
(七)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学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意志比较薄弱,在面对一些边缘抉择时,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偏离了道德底线和法律标准, 虽然拥有丰富的学识,却对相关法律知之甚少,以致弥足深陷,走上不归路。要保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加强对其法律法规的教育,开设法律课堂,普及法律知识,定期举办讲座,请法律专业人士结合实例来给学生讲授法律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注意平时遇到的各种商业、生活纠纷,运用法律知识来剖析讨论,只有彻底明白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进一步把握方向,从而取得真正的实效。
[1]谢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思考[J].学理论,2012(23):219-220.
[2]韩来敬.浅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12(3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