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成人教育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2014-02-05

职教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流动人口城镇化

宋 雁

城镇化背景下成人教育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宋 雁

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而新生代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后,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的社会融合还不够充分。成人教育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为直接面对成人群体的教育形式,可以从开展技能培训、适应性教育以及城市居民教育三个方面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城镇化;新生代流动人口;成人教育;社会融合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每六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目前,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是80后,《报告》称这部分人为“新生代流动人口”,与老一代流动人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1]在占据主体的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中,超过70%的人希望落户城市,在城市寻求发展。而成人教育作为成人群体接受职业技能、道德教育、文化熏陶的重要形式,可有效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快速融入城市。

一、社会融合概述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把促使移民的社会融合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化解群族矛盾、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的重要人口战略。虽然我国的流动人口不同于国外的移民,但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政策制度存在差异,流动人口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还没有真正融入所居住的城市。在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社会融合成为新生代流动人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社会融合概念

社会融合是在西方社会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科姆(Emile Durkheilm)在《自杀论:社会现象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社会融合是导致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社会融合水平,可以有效地控制自杀率,但他并没有给出社会融合的清晰定义。直到1951年,兰德克尔(Landecker)主张社会融合可以分为四类:文化融合、交流融合、功能性融合和规范性融合。1976年,斯科特(Scott)指出:社会融合是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包括社会心理层面上的融合和结构上的融合。休斯和戈夫(Hughes&Gove)在1981年提出:社会融合是个体(或群体)在另一群体(或社会)的参与和互动,并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共同情感(如认同感等)。[2]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也逐渐认识到社会融合的重要性,指出: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3]社会融合是指新移民在居住、就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融入械巿社会、向城巿居民转变的过程。[4]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现阶段特有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现象,笔者认为,所谓社会融合,是指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在居住、就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与城巿原有居民产生良性互动并全方位融入城市社会,从而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过程。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特指其主体部分,即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口,也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二)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融合

在2013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指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是新型四化的必然要求,要在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的同时,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农民工在城里安居乐业,使现代农业得到更大发展。[5]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成为影响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城镇化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迁移日趋激烈,大量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预计“十二五”时期,每年有超过1 000万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多农村人口进入城镇。[6]作为“80后”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都与城市居民更为接近,寻求体面就业机会,利益诉求更加明确,维权意识更强,渴望公平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工作稳定性增强的同时,对城市社会融合需求日益增加。在城镇化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人口流动开始由个体劳动力外出务工阶段步入核心家庭整体迁移阶段,80%以上流动人口开始关心流入地的发展和变化,融入当地社会的愿望强烈。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当前户籍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诸多限制,生活在城市的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只具有农村居民身份,不享受城市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与传统的流动人口不同,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要求强烈,促进其社会融合,成为推进城镇化、实现人口合理布局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鉴于社会融合的概念的综合性、系统性,且具有不同维度和层面的内涵,将从经济、社会、心理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探讨分析。

(一)经济层次

经济的融合是社会融合的起点,也是融合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根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于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在收入方面,我国农民工的月工资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800元之间。根据调查数据,在“外出务工期间平均税后月收入”中,1 000元以下的占10.10%,1 001-1 500元的占29.90%,1 501-2 000元的占29.88%,2 001-2 500元的占16.43%,2 501 -3 000 元的占 5.57%,3 000元以上的占6.52%;在劳动合同签订与福利方面,“签了合同,有五险”的占 10.94%,“签了合同,有三险”的占38.89%,“没有签订合同”的占39.91%,选择“不知道”的占 10.00%。[7]由以上数据可知,新生代流动人口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进入城市后,主要还是以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为主,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仍处于城市中下等水平。这说明,他们的社会融合还不完全,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社会层次

新生代流动人口在社会层面的融合体现在社会接纳、生活方式、闲暇业余生活、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这是比经济融合更加高一层次的融合,意味着新生代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合进了城市的生活圈。这里,主要分析社会接纳方面的现状。社会接纳是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接纳程度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其行为表现和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调查显示,在被问及“您居住的地方周围大多是哪些人”时,回答为老乡和同事的占到了 45.6%,其次是外地打工者,占36.0%,城市市民仅占16.7%。关于“您在遇到困难或麻烦时,通常会向谁求助”,首选为亲戚和老乡的占了53.5%,有14.1%的会求助工作中认识的同事,也有少部分人会向当地居委会、工作单位和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分别为9.6%、7.9%和6.6%,仅有4.8%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向当地市民求助。对于“您有被当地人歧视的经历吗”一问,有3.5%的农民工表示经常有,选择一般和偶尔有过的人也占到了43.9%[8],可见,仍有相当部分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仍然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另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交际范围还是以同乡为主,对乡土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依赖性。

(三)心理层次

心理融合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对于城市生活的评价。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是社会融合的最高境界,只有心理上融合,才能真正成为城市人。在流动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心理融合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市民身份的认可。身份认可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可,它是心理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显示,新生代流动人口认为自己仍然是农民的高达65.6%,仅有15.3%的认为自己是城市人,另有8.5%的人认为自己既不是城市人也不是农村人,有10.6%的人表示说不清,可见,新生代流动人口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归属感不高。[9]因此,虽然新生代流动人口一部分在心理上接受自己的市民身份,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对自己市民身份认识模糊,会产生过客心态。[10]总的来说,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所生活的城市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缺乏对城市的热爱和责任感,心理层次的融合还有待提高。

三、成人教育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作用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经济实力、社会关系、身份认同等因素都直接决定着其在城市的社会融合度的高低。为此,须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提升经济实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人都会寻求高质量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在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流动人口成为建设城市的主力军,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基础上,他们开始看重自身未来的发展。而新生代流动人口经济实力不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不高。成人教育可以对新生代流动人口进行技能培训,使其经济实力得到有效提高。(1)当前,绝大多数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就业场所的变化必然要求获得新的生产劳动技能。成人教育可通过对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形成城乡覆盖、合理布局、开放灵活的成人教育组织形式,积极开展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培训,使其掌握分析劳动力市场信息、薪资谈判、面试等基本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经济实力。物质基础是精神生活的保障,只有经济融合得到了提升,才有利于其他两个方面的融合。(2)新兴技术的获得是成人教育培训内容的重点。新生代流动人口大多为“80后”,其主动性更强,大部分更愿意接受现时的新兴技术。根据新生代流动人口自身的特点,成人教育可在传授新兴技术的过程中,变被动的教学模式为主动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3)增加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设备。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培训应是开放性的,可广泛应用电脑、移动网络、多媒体、手机等现代化手段。

(二)拓宽社会关系

时下,新生代流动人口经常以同乡和打工者聚居或者与城镇居民混居的形式形成一定的社区环境。在城镇化中,社区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社区教育又是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成人教育可通过对所在城镇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创造机会,让新生代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进行交流和接触;通过开展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如开展相应的家庭教育课程、体育健身课程、营养健康课程等,丰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休闲娱乐时间;通过开放社区的公共资源,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体育场所等,方便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区生活,让其大胆走出原有的老乡圈子,拓宽交际范围,接触更多的新信息,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三)增强心理适应力

成人教育拥有传统学校教育、一般正规教育所不具备的特定使命与独到的优势——它既直接面对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更直接面对成人群体劳动、工作、生存、生活乃至终身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10]新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成为一种无可逆的潮流,但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还比较低,是一个急需获得关怀及援助的群体。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实施成人教育,有利于创建一个让他们融入城市的良好文化氛围,能使新生代流动人口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作为城市人所享有的教育的权利,帮助他们维护与城市人同样的尊严,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自己成为城市人,同时,也被周围的城市居民所接纳,促进其心理融合。

四、成人教育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对策

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新生代流动人口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加快其城市的社会融合迫在眉睫。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其实就是“再社会化”的过程,通过成人教育,对新生代流动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使其吸收城市先进的生活方式、文化以及理念等,促进其社会融合。

(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工作能力,促进其在经济层面进行城市的社会融合是成人教育的重点。(1)要根据城市经济结构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培训,以培养处于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11]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上岗培训和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培训,使新生代流动人口掌握专业的识和技能,达到相应的初、中级工的水平。(2)要完善培训条件,实现培训资源的整合,保证培训的质量。新生代流动人口学习时间不固定,成人教育可以采用夜校、周末学校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灵活安排授课时间,按课程难易程度从低到高递进讲授。(3)要加大与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确保教育信息服务的快捷、高效、准确,提高新生代流动人口学习的积极性,将技能培训需要与就业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视野和提升其就业能力。

(二)开展适应性教育

新生代流动人口进城后,他们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已经远不能适应城市新生活的需要。因此,成人教育要开展适应性教育,使他们尽早适应城市的生活,融入城市社会。适应性教育应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为新生代流动人口创造深入了解城市生活的渠道,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在城市的归属感,逐步养成健康合理的行为习惯。要从城市生活、法律、环境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综合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突破城市里的村庄和城市里的老乡交际圈的限制,改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由于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步向发展型转变,成人教育还要开展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职业规划培训,帮助他们在城市有长远的发展。

(三)开展城市居民教育

城市居民以多年本土生活为傲,存在“一等公民”心态,形成有一种城市市民性格,容易产生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偏见或歧视行为。不少城市居民将新生代流动人口视作非城市人,认为他们没有享受城市优越条件的权利,在心理上还不能彻底接纳新生代流动人口,这与市民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缺少沟通及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的差异密切相关。因此,要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让市民学会宽容,消除误解和隔阂,摒弃高人一等的心态,从思想上接纳新生代流动人口。通过社区居民教育,引导城市居民重新给新生代流动人口定位,认识到“80后”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同样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对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其身份与城市居民是平等的,理应享有城市中一切设施及各种公共服务。只有城市居民和新生代流动人口加强交流与沟通,增强理解与包容,和睦共处,才能构建城市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1]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EB/OL].http://www.chinapop.gov.cn/ldrks/s7847/201309/12e8cf0459de42c981 c59e827b87a27c.shtm l,2013 -09 -14.

[2]Liz Richardson &Julian Le Grand.Outsider and insider expertise:The response of residents of deprived neighborhoods to an academic definition of socialexclusion[J].Social Policy and Adm inistration,2002:23 -26.

[3]任远,邬民乐.城巿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3):87-95.

[4]童星,马恒远.“敦睦他者”与“化整为零”——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合[J].社会科学研究,2008(1):77-83.

[5]中国网.李克强总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esevideo/2013 -03/17/content_16314813.htm,2013-03-17.

[6]国家统计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10310_402710032.htm,2011 -03 -11.

[7]张佳,赵宝柱.职业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60-62.

[8]张振宇,陈岱云,高功敬.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济南市的调查[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9-40.

[9]赵萌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基于泉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10]潘漪.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基于苏州市的调查[D].南京:南京大学,2012:26-36.

[11]高志敏.成人教育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378.

G720

A

1674-7747(2014)04-0031-04

宋雁,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新生代流动人口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家乡的城镇化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