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足浴及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足21例

2014-02-05李增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截肢糖尿病足病患

李增莲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寿光 262700)

中药足浴及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足21例

李增莲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寿光 262700)

目的 对中药足浴结合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84例糖尿病足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患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并融合中医护理。观察组病患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足浴与穴位按摩。对照组病患则接受温水足浴与穴位按摩。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患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佳。结论 中药足浴结合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因此适合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中药足浴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可致使病患下肢截肢。据有效数据统计得知,大多数糖尿病病患会在发病期间出现足溃疡,而接近九成的下肢截肢都是由足溃疡引起的。预防与治疗足溃疡,能够最大化避免截肢这一惨剧的发生[1]。笔者在本文中,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42例糖尿病足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足浴结合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42例糖尿病足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全体病患入院后,经常规检查均确诊为糖尿病足病患。观察组21例病患,男12例,女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岁;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10年;溃疡程度:0级8例,Ⅰ级10例,Ⅱ级3例;溃疡面最大10.7cm×20cm,最小1.4cm×2.3cm。对照组21例病患,男11例,女10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5岁;糖尿病病程4~23年,平均13.5年;溃疡程度:0级9例,Ⅰ级9例,Ⅱ级3例;溃疡面最大9.3cm×19.4cm,最小1.1cm×1.6cm。全体病患身体营养情况无明显差异,且均无其他并发症。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措施 ①全体病患均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查看病患血糖变化,将血糖控制到最佳状态。②改善病患新陈代谢情况,促进血液循环[2]。③定时检测病患血常规及体温情况。④调节饮食习惯,尊重病患个人饮食习惯,同时确保营养均衡。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应遵守“二低一高一禁”原则,低脂低热、高蛋白、禁糖,切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提高病患免疫力。⑤对病患进行心理辅导,由于糖尿病足病程长,治疗见效慢,因此病患会出现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可给予病患诚挚的问候与关怀,帮助病患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消除病患对治疗的抵触心理,使病患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3]。⑥时刻关注病患足溃疡情况,监督病患每日洗脚后,使用纯棉毛巾擦干水渍,保持脚面干燥。查看病患足溃疡有无出血或渗液,是否出现溃破、皲裂、水疱等情况。

1.2.2 观察组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与穴位按摩。中药药方:桂枝20g,桑枝25g,鸡血藤25g,伸筋草25g,大黄40g,黄连25g,红花20g,赤芍20g,细辛20g,姜黄20g,艾叶25g,威灵仙25g,川芎20g,没药30g。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10min后,使用温火加热至煮沸,待药液沸腾20min后即可停止加热。待水温降至(40±5)℃后,将患足浸入药液里,水深没过脚背,直至足三里穴。浸泡期间,可对病患足三里穴、涌泉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每天一次,每次30min。根据室内温度、药液温冷却情况,适当加温,确保药液温度适宜。

1.2.3 对照组 基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温水,不投放任何药物,水温、浸泡方法、穴位按摩方法均同观察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7年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急性疮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治疗效果。治愈:病患糖尿病足肿胀消除,溃疡面完全愈合,皮肤表面与常人无异;显效:糖尿病足肿胀部分消除,溃疡面积大面积治愈,皮肤颜色有所改善;有效:病情有所改善,溃疡面积治愈30%以上;无效:病情无任何好转或加重。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42例,治愈13人(31.0%),显效15人(35.7%),有效12人(28.6%),无效2人(4.8%),总有效率95.2%。对照组42例,治愈6人(14.3%),显效7人(16.7%),有效17人(40.5%),无效12人(28.6%),总有效率61.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效果更佳。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脱疽”,中医学认为,此病主要由气阴两虚、血脉瘀塞、外感湿热、热毒蕴结所致[4]。因此,在用药时,应尽量选用有清热润燥、养阴生津功能的药材。中药活血化瘀,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修复局部神经传导功能。中药浸泡外加穴位按摩,可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药物加速吸收,实现温经通络的效果。此外,医护人员应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工作,使提高病人自我防护意识,主动对足部进行护理,避免因病情恶化,酿成截肢的惨剧。通过本次研究得知,中药足浴结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效果显著,能最大化降低截肢的发生,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具备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1]刘晓明,仲伟红.糖尿病足预防护理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2):104.

[2]陈俊,游华娟.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32):11-12.

[3]谭艳梅.浅谈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8):66.

[4]唐郁宽,陈汉威,张艳,等.血管内长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价值[J].疑难病杂志,2009,8(8):487.

微脉

微脉是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

微脉由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构成。

微脉的客观形象的描述有“如秋风吹毛而无力”“蛛丝相类”“如散”等,与细脉、散脉等交叉重复。描述微脉的语言有“动摇若有若无”“不显也,依稀轻细”“轻微瞥瞥乎”“纤细无神,柔弱之极”“模糊难见”等,仅供参考。

微脉是复合因素的脉象,可以与有关脉象构成兼脉。典籍中常见的兼脉有微浮、微沉、微伏、微迟、微数、微紧、微涩、微弱、微细、微细沉、微弱涩等。

微脉主要见于气虚阳微、气血亏虚、阴阳俱虚。概括起来,气虚阳亏、无力鼓动均可出现微脉。

濡脉

濡脉属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

濡脉由浮、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组成。

濡脉的客观形象描述较多,比喻有“如帛衣在水中”“如以指按水中绵”“如按漂绵”“如绵絮之浮水中”“如水上之浮帛”“如水上浮沤”“如絮浮水面”“如晴丝”“如水浮绵”等。濡脉脉形描述性语言有“水面浮绵力不禁”“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依前却去”“怏怏不前”“随手而没”“微弱不振”等,可供理解参考。

由于濡脉由多个要素特征构成,濡脉的相兼脉不多,如濡弱脉等。

濡脉主要见于平人、气虚、亡血伤阴、阴阳不足、湿证、痹症。概括起来,气血亏虚、湿困气机、脉和松弛不敛均可导致濡脉。

——摘自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杨杰主编《中医脉学》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079

1672-2779(2014)-12-0119-02

杨 杰 本文校对:杨 杰

2014-02-21)

猜你喜欢

截肢糖尿病足病患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骨肉瘤手术:截肢并不是唯一选项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如何更好地护理糖尿病足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