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2014-02-05漆军
漆 军
(江西省上栗县中医院药剂科,上栗 337009)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漆 军
(江西省上栗县中医院药剂科,上栗 337009)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避免中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掌握它的权衡利弊;并要正确认识到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复杂,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中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比如马兜铃中毒可引起呕吐,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致死。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不仅在于它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在于它使用时是否合理才导致它产生不良反应[1]。所以,我们要正确掌握中药的用法用量,并且合理使用,让它充分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存在着辩证关系,合理使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就能大大减少;但合理使用中药时,也可能产生轻度或少量的不良反应,因为,不良反应的产生还存在一些其他原因。
1 原因分析
1.1 药材的来源存在差异性,且存在品种混淆、名称相近等问题,易导致药物误用或错用 由于历史沿革问题,中药存在一些“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的现象,常常导致临床因代用、混用而出现不良反应;又因地区不同,使用的地方用药习惯也不一样,不注意来源及用量,难免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药材称“禹白附”,而黑龙江、吉林、上海、广东等地,使用的是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药材称“关白附”,关白附毒性比禹白附大,临床应用时可因品种混淆、误用而导致中毒[2]。
1.2 药物有效成分是毒性成分或用量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传统中成药六神丸的成分含有雄黄、蟾酥,而这两种成份皆为毒性中药,需要严格的控制它的剂量,如果使用时过量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对于这种有毒的中成药在临床上使用时需要严格的控制剂量,确保合理用药的安全。
1.3 炮制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 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增加药效,也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但炮制不当或炮制不到火候也会使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上升。所以有“生熟异治”之说。如果忽视炮制工作,就会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情况。这也是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乌头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乌头碱,乌头一般水煎3~4h便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次乌头碱,进一步水解成乌头胺,毒性大大降低。所以在使用乌头、附子类中药时,必须先煎、久煎。
1.4 药物煎煮不当而发生的不良反应 不同方剂的煎煮火候、时间均不相同,中药的先煎后下、冲服要求也各有不同。选择的煎煮方法、工具不当,从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铁锅煎的汤剂含有铁,服后易引起恶心、呕吐反应;铁还易与鞣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的疗效。一般毒性中药煎煮时间较长,可以降低毒性,如乌头、附子宜久煎。矿物类中药宜先煎,如石膏;芳香类中药宜后下,如砂仁;贵细中药宜另煎另炖如人参等[3]。
1.5 服药的方法和时间不当而导致不良反应 中药煎煮比较麻烦,医生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服药方法和服药时间,以免发生意外。因此,必须遵医嘱服用中药,切忌超剂量服药;同时服用的时间也有一定讲究,汤药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时,宜小量频服;安神类中药以睡前半小时服用为宜;顺气消食类中成药以饭后服用为宜,胃酸过多患者以清晨空腹时服药为宜。无论食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h~2h左右,以免影响疗效[4]。
1.6 药物配伍不合理引起不良反应 “十八反、十九畏”的中药不能混用,避免产生毒性或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山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与磺胺类合用会引起血尿。部分中西药配伍不当时,会降低疗效,甚至造成不良反应。因此,中西药临床配伍时也要特别谨慎。如银杏叶制剂与阿司匹林配伍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银杏叶中的银杏苦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抑制物,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造成出血现象[5]。
2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
为了保证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中药的毒性,有些中药的毒性强或弱,甚至无毒,我们都需要深入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观察,同时也要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在使用时要控制中药在治疗安全度内,避免引起不良反应。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中药以其整体调整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种中药又含有许多组分,作用机制复杂。药物的双重性决定了其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又有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的一面。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2.1 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是药物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避免产生毒副作用,使用中药时必须掌握其化学成分组成,注意用药禁忌(如配伍禁忌、证候禁忌、饮食禁忌、妊娠禁忌等)。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与剂量成正比,因此必须严格中药的服用量,严禁长期随意服用中药。此外,对于毒性中药,更要严格控制用量[6]。
2.2 合理用药的目的是药物的有效性 患者用药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去治愈疾病。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的表现截然不同。如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等。
2.3 合理用药遵循的原则是药物的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用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部分人认为补药有益无害随意使用,如湿热的性功能低下者,若盲目使用鹿茸类补阳药,不但成本很高,还会导致疾病久治不愈。所以,要避免因药物的剂型、配伍、用法等不当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4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是药物的适当性 只有给予患者最为适合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等,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 重视个体差异 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些安全性很好的药物会因个体不同产生不良反应,许多种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引起药物过敏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情况的差异而有不同。女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对药物较为敏感,尤其是处于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女性。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存在反应迟钝、代谢功能低下、分泌和排泄能力减弱,解毒能力差,故对毒性药物的反应更为敏感。另外,婴幼儿神经系统不稳定,体重轻,代谢旺盛,对药物毒性较成人敏感。因此,一般病情轻,病程长,病势缓用量宜小;病情重,病程短,病势急用量宜大。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此外,还应注意气候、季节及地域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7]。
总之,只有注意合理使用中药,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祛邪扶正、强身健体的作用,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陈亚兰.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07.
[2]雪君.从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936-1937.
[3]邱枫.中药不良反应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152.
[4]夏文治.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J].医药导报,2003,22 (8):583-584.
[5]马永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S1):106-107.
[6]何文芳,王铁刚.中药合理用药的四大要素[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 23(12):4879.
[7]张亚萍.中成药使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 (17):559-560.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072
1672-2779(2014)-12-0110-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易洪宇
20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