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加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20例
2014-02-05张巍巍陈金双
张巍巍 陈金双
(黑龙江省哈尔滨友好风湿病医院,哈尔滨 150010)
推拿加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20例
张巍巍 陈金双
(黑龙江省哈尔滨友好风湿病医院,哈尔滨 150010)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患者予针灸配合推拿治疗,7天1个疗程,8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各项指标。结果 各项疗效性指标均有改善,显效90例,有效30例。结论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好。
强直性脊柱炎;推拿;针灸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风湿病,其发病率为0.3%左右。现在医学已认识到AS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累及骶骼关节和脊柱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和其他组织,骶骼关节炎和肌腱端炎是其病理标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20例患者中男98例,女22例;年龄27~79岁,平均56.8岁;病程2~49个月,平均16.8个月。
1.2 中医诊断标准 起病缓慢,多见于青年男性,常有家族史。颈部、腰骶疼痛,僵硬,活动不利,受限,甚至变形。足跟痛,下肢对称或不对称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活动受限,甚至变形。胸廓不张,伴有胸憋、气短等。可有发热,低热或高热;眼部受累,可见畏光流泪,或见畏寒喜暖,手足不温,阳痿遗精;或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消瘦等。
1.3 治疗方法 均给予针灸、中医推拿法治疗、配合体质疗法
1.3.1 推拿法治疗 治则:早期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后期以补益肝肾、解毒散结为主。
治法:温肾通督,化瘀止痛;取背部督脉、膀胱经为主、疼痛部位为附。应用夹脊穴、膀胱经穴位、阿是穴。手法:常规推拿加腧油推法。
操作:(1)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施按揉法,往返治疗3~5分钟。(2)用点法或按法点按膀胱经俞穴及夹脊穴2~3分钟。(3)用拨法拨脊柱两侧骶棘肌2~3分钟。(4)两手掌重叠自上而下有节律地按压脊柱、胸背、腰骶、骶髂等处,按压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即呼气时按压,吸气时松开,反复5~8遍。然后使用腧油推法:①患者俯卧位在背部均匀涂抹药油。②用摩法由颈肩背腰骶部按摩1分钟。③掌根压督脉由下向上推50次。④掌张开由上向下推膀胱经50次。(5)用点法或按法点按环跳、秩边、巨髎等穴各约1分钟,以酸胀为度。(6)用按揉法施于髋关节及大腿根部2~3分钟。(7)用拿法拿大腿肌肉2~3分钟。(8)做髋关节被动屈伸、外展、外旋运动1~2分钟,以助僵直的髋关节恢复运动功能。(9)指按揉髀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等穴各约1分钟,以患者自觉酸沉为度。(10)扩胸伸脊法:患者坐位,两手指交叉屈肘抱于后脑枕部。术者术者站其背后,嘱患者两侧肩胛骨向脊柱方向由上向下旋转、反复4~5次,做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反复4~5次。(11)用肘尖自上而下直推脊柱两侧5~8遍。(12)直擦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
1.3.2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毫针刺法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选用补泻手法。
主穴选相应节段的华佗夹脊穴、大椎、命门、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足三里、绝骨。 配穴:合谷、阿是穴、丰隆、曲池、风池、风府、三阴交、太冲。
颈部疼痛配后溪、天柱、背部疼痛配身柱、至阳、大杼、绝骨;腰骶部疼痛配肾俞(双)、委中、四髎。操作时诸穴穴位均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手法。患者取俯卧位,每穴刺1~1.5寸,捻转平补平泻。
每日1次,每次留针40分钟,7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8个疗程统计疗效。
1.4 功能疗法 注意身体伸展,不可含胸,加强各关节的轻柔功能活动,避免松垮懒散不良姿势,睡硬板床。每天游泳、靠墙站立,多户外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调畅心情,加强营养,避风寒,避免感冒和过劳。
体质疗法:寒湿瘀阻、肾虚督寒型:本型患者因感受寒湿之邪,多表现为不通为主,主要为经络不通、三焦不通,以寒湿为主,一实证为主,故在治疗上当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大原则。依据病情可选择:经络导引,每周一次;腧油推,每周两次。肝肾两虚、督脉瘀阻型:本型患者因病程日久不愈,多表现为虚证,主要为肝肾阴虚、三焦不通,故在治疗上当以补益肝肾,祛瘀通督为大原则。依据病情可选择:经络导引,每周一次;腧油推,每周两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受累关节主要症状消失和各项指标下降。有效:受累关节主要症状消失或各项指标较治疗前降低。无效:受累关节主要症状消失或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
2.2 临床疗效 120例患者,治疗时间最长12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时间最长18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显效70例,有效36例,尚可14例,差0例;优良率86%,有效率100%。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属临床疑难病,受害者多为15~30岁青年男性,往往造成残疾。本病预后与性别有关,男性预后较女性差;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预后越差;与受累关节数有关,受累关节越多预后越差;与关节功能丧失时间迟早有关,丧失越早预后越差。在确诊后,根据中医辨证及早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劳动能力。推拿加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独特的疗效,具体表现在治疗方法灵活多样,疗程较短,疗效肯定,副反应少,且简便、易行、经济。治疗中应注意推拿手法不易过重,针灸补泻刺激量适中。
紧脉
紧脉是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
紧脉的脉形是在弦而有力的基础上,再加上某些因素,使脉管产生紧束有力的感觉。
紧脉紧张度高的客观形象有“如转索无常”“数如切绳状”“如按绳缴指”“如纫单线”“形如索绷”“如切绳而转动”“若牵绳转索之状”“形似线索”“左右弹人”“切绳极似”等。紧脉有脉形多以“索”绳“线”来形容,只是程度的不同,这些形容对于理解和掌握脉形是很重要的。
紧脉不能与其他要素,组成具有专属脉名的其他脉象,只能与其他脉构成兼脉,紧脉的兼脉有浮紧、沉紧、紧数、滑紧、弦紧等。
紧脉可出现于风寒袭表外束、寒证、诸痛(痹)、宿食、伤脾、痉病惊风、风气伏肠、疟疾、狂证、疮肿。概括起来,寒邪阻滞脉管收缩、邪风伏于营卫之间、气机不通脉气收敛均可导致脉紧张度增高。
——摘自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杨杰主编《中医脉学》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045
1672-2779(2014)-12-0066-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常毓颖
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