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研究——以至诚学院与洪山镇共建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例

2014-02-05刘碧强钟燕招

中国轻工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洪山镇政府实习生

刘碧强 钟燕招

(1.福州大学,福州 350108;2.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州 35010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变,高校与政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日趋紧密,校政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教育部所颁发的《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强调了实践教学、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性。与校企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相比,校政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无论从基地数量、质量、成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充分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实践教学建设中的作用,从战略高度入手,校政携手搭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战略联盟,推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的概念与动因

1.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的概念

(1)校政合作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早在1798年,国外学者埃奇沃斯就发表了《实践教育》一文,提倡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包括考验思维、行动、运动和游戏的灵巧性,进行观察、实验、发明创造和解决疑难等[1]。古代汉语中,“实践”始见于《宋史·理宗记》中的“真见实践,深探圣域”;“教学”始见于《尚书·商书·说命》中的“教学半”,《礼记·学记》则强调“教学相长”。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由高校和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校外相关主体共建的、面向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校政合作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政、学、研”相结合为宗旨,经校政协商,优化配置实践教学资源,合理确定大学生在政府及其所辖单位的实习时间、工作岗位,确保适才适用。

(2)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

关于战略联盟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观点认为,所有合作都可归入战略联盟[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战略联盟是组织间全部长期合作关系的总称。从企业管理层面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可持续联合行动。早在2005年,教育部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是校政双方为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着手打造的高层次、高标准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优化校政双方的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为大学生在政府机关及其所辖单位内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实践锻炼机会。

2.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的动因

(1)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好的大量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岗位要求,造成应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新形势下,高校应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校政战略合作,构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战略联盟,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2)政府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宏观调控者,通过制定和实施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市场、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指导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并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高校、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三螺旋驱动力量日益强大。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机会,也推动了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

(3)开放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影响下,传统的封闭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合时宜,高等学校必须树立战略眼光,实行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才能培育高素质、就业竞争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高校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时,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注重培育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秉承“兼容并包、和谐共生”的理念,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将大学生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洪山镇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现状与成效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成立于2002年9月,现有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两个专业,在校本科生600余人。近年来,该系高度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验室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12年初,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政府签订了双边战略合作协议,力求实现校政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同创新。2012年9月,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以行政管理专业为基础,借力既有的至诚学院与洪山镇政府所共建的校政战略合作平台,成功申报福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自该实践教育基地运行以来,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先后派出4批次、近140名大学生深入鼓楼区洪山镇政府及其所辖社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该系在洪山镇政府及其所辖社区所开展的,面向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紧紧围绕洪山镇政府公共管理和社区治理工作需要,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特色、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为深入了解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状况,我们面向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68名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其中52名大学生曾在洪山镇政府实践教育基地实习。问及 “该基地实习有利于培养哪些能力”时,选择“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和领导能力”依次占受访者总人数的69.23%、63.46%、55.77%、34.62%、34.62%、30.77%。对曾在该实践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洪山镇实习对您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帮助程度”时,21.15%的受访者选择“大”。20余名大学生结合在基地的社会实践经历,选择与基层政府管理、基层公务员制度、社区治理等相关主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准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政府管理系行政管理学生在该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参与基层政府治理和社区治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相关活动被新浪网、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等媒体报道。

三、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洪山镇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所面临的困境

针对“本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期间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53.84%受访者认为校政沟通机制不畅;65.38%受访者认为激励机制不健全;57.69%受访者认为是实习岗位安排不合理;32.69%受访者认为实习考评机制缺失;48.08%受访者认为时间安排不合理;63.46%受访者认为实习组织管理松散。

1.校政沟通与协调机制不畅

健全的校政沟通交流机制是提高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效果的前提条件。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认为本系与洪山镇政府在实习基地方面的合作不够紧密。按照最初设想,至诚学院将与洪山镇政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校政合作,并定期召开校政联席会议,商议并及时解决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践教育基地运行实践中,至诚学院校方与洪山镇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够顺畅,沟通与协调的频率不高。至诚学院党政领导以及学院相关主管部门较少与洪山镇政府之间开展深度交流。如此一来,作为社区与学院联系纽带的洪山镇政府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所扮演的桥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引发实习生分配不合理、实习时间安排冲突等问题,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校政战略联盟的持续发展。

2.实习生激励机制不健全

规范、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是实践教育基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在至诚学院与洪山镇共建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校政双方以及所涉各社区尚未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未能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分奖励相结合;未给实习生发放适度的补贴。当问及“实习单位和学院是否应发放公交餐饮补贴”时,7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此可见,应考虑酌情向实习生发放适度补贴。

3.实习岗位安排不合理

将合适的大学生安排在合适的实习岗位,让其从事合适的实习工作,是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岗位安排的原则。在至诚学院与洪山镇政府所共建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虽牵涉到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洪山镇政府、洪山镇政府辖区内各社区等多元主体,但在实习岗位安排时,一般由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与洪山镇政府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办事人员进行双向对接,实习生基本采取平均分配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到镇政府不同工作部门以及所辖社区对实习生的具体人数要求和学生素质需求,未能根据实习生的特质安排与其所匹配的实习岗位。比如,一些在社区实习的大学生每天忙于琐碎、枯燥、单调的文字材料撰写与档案整理工作,与其所期望的实习工作有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在镇政府或社区实习时,因工作太简单、轻松,常感到无所事事。调查显示,32.64%的受访者反映在洪山镇实践教育基地实习期间承担的工作量偏少,工作乏味。

4.实习成绩考评机制缺失

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运行实践中,一些高校常忽视实习成绩考评,不仅没有客观评价大学生个人的实习效果,也没有客观评价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质量和效果。在至诚学院与洪山镇政府所共建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虽然将部分同学的实习成绩与毕业实习挂钩,但这种挂钩机制未能普及到所有参与者;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与专业实习在实习性质、实习时间、实习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二者的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具有一定差别。实习成绩考评机制不合理,考评标准模糊不清,考评主体不明确,导致实习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受到抑制。

5.实习时间安排弹性不足

目前,洪山镇实践教育基地主要采取两种时间安排方式:一是暑期统一集中安排实习,政府管理系已连续三年在暑假初期集中一个月组织学生到洪山镇及其所辖社区进行实习;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实习,政府管理系曾经组织一批学生,每周腾出三天时间供学生到洪山镇及其所辖社区实习,共持续4周,但这种实习时间的安排方式引发了教学管理难题,实习生普遍感到因同时忙于上课和实习而力不从心,部分实习生甚至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6.实习组织管理不到位

规范的实习组织管理体制是确保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至诚学院与洪山镇政府所共建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因没有明确规定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洪山镇政府、各社区等多元主体的职责、权限与义务,实习组织管理较为松懈。实习生被安排到实习单位后,组织管理跟不上,一些实习生的单位归属感和认同感缺失,工作责任与热情偏低。尽管相关工作部门和社区为每个学生指派了单位导师,但这些导师因忙于琐碎的日常工作而无暇顾及实习指导,导致实习生常无所适从。

四、构筑校政战略联盟以推进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营造校政战略联盟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校政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过程中,校政双方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高校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思维,推行开放式办学,将政府机关作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 “战略合作伙伴”,积极与政府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要主动融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除发挥宏观调整、政策指导与公共服务等职能外,还要开拓视野,将适合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设工作部门向大学生开放,并作为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双方应充分运用校内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战略联盟文化,增进高校教育管理者、广大师生、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对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2.加强战略沟通,构建常态化实践教育基地沟通协调机制

战略沟通是关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方向、重点任务等方面的深度信息沟通与交流。校政双方要高瞻远瞩,通过定期、常态化、开诚布公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共享实践教育基地数据信息,从战略高度审视、诊断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可建立包括学校领导、院系负责人、作为协作方的政府部门领导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在至诚学院与洪山镇政府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可结合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特点,以及洪山镇政府及其所辖社区的工作需要,由至诚学院教务部牵头,定期召集至诚学院行政办等主管部门领导、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负责人、洪山镇政府组织工作部门、洪山镇团委、洪山镇所辖各社区书记或主任等相关人员,就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事宜开展深度的战略沟通,构建常态化实践教育基地协调机制。此外,在沟通过程中,也可以将政府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吸纳进来,让其设身处地提出实践教育基地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3.推行战略激励,完善实践教育基地保障体系

战略激励坚持“以人为本”,用公认的战略目标激发个人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推动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展。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要推行战略激励,加大对大学生、校内导师、实习单位导师的激励力度。

(1)加强对大学生的战略激励

建立实习项目联动机制,将实习项目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紧密结合起来。给予在基地实习的大学生一定学分激励,并在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校方与政方通过协商,根据大学生的实习工作量,酌情为实习生发放适度的公交、餐饮补贴,完善实习生安全保障制度,维护学生人身权益。

(2)加强对校内外导师的战略激励

首先,对于校内导师,可在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绩效工资核算、职称评定、教学奖励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也可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给予一次性奖金。其次,对积极指导大学生实习、兢兢业业、成效显著的实习单位导师,在年度考核、先进个人评选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3)丰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展示平台

利用政府网站、电子公告栏、社区展板、社区网站、高校内部宣传栏、院系网站、校外传媒,充分展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成果,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教育基地实习的荣誉感,增进校内外导师的指导热情。

4.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形式

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特点,以及乡镇政府职能、社区治理功能,至诚学院和洪山镇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可采取以下校政战略联盟形式。

(1)顶岗实习

安排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到洪山镇政府及其所辖社区,让大学生履行特定的乡镇行政部门或社区的工作岗位职责,按照职位说明书的工作要求,让大学生参与到日常行政管理事务或社区治理工作事务中去。

(2)挂职锻炼

选派学生干部在一定期限内担任洪山镇工作部门领导助理,或社区书记助理、社区主任助理等,采取师带徒方式,使之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帮助下,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熟悉行政管理和社区治理业务。

(3)专题调研、课题研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让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乡镇行政管理与社区治理特点,紧扣时政热点,深入洪山镇政府及其所辖社区,与乡镇干部、社区干部、老百姓面对面,了解其对特定专题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乡镇政府、社区也可委托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通过在本乡镇及其所辖社区深入调查,开展与基层工作有关的课题研究。还可根据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需要,将专题调研、课题研究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结合,引导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

将大学生在实践教育基地的社会实践与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相结合,通过学分捆绑、支撑资料联动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教育基地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大学生志愿服务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做践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公共服务精神。在至诚学院和洪山镇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可紧紧围绕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社区青少年关爱、社区文艺、社区党建与宣教、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生态治理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5.健全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领导体系,加强实习组织管理

(1)明确校政双方权责,健全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领导体系

校政双方要通力协作,认真贯彻、落实实践教学管理政策,健全与本实践教育基地有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校政双方在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的职责、权力和义务,做到权责明晰、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可设置实践教育基地顾问委员会、实践教育基地指导委员会、实践教育基地执行委员会。其中,实践教育基地顾问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意见、建议,指导处理与实践基地有关的重大事项;实践教育基地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与实践教育基地有关的管理政策、制度,统筹管理与监督实践教育基地各项工作;实践教育基地执行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各项实践教学管理政策与措施,协调并整合相关教学资源,构筑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设置“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基地日常事务。

(2)加强大学生实习见习需求调研,合理安排实践岗位和时间

可将订单式实习模式引入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实习生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单位的人才需求,依据需求安排与岗位匹配的大学生。要做好实习生供需调研工作,在安排大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实习之前,有必要向相关政府工作部门及其所辖单位开展实习人才需求摸底调查,了解各单位对实习生数量、实习生素质、实习时间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校方根据政府方所提供的实习生需求情况,按照自愿申报、双向选择、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选拔、配备大学生到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实现适才适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提升实习生的行政素质与行政能力。

在实习时间安排方面,可坚持定期实习和不定期实习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安排大学生到基地实习,确保实习时间的充裕性、实习工作内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另一方面,在课余时间,根据实习单位的工作需要和人才需求,分散安排部分学生到基地开展短期实习。

(3)规范实习工作纪律

应规范实习生工作纪律。大学生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保守实习单位工作秘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遵守单位考勤制度,按时上下班,因特殊原因需请假者,要提前告知校内外实习导师,并按照规定向校政双方负责考勤的主管请假。实习生要虚心、诚恳接受校内外实习导师的指导,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扬长避短、积极进取。

6.加强战略考评,健全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监督机制

管理者必须致力于保持信息沟通的持续性,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3]。

一是对实习生的战略考评。实习单位要做好实习生日常考评工作,督促其认真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实习结束后,学校要根据实习单位对大学生的考评情况,大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等材料征询校内外导师意见,并对大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与评价。

二是对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战略考评。根据校内外导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情况,按照客观的标准,对导师进行实事求是的考核、评价,了解其指导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可将对校内导师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其教学工作量考核或绩效工资核算的重要依据;对指导工作特别认真、成效显著的校内外导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荣誉证书与指导津贴。

三是对实践教育基地本身的战略考评。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可按照客观、科学的标准,定期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考核与评价,及时发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7.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助推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

理论源自实践、高于实践,是实践的指导。成熟的实践教学理论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顺利进行。结合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政战略联盟的需要,可设置若干与实践教学或本专业学科建设、理论前沿等有关的理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骨干,吸纳学生、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家、社区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等作为兼职的辅助研究力量,组成年富力强、凝聚力强的大学生实践教学研究队伍。研究主题既可紧扣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大学生暑期实践、大学生践行中国梦、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路线等主题,也可涉及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热点。在洪山镇实践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可设置 “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理论研究机构,以理论研究推动大力推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陈园园,时伟.国外大学实践教学的模式与借鉴[J].煤炭高等教育,2012(4):38-41.

[2]吉丹俊.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战略联盟研究[J].民营科技,2007(1):5.

[3]阎海.论有效的战略沟通[J].天津市职业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3):26.

猜你喜欢

洪山镇政府实习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陈尚富诗歌欣赏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百年洪山香 幽幽复异彩
野鸡岭
镇政府:拖欠赔偿失诚信
镇政府欠债要还200多年
浅谈洪山菜薹的发展
牛渴奔井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