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对杜牧诗的化用及缘由
2014-02-05李巍
李巍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姜夔词对杜牧诗的化用及缘由
李巍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宋词化用唐诗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姜夔爱化用唐诗,尤其偏爱杜牧之诗。细观其化用杜牧之诗作,内容上多怀人、惜别,感情上主悲伤,词风上尚柔靡,艺术手法上则含蓄。究其原因,除了因其自身在经历与感情上与杜牧有相似之处外,还与晚唐诗风和宋词词风的契合有关,这共同促成了姜词对杜诗的偏爱。
姜夔;杜牧;化用;缘由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其词以清远空灵著称,被清代刘熙载盛赞为“才子之词”(1)。纵观其词,我们不难发现其词作之中多有化用唐人诗作之处,其中又尤其偏爱杜牧。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的《姜夔词集》为例,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其词化用前人诗词共112处,其中化用唐人66处,占全部化用比率的59%;唐人之中,化用杜牧的又占12处(9首),占化用唐人诗词的18%,且居所有被化用诗人之首。以下,笔者对姜夔词作化用杜牧诗作有什么特点以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姜词化用杜诗的特点
姜词现存80余首,其中化用杜诗之处达12处之多,居所化用诗人之首,而观其化用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以怀人、惜别为主。
姜夔其人,少年孤贫,终身未仕,一生辗转江湖,有“江湖词人”之称。其词作既有感叹江湖漂泊、无处归依的盼归思归之作,也有感慨时政、感怀时事的忧国忧民之作,更有感伤往昔恋情、怀念别离情人的爱情之作。而姜词化用杜诗的作品则主要集中在其爱情之作中,其词内容也多以怀人或惜别为主。
化用了杜诗的姜词一共九首,分别是《扬州慢》、《探春慢》、《琵琶仙》、《解连环》、《鬲溪梅令》、《鹧鸪天·十六夜出》、《月下笛》、《汉宫春·次韵稼轩》、《侧犯·咏芍药》。九首之中,《探春慢》为叙述离别之愁的词作,《琵琶仙》、《解连环》、《鬲溪梅令》、《鹧鸪天·十六夜出》、《月下笛》、《侧犯·咏芍药》六首则均为怀念昔日恋人之作,也就是说九首之中的七首均系怀人或惜别之作,尤以怀人为最。所以我们认为,化用杜诗的姜词其内容大都是以怀人和惜别为主的。
2.感情基调以悲伤为主。
词最初产生于舞榭歌台、青楼楚馆,爱情也本来就是词的重要表现内容。对于有过一段凄婉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的姜夔来说,爱情词更多的只能用来表现对昔日美好恋情的无限追忆以及对往昔真心痴情恋人的无限怀念罢了。故而,正如前文所述,姜词化用杜诗之作多集中于其感伤爱情往事的作品之中,其化用之作的感情基调也以悲伤为主。
纵观其九首化用之作,其中七首皆是怀人之作。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在淳熙三年至淳熙十三年之间,也就是其二三十岁之间,曾经有过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经历,虽最终以词人他娶,恋人另嫁的悲剧收场,但这段感情经历依然对词人影响甚深,已致终身难忘,令词人时常作词缅怀。“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琵琶仙》)“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月下笛》)“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樱桃。鼓声渐远有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鹧鸪天·十六夜出》)句句凝情,首首伤悲。时隔多年,回首当年情事,依然历历在目,可惜十年一觉扬州梦,待回首佳人不再,两鬓徒白,唯留伤心。
3.词风以柔靡为主。
学界历来有所谓“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文体本来就适合表达委婉柔媚的事物与感情,而凄美悱恻的爱情经历又让词人每每备感伤痛缠绵,故而,以爱情词为主的化用之作的词风也就以柔靡为主了。
无论是“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的《探春慢》,“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的《琵琶仙》;还是“柳却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的《解连环》,“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的《鬲溪梅令》;亦或是“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的《月下笛》,“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的《侧犯·咏芍药》等等,九首词作,首首柔靡,曲曲伤悲,将那一段凄婉悱恻的往昔之恋、离别之情诉说得凄婉动人,柔糜唯美。
4.艺术手法以含蓄为主。
叶嘉莹先生曾说:“词里边要表达的是你内心中最深幽、最含蓄的一种哀怨的感情,你‘幽约怨悱’却没有办法说出来,这就叫做‘骚’;而‘跌宕往复、充满活力’,‘本来有很丰富的内涵,却只表现出一点点来,而读者从这一点可以窥见很多东西’,这是所谓的‘雅’”(2)。姜夔者,其人才情高逸,其词“清空”、“骚雅”。这种“骚雅”特征在其化用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艺术手法以含蓄为主。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扬州,东南重镇,淮左名都,自春秋时吴王夫差建城起,虽几经起伏,却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重镇,然而,这片天下间最富庶繁盛之地随着北宋灭亡、金人南侵而成为历史。词人沿江东下途经扬州,想到它往昔的繁华与富庶,看着眼前的凋敝与凄凉,一腔家国之悲油然而起,但不同于李白或是辛弃疾的怅然高歌,词人并没有直接地感情爆发,而是以一种看似平静的语气,将这种家国之悲、亡国之痛,化作凄美而精致的语句,娓娓道来,含蓄而隽永。
其它几首化用之作也都有着相似的特点,无论是叙述兴亡成败的忧国情思,或是缠绵悱恻的昔日之恋,再或是依依惜别的别离之愁,姜夔总能通过自己别具匠心的意向安排,字词之间独特的组合,使得整首词作“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将这种含蓄的艺术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二、姜夔词偏爱化用杜牧诗之缘由
姜词以“雅”著称,其词在豪放、婉约之间,别开清雅一派。而杜牧,其诗俊爽清丽,流情感慨。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引用徐献忠的话评价其诗:“牧之诗含思悲戚,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以时风委靡,独特拗峭”(3)。姜词好化用唐诗,尤爱杜诗,究其缘由,应包括词人自身原因与时代背景两个主要方面。
1.姜夔与杜牧在感情与经历上的一些相似,易引发两人的共鸣。
(1)现实生活的郁郁寡欢
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幼时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又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名人公卿往来,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等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杜牧乃名相杜佑之孙,少时生活优渥,祖、父相继去世后,家境日渐贫困。然牧少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以进士及第后,开始辗转官场。可惜杜牧生于江河日下的晚唐,边事不断,宦官专权,更有党争的延续。面对种种内忧外患,杜牧纵有旷世之才却终无回天之力,不得已,只能在郁郁寡欢之中,对酒当歌,将满腹的经纶与一腔醉意交付青楼佳人、红颜知己,换得个及时行乐。
无论是姜白石还是杜牧之,两人在才学上均有傲人之处,在抱负上也皆怀建功立业之志,然世事弄人,时事无情,纵有一腔热血、满腹抱负,终是成空。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使得他们忧伤且敏感,而敏感又忧伤的他们也更容易被激发伤感的情绪,于是,友别离、情牵绕、旧时物、昔日情,一桩桩、一件件,触目即伤,入怀即悲。与此同时,良好的文学与人格修养又抑制着他们直率而豪放地表达,于是,缠缠绵绵、曲曲折折的含蓄表达成了首选。不同的时代,但相似的心境,促成了他们最终共同的选择,也决定了姜词对杜诗的偏爱。
(2)情感世界的缠绵悱恻
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有过一段也是唯一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即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合肥情事。这段早年情事虽最终未能如愿,但对词人一生都影响极大,使得词人终身难以忘怀,一直到多年以后还填词怀念,情深之许,可见一斑。
至于杜牧,青年时即以风流闻名,才情的无双、抱负的高远与世事的无奈,使得诗人只能寄情于青楼楚馆舞榭歌台,强作笑颜、把酒尽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段往昔的纵情岁月是他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同时又终成他以后痛苦追忆的来源。
少年情事老来伤,无论对于姜夔还是杜牧,年少之时的情事入得诗词之间,终是只余追思与感叹,“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再回首,伊人不在,深情难续,唯剩时光渐远,惆怅自知。
2.晚唐诗风与宋词词风的契合。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4),唐之诗、宋之词,虽是双峰并立,但却非二水分流,相反,唐诗对宋词有着不少启发之处,宋词对唐诗亦有不少继承之方,这一点在晚唐诗歌与宋词的关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笔意曲婉的晚唐诗风与宋词词风相近。
时事的动荡与社会的变迁,使得含蓄婉转的表达方式在晚唐日益兴盛起来,而这种笔意曲婉的诗风与宋词词风颇为相近。
以杜牧诗为例,无论是追忆往昔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还是感慨自伤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亦或是怀念恋人的“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均无直言对往昔的追忆。对繁华的向往还有恋人的美貌,是通过对比、比拟等手法,含蓄婉曲地表达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词在产生之初,即是用以“娱宾遣兴”,抒发个人感情的“诗馀”之作,而抒发个人情感,以婉约含蓄为佳,故而宋词尚委婉,而这正与晚唐的这种笔意曲婉、含蓄隽永的手法相契合,这就造成了笔意曲婉的晚唐诗风与宋词词风相近。
(2)精美柔靡的晚唐诗风与宋词词风相类。
清人田同之在《西圃词说》中说:“诗词风气,正自相循。贞观、开元之诗尚淡远,大历、元和后,温、李、韦、杜,渐入《香奁》,遂启词端。”(5)词至晚唐更加注重对感官感受与情感色彩的细腻描述与捕捉,精美柔靡诗风尚行。
仍以牧诗为例,“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遣怀》),了了两句,即把诗人的落魄潦倒与佳人的绝代无双刻画得栩栩如生,如面其人。“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6),“飞燕掌中轻”(7),连连化用两个典故,精美细致地将佳人的身姿体态描画得楚楚动人,令人心荡神怡。
词之一体,以精美细腻、柔靡妩媚著称,而此前精美柔靡的晚唐诗风正恰合了词的本体需要,故而造成了宋词词风与晚唐诗风在精美柔靡上的相类。
(3)伤感绮丽的晚唐诗风与宋词词风相合。
盛唐以自然混成为美,中唐以俗与丑为美,晚唐则以伤感绮丽为美。
晚唐之时,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内有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外有各族叛乱、边事不宁,整个大唐帝国如蚁虫满驻的临河大堤,随时有崩溃的可能。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也就江山易帜了。所以,身处其中的文人,一方面感叹时代与自身的不幸,一方面又趋利避害地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闺阁与女性,这就形成了晚唐伤感绮丽的主流诗风。
依然以牧诗为例,无论是其怀人惜别之作,如《叹花》、《赠别》等;还是追忆往昔之作,如《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等;甚至包括其借古讽今之作,如《泊秦淮》、《过华清宫》等,种种类型,首首诗篇,无不渗透、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情绪。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残酷相交织,编成了一张怎么也挣不破、甩不掉的大网,愁绪如麻团一般,剪不断、理还乱,且将这一腔抱负与才华一起付诸流水,搏一个风流倜傥的虚名罢。
词主抒情,尤以伤感之情为美;词的主要描写对象又主要是女性,这就注定了词伤感绮丽的特征。故而,宋词与晚唐的诗风暗相契合,相类相似。
综上所述,姜词爱化用唐诗,尤爱化用杜诗,这既与姜夔自身与杜牧在经历与感情上的一些相似有关,更与宋词词风与晚唐诗风相近的时代背景有关。个人与时代,自身与社会,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姜词对杜诗的偏爱。
[1]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10.
[2]叶嘉莹.南宋名家词讲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108-109.
[3]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62.
[4]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7.
[5]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1452.
[6]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570.
[7]伶玄撰.赵飞燕外传[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351.
(责任编辑:王 林)
OntheBorrowingofJiangKuiCifromDuMuPoemandItsReasons
LI Wei
(Chinese Departmen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The borrowing of Song Ci from Tang poem is very popular.Jiang Kui has a preference for borrowing Tang poems,esp.the poems by Du Mu.As to the poems borrowed from Du Mu’s,the content is nostalgic;the feelings is melancholy;the style is soft;and the artistic method is implicit.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firstly,Jiang Kui and Du Du share almost the same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secondly,the Ci style of Song Dynasty and poetic style of Tang Dynasty agree a lot with each other.Accordingly,the two factors lead to Jiang Ci’s preference for Du poems.
Jiang Kui;Du Mu;borrowing;reason
I207.23
A
1009-3583(2014)-0019-04
2014-05-11
李 巍,女,河南新乡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先秦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