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县级电化教育机构作用力促区域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014-02-05宋正恩

中小学电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多媒体区域信息化

☆ 宋正恩

(五莲县教育信息中心,山东五莲 262300)

发挥县级电化教育机构作用力促区域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 宋正恩

(五莲县教育信息中心,山东五莲 262300)

县级电化教育机构是最接近基层的服务组织,其服务水平决定了一个区域内信息化发展的高度,影响着区域内教育的发展。结合自身20多年电化教育工作经验,从做好区域内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做好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工作、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应用工作和做好信息化服务工作四个方面介绍如何发挥好县级电化教育机构的作用。

区域内;信息化;电化教育

从中央电教馆到省、市级电教馆再到基层的县级电教站、信息中心都是同级教育主管部门直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技术事业单位,其职责就是服务于区域内电化教育研究、信息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技术支撑。县级电化教育机构水平决定了一个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应充分发挥好技术优势,当好参谋、助手,做好区域信息化规划、设备的推广和使用、教育技术培训、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工作,树立服务意识,推动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快速、优质发展。

一、做好区域内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规划

规划就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规划先行,合理的规划能“事半功倍”,不完善的规划可能会“事倍功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是制定整体规划的重要依据。首先,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中信息化方面的内涵。在规划时要做到,要把握“既要大胆创新、力求突破,又要突出特色、切合实际”的原则。针对县属学校、乡镇初中小学、村级小学的不同特点提出合理适度而又超前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专家、上级业务部门、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后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上级政策的变化进行实时地调整,保持先进性和合理性。

二、做好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工作

1.与时俱进

电化教育经历了从胶片(幻灯片、电影片)时代、模拟(录像带、VCD)时代、数字化(计算单机)时代和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其发展更新的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事这项事业的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知识,了解掌握新技术的发展动向,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高瞻远瞩并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2.必备的硬件知识

电化教育从单媒体发展到多媒体、从单向交互迈进了双向交互式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必要的相关知识技能。首先,要熟悉多媒体设备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比如:投影机根据显示技术可以分液晶投影机和DLP投影机;根据应用空间可分为短焦投影机,长焦投影机;根据分辨率可以分为高清和普通投影机;根据功能可分为交互式一体机和普通投影机。投影机的特点是:屏幕尺寸大、成本低,灯泡的寿命正常在2000小时左右,需要防尘,定期除尘。而交互一体机带有电子白板功能,可以实现互动教学等;液晶互动触控一体机内置计算机,带有红外线触摸框或者光学摄像头可以触控互动书写,使用寿命长,镶嵌到推拉黑板内部,所占空间小,但也有价格高,维护不便,屏幕小、书写范围小等缺点;电子白板可分为:电磁式、红外线式、光学式、便携式等。需要工作者具备深厚的网络知识基本功。例如:在一所新建学校的校园网建设规划中,考虑到信息化建设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要满足教学需求,学校要建设交互式教学系统,网络上要进行大量的视频数据传输,就需要比较宽的内网带宽。校园网主干六类布线,可升级到万兆。但目前万兆网络设备的费用太贵,远远超出预算,于是我们采用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目前主干跑千兆,等万兆设备价格降下来后再升级到万兆主干。同时还应具备无线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例如:我们利用掌握的技术动手研制了mp3放音扩音一体机、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器、便携式电子白板,用SKD散件组装红外线电子白板、推广使用电脑一拖多技术等,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采购合适的设备

政府公开招标是目前各地采用的一种采购办法,但经验发现,公开招标不一定能采购到我们需要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采购,关键是要标书中的技术规范、规格、指标、性能等各种要求到位,标书制定严密和评分标准要合理完善。而我们的做法是:积极协调好与政府采购中心关系,把我们的要求进行提前沟通。在整个招标采购过程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学校参与、了解整个的采购过程,采购的产品要满足我们的要求。同时,在相同价格情况下我们选取质量最好的产品,相同质量情况下选取价格最低的产品,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大量的资金。确保招标的设备质优、价廉、学校满意。

三、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应用工作

信息技术的装备是基础 ,根本目的是应用。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就好比有了武器,不仅要有设备还必须让广大教师就像使用粉笔一样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 。也就是说教师的使用意愿,使用的效果,以及使用后取得的成绩,代表了该区域信息化应用的水平。

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教师队伍的信息化。为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我们合理制定培训主体及内容,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为合格级、高级、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三个层次。合格级培训面向中小学全体教师,高级培训主要面向中小学专任教师。培训内容分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办公软件、ppt制作、动画制作、几何画板,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连接、使用等。根据不同层次,确定相应的培训重点,有效解决了“学的用不上,用的学不着”的问题,增强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施了信息技术合格级、高级、专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后,将是否取得信息技术资格证书,作为对教师晋级、职称聘任、奖惩的条件。

在应用方面我们采取“一引、二建、三研究”的措施,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水平的迅速提高。“一引”指引导教师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纳入教师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二建”指通过自主开发、资源整合、择优引进等措施全面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便利。一方面,通过加强日常积累将教师教学中的优秀教案、课例、心得、课件等及时充实资源库;另一方面,我们成立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小组,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队伍,有针对、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三研究”是指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广泛开展县内网上教研活动,努力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和协作教研,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我们尝试推行了电子备课、电子学案改革和探索等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一线教师不但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而且也养成了一种习惯,从原来的“要我用”转变我“我要用”。教师们普遍反映“没有信息技术,没有多媒体,没有网络我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力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区域内教育质量的迅速提升。

四、做好信息化服务工作

随着“农远工程”、“多媒体设备更新工程”、“班班通工程”的深入实施,各地都装备了大量硬件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很多设备也都进入了维修期、老化期。县站的一部分精力将投入到这方面,针对这项工作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使学校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也能同样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一,对于在保修期的设备积极协调厂家及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与厂家的售后服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协商厂家把售后服务站设在县级电化教育机构,并提供充足的备件,使故障设备可以得到快速、及时的修复。

第二,对于超出保修期的设备,自己能够维修的尽量自己解决;对于没有能力维修的,确定维修单位实行定点维修。例如,通过维修报价、服务承诺、技术实力对比后确定投影机、计算机、打印机的维修单位。

第三,组织县域内有维修技能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对学校的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来弥补维修人员不足的状况。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请同仁们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G434

A

1671-7503(2014)07-0010-03

郑方林]

猜你喜欢

多媒体区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