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4-02-05陈江华孔美君郭颖梅
陈江华 孔美君 郭颖梅
(1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广州 510120;2广东省中医院科研处,广州 510120)
随着中医药在现代科学下的极速发展,被研究应用开发出来的中药新药越来越多,为保证其安全和疗效,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过程则必不可少[1]。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研究过程中,所有的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基地都应该严格按照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CP)制定要求试验,积极做到在保障受试验者安全及权益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地进行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研究[2]。本文就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相应方案及个人体会。
1 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我们在设计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的时候,往往无法全面地估计到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经常会出现为提高试验方案的理论科学性而忽略了临床试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例如,在研究一种中药新药对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患者的疗效时,为提高药物对患者影响的准确性而制定患者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自我体温观察,这个步骤的设计虽然能够有效地得到患者因服用新药后的体温变化情况,但却完全忽略了该步骤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患者无法准确地在两个小时进行一次自我体温测量,尤其是在夜间更加不可实施,但如果该步骤改为由医护人员对患者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体温测试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为保障中药新药的普遍适用性,所有临床试验人数一般较多,由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体温测试就忽略了试验方案的经费、人员等实际问题,导致最终方案在运用过程中出现问题[3]。所以在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时候就应该严格考虑每一个步骤、因素,只有全面的考虑才能保证临床试验既具有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又能确保试验方案的实际操作可行性。
2 临床试验对照药物的选择问题
单从药物的选择标准上讲,一般是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 《部颁药品标准》中寻找与试验中药新药功能主治、剂型包装、用法用量等各方面均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药物[4]。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无法找到与试验新药功能主治、剂型包装、用法用量等各方面均一致的药物,就会不加思索地选取与新药相对接近的中药药物或相近适应症的化学药物作为对照药物。例如在试验一种中药新药治疗气血两虚症状的疗效中,由于找不到比较适合的对照药物而勉强选取了一种只治疗气虚或血虚的中药对照,这违背了中医 “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两者治疗的症状都不相同了,试验结果与其本身实际情况就会产生一定偏差[5]。而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及治病机理全然不同,所以选取相同适应症的化学药物作为对照得出的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也应仔细斟酌,谨慎选用。
在选取对照药物的时候需要采取相应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等方法研究。双盲实验是一种更加严格的实验方法,通常适用于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6]。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实验要求达到非常高的科学严格程度,但一般情况下中药药物的外观、形状与颜色可以相差不大,但口感、气味、味道等特别难找到相似的药物,如果试验方案在选取对照药物时过于去关注相似程度,双盲就难以得到真正保证。双盲法试验的前提是试验能够提供外观与气味均无区别的新药与对照药两种药或其模拟药。而中药的色泽与气味的特殊性,令两者药物完全的一致几乎不可能。由于目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一般采用双盲法,但都未曾做到严格的双盲法,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双盲法。所以采用此种方法对中药新药进行临床试验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
3 临床试验疗效评价问题
中药新药一般分为治疗某种疾病、改善某种症状、治疗某种中医证候三大类,目前对于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通常需要对疾病和证候均进行全面的评价,但实际上评价是以疾病疗效评价为主,证候疗效评价为辅,这种评价表面上看起来是全面的,但该评价方法不仅没有完全地按照疾病疗效进行评价,又打击主治证候的新药研究[7]。所以,对于新药的疗效评价应该根据事实求是的原则,根据其主治功效分类再进行评价。对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首先应该明确其治疗病症还是治疗证候的。主要治疗某种疾病的中药新药应该用西药疾病诊断的疗效标准对其进行评价,例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应该以是否减轻患者症状为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而治疗证候的中药新药应该以证候疗效对其进行疗效评价,减少疾病对其的影响。
4 证型标准化和症状分级
虽然目前一部分疾病的证型已有明确的分型标准,但中医上仍然有很多疾病的证型没有具体的分型标准,而且已有的分型标准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病症没有给出明确的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这导致在中药新药试验中,设计的试验方案往往在给所研究的具体病症证型的症状量化记分时对占分值权重较大的主要症状的确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会严重地影响该新药的疗效评价[8]。所以加强证型标准化和症状分级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了试验中药适应症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才能保证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5 临床试验对统计学的要求
临床试验中,随着对每个试验单位最少样本量要求的减少,每个试验单位数据出现偏态分布的可能性会逐渐增大[9]。所以在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时,应该加上对数据分布的验证,确保不会出现偏态分布情况[10]。试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异常数据,在处理数据结果时,应该对异常数据进行单独处理,一般采用剔除法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1]刘璐,何静,高莉敏,等.分层线性模型对中药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11(3):24-28.
[2]訾明杰,高蕊,翁维良,等.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4(2):183-185.
[3]申春悌,张磊,王忠,等.试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四诊信息采集规范[J].中医杂志,2013,54(15):1265-1267.
[4]宋殿荣,张崴,王保和,等.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保护女性受试者的若干思考[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2):210-211.
[5]高宏伟,杨海淼,王泽玉,等.建设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的几点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54(5):1147-1149.
[6]高宏伟,崔英子,王泽玉,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多维质控制度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29-530.
[7]魏明清,田金洲,时晶,等.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40-1246.
[8]鲁喦,李涛,贾增芹,等.中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纤维蛋白原关联性判断的体会[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1):55-58.
[9]程龙,刘炳林,吕佳康,等.中药新药临床有效性评价法规变化的浅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2):143-145.
[10]吕佳康.从脾气虚证探讨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想[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9):73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