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2014-02-05汤素娜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视野人文文学

汤素娜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800)

长期以来,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上,四六级通过率这道“紧箍咒”使众多教师过分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听说、词汇和语法训练上。教师在教学时大多逐句分析讲解课文,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词汇、句子层面上。大学英语课程不应该只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更应该是一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素质教育课程。四川大学的石坚教授在题为“国家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报告中指出,人文素质应该是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共同努力的方向①石坚2011年在昆明参加全国高等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时的讲话。。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许多学者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方面的教育。董桂君认为,加强英美文学教育适应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及修养[1]。那么,应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学教育呢?

1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文学教育现状

如何使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的文学教育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切实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教育及人性拓展功能是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申厚坤提议文学教学应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之中[2]。李恺认为可以利用课文引申更多文学知识,介绍课文提及的作家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推荐学生阅读英语名著[3]。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在大学英语课文提到某个文学作品或作家时,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列举英美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给学生讲解一些深奥的文学术语或概念,而教师给学生推荐的文学名著,学生往往读了没两行便读不下去了。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及文学理解力水平不高、大学英语课时不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畏惧的情况下,这些做法收效甚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使课堂越发枯燥,让学生更加望而却步。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学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体差异及兴趣爱好,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教材中的文学元素,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及文本欣赏能力,使教学内容及过程给学生以文学教化和熏陶。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2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学元素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属于典型文学作品的课文并不多,但多数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文章,语言纯正,文化底蕴深厚。教师应以教材为蓝本,努力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借此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心理及文明;同时,课文中的成语及典故很多源自文学作品,通过对英语典故的介绍及对相关文学故事的引申,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渊源。

以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文《选择独处》(Choose to Be Alone on Purpose)为例,课文论述独处带来的诸多好处,并用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等作家的独处经历加以佐证。课文写到华兹华斯走进早春的阳光,独自对花沉思,发出感叹:“独处多么悠闲,多么美妙!”[4]此时,教师可适时播放与之相关的优美音乐及画面的视频,给学生呈现华兹华斯的名诗《我像一朵云孤独地漫游》(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同时体会独处对心灵的裨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诗人的思想。

又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课文《与手枪面对面》(Face to Face with Guns)讲述作者遭遇两个带枪年轻人抢劫,第二天去警察局辨认嫌疑犯照片的故事。作者说:此时,“一张张地翻看、审视这些照片,如同漂流在一条伤心的河流上,就像身处英国诗人布莱克笔下的泰晤士河上,‘看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衰弱、带着痛苦’。”[5]154此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衰弱、带着痛苦”(mark in every face,marks of weakness,marks of woe.)摘引威廉·布莱克的诗歌《伦敦》,该诗以沉重笔触揭示英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课文作者引用该句,旨在说明青少年犯罪给个人、社会带来的悲哀及苦痛。教师可用适当的时间向学生简要介绍《伦敦》一诗,使学生对作者的哀叹有更深切的体会,并反思当今的社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挖掘教材中的文学元素时,应言简意赅,不可喧宾夺主而过多占用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及提高表达能力的时间。

3 赏析语言之妙,培养学生文本赏析能力

优秀的英语作品是作者使用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分配一些课堂或课外时间,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使用效果,体会语言使用中的意义与声音或紧密或微妙的联系,让学生赏析文章中语汇的生动运用,领略英语语言的多样性及规律性(如语言的隐喻用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悟语言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课文《为我吸烟的女儿哭泣》(Weeping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可适时提请学生留意该文使用的形象描绘和修辞手法,如明喻“smoked like chimneys”“his breath was a wheeze”,暗喻“hooked by cigarettes”等[6]。此外,第一册课文《与手枪面对面》把社会上大批的不良青少年比喻成“river”(河流),他们正侵蚀(eat)社会的地基(foundation),有一天,人们必须下河探索“河流”对社会“不满”的深层原因(seek the depths of its discontent)。最后,作者认为人们应参与构筑防止河流泛滥的大坝(stick our fingers in the dam)[5]152。这里,“river”“foundation”“dam”等词为隐喻用法,教师通过适当的提示与评点,可让学生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生动效果及感染力,使学生加深对英语使用、英语文化及英语国家思维方式的理解,提升对英语语言使用规律的感悟力。

4 设计多样的课堂及课外活动

应契合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及兴趣,设计多样的课堂及课外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学教育。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学习,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发挥其擅长能力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欣赏及运用能力,也使大学英语的人文教化作用得以切实发挥。

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如下途径融入文学教育。

1)若课文是一篇记叙文,可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故事进展,享受当英语作家或编剧的快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让不同学生编写不同版本,如搞笑版、悲情版等;或让学生结合当前时事热点或流行话题对故事进行简单的改编、重新演绎或扩展等。例如,笔者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课文《与手枪面对面》的授课时,课前让两组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发挥语言及表演天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分析角色性格特点,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该人物的看法及好恶。

3)让学生为文章选取英文主题曲,让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教唱歌曲,或用英文讲解一部分歌词,或讲述该首立题曲与文章故事的联系以及自己对该首主题曲的理解等。

4)利用相关的电影和图片资料,提升学生的兴趣,并结合电影或图片设置一些契合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小组讨论。

5)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或一部分课文后,简要复述大意,教师可提供纲要,留下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填空,既训练学生的读写说能力,又让学生留意到关键词汇、重要语言点或有效的修辞方法。

6)让学生用英语就文章涉及的人生、社会或历史问题进行双人或小组讨论,或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

7)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准备读后感,在课堂上演讲。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讲述了一个情感故事:小时候“我”让跛腿的父亲靠着“我”,让他获得身体上的平衡,多年后,“我”意识到:正是跛腿的父亲让“我”的心灵获得了“平衡”,因为他有一颗可以依靠的美好的心。课文中提到,小时候跟跛腿的父亲走在一起,总感觉很尴尬,很不乐意,因为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5]54-56。就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回想自己、身边朋友或听说的一些类似的经历,如自己曾经觉得家人的某些做法让自己在朋友面前丢面子等,并阐述自己读完文章后的体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如何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特别是亲人),让学生深切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必须指出,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环节时,应充分顾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若让学生觉得任务过难,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一般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大多比较有限,在布置发言、写作、英语讨论或辩论时,可事先布置为作业,让学生有时间查阅词典、查找资料。教师可在课外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及帮助,如给出一些相关的英文单词或关键词作为提示。就学生的发言稿与学生进行讨论,指出其语法、表达、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力求让学生的发言能够感染其他同学,得到同学的赞赏,从而真正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心,达到理想的教学及教育效果。

5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要找准文学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形式,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学习,把文学教育、人文教化融汇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欣赏文本的能力,也为学生展现多姿的文学世界以及厚重的人文关怀,使教学内容及过程给予学生人文及人格上的熏陶,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1]董桂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知识导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165 -167.

[2]申厚坤.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学教学模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78-81.

[3]李恺.论英美文学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2011(7):214-215.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06-108.

[5]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52.

猜你喜欢

新视野人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文绍兴
后冥王星时代“新视野”要去哪儿?
人文社科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新视野”号抵达太阳系新大陆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