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4-02-05魏胜宏
周 军,魏胜宏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实训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3)
大型仪器设备既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物质基础。教育部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以来,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结构是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实力评估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1],所有高职院校都加大了硬件的投入力度。但是,高职院校对大型仪器设备投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购置,轻维护,管理封闭且分散、共享率偏低、使用效益差等方面问题[2],影响了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增加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难度,不能很好地实现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创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大仪平台)有利于统筹、协调使用本地区高校、企事业单位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为促进高职院校大仪平台建设,使其既能满足学校自身教学、实践需求,也满足共建合作单位要求,提高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率,本文拟就大仪平台共享理念、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开放共享基金、效益评价体系和共享队伍建设等加以探讨。
1 现状分析
1.1 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缺乏科学论证机制
高职院校设备采购,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还缺乏可行性论证机制。设备采购前没有经过科学的前期论证,设备购置后应用于教学、科研、共享等方面也没有进行后期评估。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所购设备的性能、参数缺乏必要的了解,采购时没有从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盲目追求高配置、高性能设备。缺乏共享意识,导致许多大型设备重复购置或闲置浪费,无法有效使用或开放共享。
1.2 缺乏共享合作意识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的主体是系(部)。大型设备采购前,系(部)都会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学校或财政专项资金等上级拨款;但是当大型设备采购回来后,设备维护费由系(部)支出时,系(部)往往不是积极通过开放共享或校企合作等其它渠道来解决问题,而是消极使用或干脆闲置不用,以此来减少设备维护费的开支。由于经费原因,许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甚至闲置浪费,形成了“有钱采购,却无钱维护”的怪现象。
1.3 缺乏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3]。一是共享管理体制问题。由于设备共享涉及到资源整合、部门调整、人员安排、经费使用以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因素,完善管理体制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技术方面问题。目前缺乏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软、硬件的技术支撑,这需要学校之间、校企之间或地区之间的通力合作。三是思想方面问题。大多数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部门都从自身角度考虑,没有全局意识,缺乏共享观念。只有打破部门利益,转变观念,开放共享,才能使共享机制得以顺利建立。
1.4 实验实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逐年增多,各高职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也明显提高,但是实验(训)(以下简称实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却没有及时跟上。实训教师是实验室的管理者,也是大型仪器设备运行和维护的主要责任者。许多大型仪器设备不仅购买价格高,维护费用也高,急需专业人员定期保养和维护。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学历高、技能强的人员大多倾向于从事理论教学,不愿意从事实训教学和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实训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年龄结构渐趋老化、技术水平差等。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硬件更新的速度,直接造成许多大型仪器设备高价采购回来就停摆或闲置。
2 大仪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创建大仪平台,无论是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还是推进高校及校企之间深度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科学创建共享新机制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具有价值高、技术性强等特点,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也满足高校、校企共享的实际需要。因此,创建大仪平台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建设。高职院校应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
2.1.1 共享制度建设
大仪平台建设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规定参与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必须面向社会开放,从而为大仪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大仪平台管理办法》《教学及科研共享效益评价办法》《开放共享基金管理办法》《开放服务及分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使大仪平台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中。
我校从2010年加入镇江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每年依据规定按时上报本校大仪平台设备运行数据,与本地区高校、企事业单位一起共享教学、科研类大型设备服务。根据近几年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大仪平台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文件,为服务本地区经济、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了贡献。
2.1.2 共享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应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把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契机,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平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及其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等机构。领导小组组长可以由校(院)级领导担任,既可以代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共商共享合作事宜,又可以协调解决中心和系(部)之间大型仪器设备归属、管理等问题。专家委员会由熟悉、了解大型仪器设备性能及用途的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校企合作,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等事宜严格把关,确保公开、公平及科学规范。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大仪平台日常事务性工作。
学校应该从全局出发,对本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明晰产权,明确大型仪器设备所有权归属学校,经办机构具体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归属实训中心或资产管理处(或专门的仪器分析中心),统筹管理、运行和维护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统一以学校的名义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大仪平台,为高职院校创建大仪平台提供体制保证。
为推进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大仪平台建设,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大仪平台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并建立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以及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等服务分中心。
2.2 设立大仪平台共享基金
设立大仪平台共享基金是大型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障,基金可以多渠道筹措,例如可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专门的大仪平台共享补贴,仪器对外开放共享服务收费,校企合作经费以及高职院校的专项资金等。基金主要为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及校企合作方面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提供经费支持,促进开放共享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推进开放共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4]。设立大仪平台共享基金是高职院校长期开放共享的保证。共享基金通过经费资助的形式调动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以合理的收费和奖励的方式鼓励实验(训)工作人员和校企合作者积极开展设备共享,提高了大型设备的教学、科研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建立大仪平台综合评价体系
教育部2000年印发《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教高司条函〔2000〕10号),每年的实验室数据年报表及教学仪器统计报表中都要求报送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相关数据。
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大力促进大仪平台建设的同时,也应遵循科学性、引导性、可靠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建立健全相关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可采取系部自评和学校总评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通过网上公示,做到公开公平。
大仪平台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1)使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大仪平台共享和管理现状。2)效益评价结果作为仪器负责人及系部主要考核指标之一。3)对效益评价结果优秀的仪器责任主体进行奖励。4)效益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采购仪器设备的依据之一[5]。5)效益评价结果作为设备维修、编制补贴、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6)为大仪平台全面开放共享的建设提供依据。
2.4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大仪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最主要的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因此,无论从教学、科研,还是职称、待遇等方面,各高职院校都要做到重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实训技术队伍是大仪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根本保证。在实训队伍建设中,要做到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通过委培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实训队伍素质。要重视实训技术骨干的培养和实验室主任的选拔,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有创新思想、肯吃苦、脚踏实地的高素质队伍[6]。
2.5 大仪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加入大仪共享服务平台的高校、企事业单位日益增多,大仪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加快步伐。大仪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是体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仪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应收集、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及适用项目等信息,针对不同类型、功能的设备确定服务范围、开放时段、收费标准及联系方式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共享门户网站,为本校和其他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查询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更方便快捷地预约使用各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3]。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大仪平台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改革现有的设备运行管理体制,在保证完成学校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校际或地区间的协作共享。
[1]韩富,郑福平,田媛.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7.
[2]刘嘉南,潘信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5 -287.
[3]杨玉强,李维卫,梁建光等.综合型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3):162 -164.
[4]英卫峰,高言,赵会武.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13-216.
[5]邵云飞.关于高校设备采购工作的几点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1,15(2):92 -96.
[6]晏小红.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