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服务转型 力促内容生产——新形势下出版社总编室工作的几点思路

2014-02-05李淳宁

中国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总编室选题出版社

文/李淳宁

构建现代服务型出版社,是转企改制对出版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出版社参与市场竞争、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编室作为出版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常规编辑业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勇于创新、转换思路,在构建现代服务型出版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如何促进内容生产的角度,浅析总编室向服务转型、创新开展工作的几点思路。

一、综合研发,为内容生产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促进内容生产,首先要解决内容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就是“生产什么”。在这一方面,总编室应把自己定位为“研发部”,不具体参与一线生产,而是做综合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为出版项目的组织策划做好服务。

1.科学分析形势,提供出版决策信息

企业谋发展,首先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准自身定位,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决策。形势分析,得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判断、一篇报告,而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总编室应有大视野,在同类出版社的坐标中、在整个出版产业发展的坐标中,对内容生产趋势、市场发展动态等信息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和客观对比,正确研判本社所处的位置及变化的趋势。可以借鉴和采用SWOT 分析方法,充分考量出版社面临的国情、省情,所处的社会、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环境,理性认识出版社整体的优势、劣势,从中寻找发展机遇。这样的信息资源,将帮助出版社在制定内容生产发展战略时找准方向、少走弯路,并能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2.研读政策热点,提炼选题策划信息

总编室所要提炼的选题策划信息,不是单个选题,而是选题策划的方向、重点。

一是来源于对宏观政策、行业趋势的解读。例如,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解读这一政策,结合本社实际,总编室就能提炼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出版的选题策划信息。

二是来源于重大经济、科研、工程项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是出版事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重大经济、科研、工程项目,集聚了大量相关领域的资源,是选题信息资源最好的土壤。一个大项目,可能衍生出一批好选题。例如国家推进的“863”“973”项目群,就是庞大的选题资源库;依托超级工程苏通大桥所进行的“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千米级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丛书》为代表的10 余种专著应运而生。

三是来源于社会民生热点问题。民生无小事,在讲求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的时代,对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关照,是出版人的责任,也是出版内容生产的重要信息源。保健养生类图书持续热销,美食菜谱、休闲娱乐等类型图书越做越精美,都说明这一领域的选题信息资源非常丰富。

3.建立研发平台,集聚选题信息资源

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信息资源服务的长效机制就是建立一个好的研发平台,化被动为主动,变零散为集中,吸纳更多更好的内容生产信息资源。

例如,成立于1990年的“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已有20 多年历史,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室在多年参与该基金管理的基础上,于2011年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申报指南》,开设网络申报通道,建立起集内部遴选、公开征集和社会推荐于一体的出版信息资源平台。这一举措迅速收到实效,当年首批征集到优秀科技专著选题30 个,其中包括4 个院士项目。借由这一平台,该社聚集了众多院士、专家和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

在信息资源研发平台上,总编室的工作不针对具体选题,而是重在对平台本身的研究分析和宣传推广,使平台运营更高效、影响更广泛、服务更完善。

二、创新引领,为内容生产提供策略优化服务

促进内容生产,还要解决用什么样的策略来组织生产的问题,也就是“怎么生产”。编辑部门是具体策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正所谓“旁观者清”,总编室有熟悉政策、信息面广的优势,可以站在相对较高的层面来分析内容生产的相关策略,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优化这些策略。策略的优化,关键在创新,目的是推动内容生产提档升级。

1.探索新领域,提升板块发展策略

各个出版社都有相对成熟的选题板块。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惯性和惰性可能让编辑团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固步自封,弱化了向新领域进军的锐气和勇气。总编室要着力引导编辑部门不断创新拓展,提升板块开发策略,铸就优势品牌。

一是延伸发展新的细分板块,这是适应市场日益细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将内容生产做细做精;二是积极拓展新的潜力板块,这是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使内容生产推陈出新。

总编室应在制订选题计划、调配出版资源的工作中,加强对新方向的创新探索,加大对新领域的资源倾斜。要能想编辑所未想,适时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板块发展建议,促使编辑部门保持创新斗志、找准创新路子,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内容生产板块的优化升级,始终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注入新概念,提升项目开发策略

内容生产的效益,我们可以称之为产能。出版项目如果没有好的开发策略,就有可能落于平淡,其所蕴藏的价值和产能就不能被充分发掘出来。总编室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项目开发策略的优劣,关键在概念。总编室应着力帮助编辑重塑项目概念,推动项目更好地向纵深发展。

项目开发新概念,要适应市场变化、契合时代需求,要有更新的理念、更好的创意、更突出的亮点。例如一个常规的“农村常见病防治”丛书项目,可以注入“新农村建设”的概念,面向农家书屋工程;一个常规的关于民俗风情的出版项目,可以注入“特色中国”的概念,延伸到“走出去”的范畴。新概念的注入,将使现有出版项目打开新的局面,在更宽广的领域发展,甚至形成新的信息源,从而创造更多的效益,形成更大的产能。

总编室应在项目申报和论证的工作中,跳出选题想选题,帮助编辑团队对项目挖潜力、找亮点,以新创意、新概念提升项目发展策略。

3.推动新试点,提升数字转型策略

数字时代,对内容生产提出了数字转型的要求。很多出版社都在积极探索发展数字出版,但难以形成有效的运营模式,有的是因为目标很高但缺乏可行性,有的是因为“不得要领”而无实质进展。总编室为提升数字转型策略服务,主要是推动数字化试点运营,从务实的角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数字出版发展路径,促使数字转型策略在不断探索、总结中得到提升。

推动数字化试点运营,一是精心挑选合适项目,首选有优质数据资源支撑、主创团队创新意识强的项目;二是参与策划试点方案,既要保证单体项目的成功转型,又要考虑推而广之的可行性;三是积极协调试点运营,处理好技术部门与编辑部门之间的资源调配和协同作战问题;四是及时总结形成样本,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以此补充完善整体的数字转型策略。

再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为例。该社的《“金阳光”新农村丛书》纸质图书出版临近完成时,总编室与农业编辑室、数字出版中心策划提出《“金阳光”新农村文化建设多媒体出版工程》项目方案,涵盖图书、数字光盘、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平台、数据库等,向全媒体出版领域拓展。这一数字转型试点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首个试点获得成功。其后,总编室促成《中国草业跨媒体出版工程》项目的数字转型试点,同样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而这个项目的原型是一部仅有30 万字的专著《草业科学论纲》。现在这两个案例已成为该社数字转型的重要范本,有力地推动内容生产业态转型升级。

三、开放互动,为内容生产提供外向拓展服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内容生产的资源来自社会,产品回馈社会,因此必然要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向外拓展。这是内容生产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出版社的重要窗口,总编室为内容生产提供外向拓展服务,不仅是读者、作者与编辑之间的内调外联,还要以开放互动的创新服务,在出版社与外部合作团队或个人形成事业共同体、感情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建立高层次的合作发展机制。

1.以事业共同体促精诚合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版并不是一个熟悉的领域。他们不一定了解出版的价值所在,或者没有把自身工作与出版联系起来的意识,更不知道出版的途径。例如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他们往往只关注自身工作的发展,没有出版的概念,而他们的一个政策性文件或者行业发展规划、行业调查报告,就可能蕴藏着一批好选题。总编室应主动靠前服务,为潜在合作对象提供整体的出版策划方案,同时为编辑部门提供信息资源,这样就将内容生产关键的两头—编辑与作者—有机联系起来,此后还应做好配套的全流程服务保障,直至拿出好的出版成果。

要通过主动服务让作者方认识到,出版是知识成果转化的好平台,是一片成就事业的新天地,从而形成事业共同体,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2.以感情共同体促和谐发展

内容生产承载着出版的知识传播、文化传承功能,以书会友,总是带着书卷气的真性情。总编室应在对外界的服务中以人为本、主动热忱、真情交流、诚信为先,让作者、媒体和读者都能感受到出版社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网络,形成相互尊重、相互认可的感情共同体,以好的服务换好的口碑。出版社策划组织读书沙龙、讲座,开展话题讨论、网络交流等活动,不仅是品牌的宣传,也是增进与外界交流、提供交互式服务的举措。

3.以利益共同体促多方共赢

好的内容生产的成果,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给出版社和作者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充分尊重作者劳动,共同创造和分享更大价值,是总编室在对外服务中应秉持的态度。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才能满足各方的服务诉求,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提供综合信息资源、优化内容生产策略,是总编室“对内”的服务;营建三个“共同体”,推动外向拓展,是总编室“对外”的服务。围绕内容生产,总编室要以创新为抓手,以服务为导向,自我重新定位,主动转型求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在市场化、企业化大环境下,总编室创新服务转型、力促内容生产,将成为构建现代服务型出版社的排头兵。

[1]郑淮兵.数字出版,出版社“十二五”该做什么?[J].科技与出版,2011(8)

[2]杜辛.构建现代服务型出版社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中国出版,2011(6)

[3]李淳宁.做好精品图书出版的三大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2(12)

猜你喜欢

总编室选题出版社
内卷
我等待……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探析总编室人员应注重修炼的意识与能力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总编室视觉艺术部 介是一个魔性的团队
关于新时期出版社总编室服务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