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对医德培养的价值和实现路径※
2014-02-05李晓伟陈慧玲
李晓伟 陈慧玲 崔 岩 张 砚
(天津中医药大学公教部,天津300193)
媒介素养教育对医德培养的价值和实现路径※
李晓伟 陈慧玲 崔 岩 张 砚
(天津中医药大学公教部,天津300193)
媒介在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探讨媒介素养对医学生医德培养的价值,完善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实需要,分析和提出了医学生媒介素养的实现路径。
媒介素养教育;医德;价值;实现路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3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12年底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使用互联网比例最高,达96.4%。大学生置身于3G手机、网络、电子杂志、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信息网中,而信息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反映,是客观事物基础上经过传媒主观加工而成的产品,其中蕴含着加工者巨大的主观选择和价值判断。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其树立利用媒介资源的正确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和态度、对各种形式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思辨能力和反应能力,是信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完善教育的需要。
1 媒介素养教育对医学生医德培养的价值体现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和病人、社会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未来医务人员医德仁心的主阵地。大学生处于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关键期,而且具有社会经验不足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如果缺少媒介素养,在浩瀚的信息世界中就容易迷航,提取了没有价值的信息或者错误的信息,甚至影响到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医学生道德和精神文化建设,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医学生正确解读媒介信息,认识到媒介信息对医患关系和医学界的冲击,通过医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媒介接触行为提升医学生救死扶伤文化精神境界,丰富高等医学院校德育建设的内涵。
1.1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医学生形成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外界依赖于媒介,久而久之就会根据媒介构建的虚拟环境来修正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媒介信息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信息:了解媒介信息的制作规则和制作方式;了解媒介的传播效果;了解媒介机构。帮助学生透过表层信息深入到信息内部的涵义,解读深层信息,改善媒介信息的负面冲击,避免被信息牵制和误导,促进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1.2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媒介道德水平对医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培养其对媒介的认知和辨读能力,对媒介信息的创作和传播的能力,从而在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医学生对信息的辨读能力,分析媒介中的拜金、游戏人生等消极信息,提升医学生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指导学生与媒体相关的实践行为,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道德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医学生“自主式”医德模式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不能充当警察或者保姆的角色管控着学习者,而是通过学生内化认识,当内部认知和道德环境吻合,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范式,从而达到自主式医德教育的目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媒体环境,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媒介,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实现无律—他律—自律的内化过程,在教师引导和信息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塑造自主式的道德范式,从而辐射到社会道德判断中,形成自己的医德品质,在参加医疗工作中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水平。
2 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德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2.1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大学作为媒介素养培养的主要平台,通过开设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等形式的课程,从媒介的知识与技能、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利用媒介的道德修养三个方面来提升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另外,借助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建立网络制作室、报纸采编工作室、摄视频、办电台,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切身体会,既保证媒介素养内容和理念得到贯彻,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2.2以媒介为工具 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媒介向受众提供模仿的榜样,是其发挥指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在高等医学院校每位学生都有对高尚行为和精神的追求,利用校园媒体构建信息平台,传扬最美乡村医生、南丁格尔、钟南山等先进事迹,宣扬非典、四川汶川玉树大地震等历史时刻医务人员发挥的作用,通过媒介信息的榜样示范,便于医学生的选择和效仿。
2.3以社会教育为渠道 提供多元化教育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离不开社会媒体,社会传媒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将个人经验传授给大学生,在接受媒介信息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社会媒介可以设置专门的栏目,在信息传播中针对大学生受众渗透媒介素养知识和经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媒介素养。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6.084
:1672-2779(2014)-06-0129-01
苏 玲 本文校对:郭桂英
2013-12-02)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HEYP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