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震颤的中医治疗

2014-02-05乔寅飞卜献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特发性阴虚肝肾

谭 军 张 辉 乔寅飞 卜献春

(1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级,长沙410208;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410006)

特发性震颤的中医治疗

谭 军1张 辉1乔寅飞1卜献春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级,长沙410208;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410006)

中医学认为特发性震颤的发病主要累及肝、肾、筋脉,肝肾阴虚是发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风、火、痰、瘀疾病之标的根源所在;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治疗上以熄风止颤为基础,重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化痰通络、调和阴阳。临证时应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切中疾病要害,可获满意疗效。

特发性震颤;病因病机;中医学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年龄是本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高。现代医学多采用普萘洛尔治疗,但其副作用大、作用强度较小,部分患者因其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而限制了使用。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故更多的学者将中医辨证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临证治疗特发性震颤100余例,临床体会颇多,兹将其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动静平衡失调,导致不能维系动与静的互相协调、互相约束的平衡关系,故发为肢体震摇不止;其疾病的发生及演变过程主要累及肝、肾、脑及筋脉。其病因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风气内动是本病之标《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病以肢体摇动为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病因是内风,病位在肝肾。成为后世“肝风致颤”立论的理论渊源,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1.2特发性震颤本质为虚明代孙一奎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肝风致颤理论,其《赤水玄珠》云“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明确指出肝肾亏虚是本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病病程较长,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内经》有云:“年四十,阴气自半”无不与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中年以后,肾精渐亏,若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及肾,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更甚,不能滋养肝木,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故见四肢震颤。肝肾乙癸同源,肾虚水不涵木,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震颤乃成。若水不涵木,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中焦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土不载木,亦致风木内动。

1.3虚实夹杂为本病主要病理状态本病主要是脏气虚衰,肝肾阴虚为本。肝肾亏虚则虚风内动。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而致肝火亢盛,肝火盛则克脾,使脾虚不能主四肢,布津液。津液不布,则聚津成痰。因此,多夹杂有风、火、痰、瘀为患。诸邪也相互联系,甚至也可以互相转化,如阴虚、气虚可转为阳虚,气滞、痰湿也可化热等。

2 辨证论治

目前临床上本病尚未统一分型方法,在笔者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1]的分型方法,认为本病主要有以下3种常见证:阴虚风动证、气血亏虚证、风痰阻络证。故在治疗上以熄风止颤为基础,分别佐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化痰活血通络。

2.1滋补肝肾 育阴熄风法阴虚风动证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且多为其他各证型的发病基础,因此此治法应用甚为广泛。此法适用于素体阴虚,年龄偏大,肝肾不足者,除见肢体震颤不止之外,还可见头晕眼花,腰酸耳鸣,心悸多梦,失眠健忘等肝肾亏虚的表现。治疗以滋补肝肾,育阴熄风,取大定风珠加减。朱亨炤[2]在西医基础上采用大定风珠加减治疗此型颤证,与单用西医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功能障碍积分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积分减少不如治疗组显著(P<0.05)。

2.2益气养血 熄风通络法气血亏虚证多发于体质较虚弱的患者或在阴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气血不足,血不养经脉,血虚风动,除肢体震颤不止为主要表现外,还可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心悸健忘,眩晕等气血亏虚表现。《医宗金鉴》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不能主持也。”“须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或加味人参养荣汤”。故治疗宜益气养血,熄风通络,取人参养荣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或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味[3]。

2.3镇肝熄风 化痰通络法风痰阻络证临床上亦不少见,痰浊瘀血内停,虚风内动,风与痰相搏,闭阻脉络故发为震颤。除震颤的表现外还有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风痰内阻之证。故治疗宜镇肝熄风,化痰通络,取二陈汤合天麻钩藤汤加减。赵刃[4]等运用这一理论用镇肝熄风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3 体会

西医治疗本病疗效有限,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它可因人制宜,从局部到整体对特发性震颤患者进行多系统、多方位、多脏腑、多层次、多功能积极治疗,从而达到整体、全身的调和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本病。虽然中医药起效缓慢,但长期坚持服用效果较好。

但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①特发性震颤属于“颤证”的范畴,缺乏一个独立于颤证的特发性震颤诊断标准,导致许多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与帕金森病混为一谈的现象;②临床分型混乱,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③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过分强调疾病本身,忽略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核心观念,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④个案报道多,大宗样本报道少;实验研究缺乏严谨科研设计,临床观察多,动物实验缺乏等;这些都导致了现今中医与其他同类文献缺乏可比性,客观性和可信度下降。

因此,在目前特发性震颤病因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中西医应该各取所长,相互结合、互补优势,可用中医药来弥补西药的副反应和延长西药的有效时间,用西医的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中医的辨证治疗,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造福于广大患者。

[1]王永炎,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26-635.

[2]朱亨炤.大定风珠加味治疗帕金森病48例[J].医药集悟.2001,(16)6:75.

[3]高希言,马巧琳.督脉与脑的关系浅探[J].世界中医药;2007,2(3):134-137.

[4]赵刃,范为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理论的临床运用[J].甘肃中医杂志,2009,22(1):44-45.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6.059

:1672-2779(2014)-06-0095-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朱明远

2013-11-26)

*

猜你喜欢

特发性阴虚肝肾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特发性腹痛一例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