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日粮适宜配方的优化筛选
2014-02-05鲁庆彬侯锡铭王玉军
鲁庆彬,侯锡铭,王玉军
(1.浙江农林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杭州市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8)
穿山甲日粮适宜配方的优化筛选
鲁庆彬1,侯锡铭1,王玉军2
(1.浙江农林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杭州市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8)
选择相同年龄、身体大小相近的参试穿山甲30头,先进行单品种饲料试验。研究表明,穿山甲的选择顺序是活蚂蚁、鲜牛奶、稀饭、奶粉配制液、蚯蚓和黄粉虫。据此,并参照穿山甲营养需要,设计不同饲粮类型及日粮配方,分别标记为Ⅰ-Ⅴ。然后,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同期进行饲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饲粮Ⅲ (鲜牛奶45%+蚁粉45%+营养粉10%)的穿山甲体增重好于饲喂其他饲粮的穿山甲,更重要的是雌雄穿山甲对饲粮Ⅲ的日采食量都显著高于其他饲粮。因此,配方Ⅲ是较理想的日粮优化配方。
穿山甲;日粮配方;日食量;优化筛选
穿山甲 (Manis spp.)的鳞甲为临床常用中药,历代本草就有记载[1]。有多种疾病的治疗都需要穿山甲的应用[1-3]。由于穿山甲有重大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故乱捕滥猎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栖息地的破坏,致使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几乎面临濒危灭迹的危险[4-5]。解决该问题唯一办法就是人工驯养繁殖,只有其驯化研究成功了,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穿山甲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尤其是穿山甲中药材原料来源问题。
目前,有关穿山甲的人工驯养的研究报道很少,说明难度较大。其原因是穿山甲的食性特殊,主要以蚂蚁为主食[6],对于较大规模驯养穿山甲而言,难以寻到足够的天然蚂蚁资源满足其饲养需要。本研究力求通过穿山甲的饲料配方适应性试验,探索穿山甲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各种食物的适应性,为穿山甲驯化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因为穿山甲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所以试验受到当地林业部门的批准。在临安某农林科技开发公司进行,因为该地设施齐全,附属设备完善,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先进行单品种饲料试验,在单品种饲料试验基础上结合相关分析,设计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试验于2013年2月中旬开始至2013年5月底结束,拟定105 d。预试期15 d,并逐渐变更过渡到试验设计的日粮喂量;正式期90 d。每隔10 d对每个试验的穿山甲测量体尺、体重等。
l.l 饲料配方
在设计人工配合饲料时,原则是以穿山甲野生状态下的取食对象为主要成分。人工饲喂发现,牛奶是穿山甲比较喜欢的[7]。因此,设计配方时以这2样食物为主要成分,此外上穿山甲也比较喜欢稀饭,其他食料作为参考对照。所用日粮组成Ⅰ为稀饭45%+蚁粉45%+营养粉 (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用特殊材料调节pH值)10%,Ⅱ为牛奶粉45%+蚁粉45%+营养粉10%,Ⅲ为鲜牛奶45%+蚁粉45%+营养粉10%,Ⅳ为奶粉30% +熟蛋黄20%+蚁粉40%+营养粉10%,Ⅴ为蚯蚓粉30%+熟蛋黄20%+蚁粉40%+营养粉10%。各处理试验动物数均雌雄各3只。
l.2 方法
1.2.1 单一饲料择食性试验
根据相关记载和实践经验,选取活蚂蚁、鲜牛奶、稀饭、奶粉配制液、蚯蚓和黄粉虫等进行单品种饲料试验,先将上述各类单一饲料任意摆放,让10头穿山甲在2 h内选择性取食,记录各饲料取食的频次。
1.2.2 配合饲料试验
将配制成的Ⅰ-Ⅴ配合饲料,提供给穿山甲取食。记录穿山甲的摄食量、排便、体重和身体状况。
穿山甲自己不愿意吃,通过引诱达到取食的目的。方法是左手按住穿山甲的尾部,将一小块塑料薄膜放于口吻处,用塑料吸管吸取兑好的食物饲喂穿山甲,挤压吸管,食物顺嘴角流到薄膜上,穿山甲受到刺激伸出舌头舔,最后顺滴下的食物,舔食薄膜上的食物,再把食盘放到薄膜上,穿山甲会自己舔食,诱喂1次可食30~70 m L食物。
1.2.3 数据处理
经正态分布分析,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条件,故用多重比较检验来分析穿山甲不同配方之间日取食的差异性。所有的统计分析均在SPSS for W indows 19.0软件包中运行,并借助标准生物统计书和研究文献来解释结果[8-9]。
2 结果和分析
2.l 单一饲料
穿山甲健康和取食正常时,大便呈节状,干湿适中,呈暗绿色,小便清。经过数天的诱食,穿山甲会自己采食喜欢的食物。穿山甲取食的选择性是活饲料中首选蚂蚁,蚯蚓吃少量,黄粉虫基本不吃;单品种饲料中选择顺序是鲜牛奶、稀饭、奶粉配制液 (图1)。
图1 穿山甲对各类单一饲料的选择性
2.2 配合饲料
利用配合饲料开展对比试验。结果发现,穿山甲日食量最高的是配方Ⅲ,雌雄分别为 (53.63± 4.57)m L和 (41.77±3.61)m L;最低的是配方Ⅳ,雌雄分别为 (40.73±3.59)m L和 (29.53± 4.55)m L。利用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分析,个体平均日食量存在雌雄差异,每个配方的日食量雌雄差异都达到了2位数。经检验,5个配方的雌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表1)。因此,应对5个配方的日食量分别进行雌性或雄性个体差异分析。
从体重变化来看,雌雄穿山甲在90 d的试验里变化不够明显,仅有配方Ⅰ和Ⅲ略有增加,而配方Ⅱ、Ⅳ和Ⅴ略有下降 (表2)。比较分析发现,它们的差异均不显著,但配方Ⅲ体重增加最多,而配方Ⅱ体重减少最多。从这点来说,配方Ⅲ是最好的,而配方Ⅱ是最差的。
表1 穿山甲对各配方的日食量
表2 穿山甲各配方试验体重变化
从雄性上看,除配方Ⅰ和配方Ⅱ日食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配方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3)。配方Ⅲ与其他配方差异都显著或极显著,作为日取食量最多的一个配方,反映了穿山甲对其有较好的喜好性。因此,上述配方中,配方Ⅲ为最优配方。
表3 雄性穿山甲对各配方的取食性分析
从雌性上看,各个配方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4)。配方Ⅲ与其他配方之间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作为日取食量最多的一个配方,反映了穿山甲对其有较好的喜好性。因此,上述配方中,配方Ⅲ为最优配方。
表4 雌性穿山甲对各配方的取食性分析
3 小结和讨论
由于穿山甲是一种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口小,无牙齿,靠能伸缩的长舌舔食食物,食物以蚂蚁为主,所以研究与蚂蚁化学成分接近又便于穿山甲舔食的食物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本研究表明,在人工仿生态饲养条件下,穿山甲对不同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比较而言偏爱鲜牛奶。
为了进一步为穿山甲提供均衡的营养和降低饲养成本,我们设计了5个配方开展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在试验期间穿山甲的体重变化并不是很明显。这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性成熟的穿山甲雄性在2 kg左右、雌性在1.5 kg左右,以后的生长速度就趋于逐渐下降的趋势;二是试验时间不足以反映穿山甲体重变化的差异;三是穿山甲在人工饲料条件可能还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尽管如此,该试验能使我们初步得出配方Ⅲ是最好的结论。从日食量来看,不论雌雄,穿山甲对配方Ⅲ的日食量最大,且与其他配方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一般而言,在满足营养需求的情况下,最喜欢的食物就食得多,食得多对生长发育就越有利,故配方Ⅲ在我们设计的配方中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尽管鲜牛奶是穿山甲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但为了保持其生理特性,用配合饲料是较为可行的选择,故配方Ⅲ是本试验中的最优配方。
人类的医学模式开始由单纯的 “生物医学”向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转变;由单纯的治疗疾病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10-12]。因此,博大精深的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在人类医疗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的研究也将在此产生积极的意义。
[1] 杨立权,迟程,迟萍.穿山甲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7(4):46-50.
[2] 时建设,高少民,吕荣华.利咽疏关胶囊治疗慢性咽炎[J].河北中医,1996(1):19-20.
[3] 王一鹏.以穿山甲为主治疗慢性结肠炎37例 [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4):44-45.
[4] 吴诗宝.世界穿山甲的分类分布及其资源保护现状[G]//胡锦矗,吴毅.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0-138.
[5] 吴诗宝,马广智,唐玫,等.中国穿山甲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74-180.
[6] 徐良,岑丽华,徐晖,等.名贵中药穿山甲的规范化养殖技术 [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5):1002-1005.
[7] 程地芸,余再柏,李泉森,等.穿山甲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食物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599-600.
[8]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务实 [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9] Pierre L,Louis P.Numerical ecology[M].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B V,2004.
[10] 肖小河,陈士林,黄璐琦,等.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 [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19-523.
[11] 甘师俊,李振吉,皱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12] 祝国光.中药如何进入欧共体市场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卢福庄)
S 846
:A
:0528-9017(2014)04-0594-02
文献著录格式:鲁庆彬,侯锡铭,王玉军.穿山甲日粮适宜配方的优化筛选 [J].浙江农业科学,2014(4):594-595,599.
2014-02-09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 (2012C32015);杭州市林水局研究项目 (2045200445)
鲁庆彬 (1963-),男,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E-mail:lqbin191@aliyun.com。
王玉军。E-mail:wangyujun@h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