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鱼塘水质调查与评价
2014-02-05王黎虹王康英李宏石
王黎虹,王康英,钱 续,李宏石
(1.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3.甘肃省榆中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1)
榆中县鱼塘水质调查与评价
王黎虹1,王康英2,钱 续3,李宏石2
(1.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3.甘肃省榆中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1)
通过对榆中县城关镇上蒲家村蓄水池、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甘草店镇东村鱼塘的水质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城关镇上蒲家村蓄水池和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的水质总体上处于重度污染,甘草店镇东村鱼塘的水质总体上处于严重污染。
鱼塘;水质;调查;评价;甘肃榆中
黄河流经甘肃省榆中县5个乡镇。县内有14条支流直接注入黄河,有各类塘坝37个,渔业水域资源较为丰富。据初步了解,1994年池塘养殖的面积仅占养殖总水面的20%左右,但产量却占淡水养鱼总产量的57%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池塘养鱼在淡水鱼类养殖中的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榆中县大力发展池塘养鱼业,到2001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33 hm2,鲜鱼年产量达到420 t,成为甘肃重要的商品鱼生产基地。然而,随着工业建设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废物和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江河,已成为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的重要原因[1]。为了了解榆中县鱼塘水质状况,作者对榆中县城关镇上蒲家村蓄水池、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甘草店镇东村鱼塘的水质进行实地调查,并参照渔业水质标准进行评价,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l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时间和地点
采样时间为2012年11月9日10:30,地点分别在榆中县城关镇上蒲家村、甘草店镇咸水岔村、甘草店镇东村,采样时气温为14℃左右。城关镇上蒲家村蓄水池和甘草店镇东村鱼塘中都有少量漂浮物,3个鱼塘水体均呈浅绿色,池中均无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温10℃左右。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根据鱼塘形状,采样点分散设置在鱼塘的各个方位。城关镇上蒲家村蓄水池、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甘草店镇东村鱼塘采样点数分别为3个、4个和4个,共采集水样11个。每个采样点距离鱼塘边3 m以外,在水面下50 cm处用550 mL聚乙烯塑料瓶采取水样。水样保存方法与分析时限均按 《淡水养殖水化学》相关规定操作。
根据国家标准分析方法[2]分析样品的 pH值、溶解氧 (DO)、化学耗氧量 (COD)、总磷 (TP)和总硬度。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3]。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状况
表1显示,城关镇上蒲家村蓄水池、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水质为中性偏碱,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甘草店镇东村鱼塘pH值超过了8.5,这可能与使用石灰有关。3个鱼塘的水中溶解氧较丰富,化学耗氧量不高,总磷含量严重超标。3个鱼塘水的总硬度比较高,虽然渔业水质标准中没有规定硬度指标,但大量经验表明,总硬度的适宜范围在1~3 mmol·L-1[4]。
2.2 水质评价
单因子标准指数 (Si)[5]、污染负荷分担率(Ki)[6]、综合质量指数 (I)的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出,甘草店镇东村鱼塘的 SpH为2.04,SpH>1,表明pH值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3个鱼塘的STP均远超过1,说明这3个鱼塘的总磷严重超标;SDO<1,SCOD<1说明这3个鱼塘的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达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从污染负荷分担率来看,TP的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表明水体已严重富营养化,应引起榆中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关镇上蒲家村蓄水池、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的水质综合质量指数在1.0~ 2.0[7],表明这2个鱼塘的水质总体上受到了重度污染;甘草店镇东村鱼塘的综合质量指数﹥2,说明甘草店镇东村鱼塘的水质总体上受到了严重污染。
表1 3个鱼塘的水质状况
表2 3个鱼塘的水质标准指数、综合质量指数、污染负荷分担率值
3 小结与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知,影响该地区鱼塘水质的主要因素有:鱼塘的水源均来源于渔场附近的水渠,而大小水渠的水最终来源于黄河,所以外部水环境对鱼塘的水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蒲家村蓄水池是个封闭的池塘,由于鱼类排泄物、残饵、有机肥等的长期积累和泥沙沉积,鱼塘底部逐渐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导致了鱼塘的重度污染。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是个天然鱼塘,很多当地的钓鱼爱好者不合理地施肥投饵、乱扔食品和生活垃圾,使得水中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大,增加了池塘的水质污染。草店镇东村鱼塘是一个人工鱼塘,靠近马路和农田,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及扬尘等是鱼塘遭受污染的原因。
渔业养殖中池塘的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为了改善该地区的渔业水质,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定期对池塘进行清理和消毒。养殖鱼塘至少3年清淤1次,清理过程中必须将池塘底部的淤泥全部清理干净,经过几天的暴晒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消毒工作。减少化肥与药剂用量。应加强管理,密切注意水质的变化,尽量减少化肥和药剂的投入。改善养殖水源,治理河流污染。该地区鱼塘的水源为黄河,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首先要治理水体污染,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河流附近工厂的排污管理力度,同时建立长久的污水排放和净化系统,力求把污染降到最低,从而减轻水体的污染负荷。
[1] 张世东.北方越冬鱼塘水中溶解氧的调控 [J].中国水产,2006(12):73-74.
[2] GB 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 [S].
[3] 陈达森,渔业水域环境保护 [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4] 雷衍之.淡水养殖水化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6] 苏春江.长江上游水质与产业密度关系数学模型 [J].环境科学,2000,21(2):16-19.
[7] 刘章勇,刘百韬,吴刚,等.潜江市鱼塘春季水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湖北农业科学,2002(6):113-114.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964.3
:A
:0528-9017(2014)04-0592-02
文献著录格式:王黎虹,王康英,钱续,等.榆中县鱼塘水质调查与评价 [J].浙江农业科学,2014(4):592-593.
2014-01-08
王黎虹 (1977-),女,甘肃皋兰人,实验师,硕士,从事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