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的护理

2014-02-04郭金兴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综合症尿量硫酸镁

郭金兴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的护理

郭金兴

目的 加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的护理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妊高症产妇50例,以整体护理为前题,对妊高症产妇采取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果 50例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未造成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现象发生。结论 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病因的产妇,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积极的抢救治疗,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对避免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护理

妊高症即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一种在产科比较常见的病症,其发病率在我国为9.4%,在国外为7%~12%[1],多发生在妊娠20周后至产后24h内,主要特征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严重时产生抽搐、昏迷等,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造成产妇及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此,对妊娠产妇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妊高症产妇50例,无原发高血压、心脏病,年龄在23~35岁,妊娠30~40周,收缩压在140~200mmHg,舒张压95~125mmHg,其中,顺产15例,剖宫产35例。

2 护理措施

2.1 产前护理 加强巡视病房,随时观察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血压,随时观察有无头晕、头痛、恶心等自觉症状,并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子宫敏感性(肌张力)、胎动、胎心有无变化,并准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随时做好结束分娩及抢救婴儿的准备。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测体重,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测尿蛋白,必要时测24h蛋白定量,检查肝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等项目。

2.2 用药护理 硫酸镁是目前治疗子痫前期和子痫期的首选解痉药物。硫酸镁可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注意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均应监测血压及以下指标:①膝腱反射必须存在;②呼吸不少于16次/min;③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 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 l,随时准备好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毒性作用时解毒。对于发生子痫产妇多使用硫酸镁进行解痉抑制子宫收缩治疗。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其药性之外,还应熟知其毒性并掌握抢救措施。在尿量≥25m l/h或≥600m l/24h,腱反射存在,呼吸≥16次/min,才可以继续使用硫酸镁治疗[2]。

2.3 饮食护理 控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所有含盐量高的食,加强孕期营养及休息,减少脂肪过多的摄入,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补充,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其妊高征发生率增高。

2.4 体位指导 协助产妇卧床休息并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力,以利于维持子宫胎盘血液循环。

2.5 子痫产妇护理 ①控制抽搐:硫酸镁为首选药物;②专人护理,防止受伤;③减少刺激,以免诱发抽搐,产妇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清洁、安静、舒适,避免各种刺激,对于治疗护理操作尽量轻柔且相对集中,限制探视;④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⑤低流量吸氧,加强胎心监护,注意观察有无阴道出血及宫底上升以及腹痛;⑥必要时终止妊娠。

2.6 心理护理 产妇极易产生焦虑、担忧心理,这时应多给予关心,在语言上要亲切态度要和蔼,遇到问题随时沟通、指导,取得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讲解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护理及治疗的顺利进行。

2.7 产时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密切观察产程;尽量缩短第二产程;注意胎盘胎膜完整。

2.8 产褥期护理 分娩后24~48h仍应注意防止发生产后子痫;注意观察宫缩和阴道流血量;加强会阴护理。

3 小结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产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严重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作为1名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专科护理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和积极的抢救治疗,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对避免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1] 郭丽,王伟娟.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2-23.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03.

R473.71

A

1673-5846(2014)06-0250-02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猜你喜欢

综合症尿量硫酸镁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关注夹腿综合症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影响患者记录尿量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
牛呕吐综合症
硫酸镁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