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材数字出版现状及问题
2014-02-04文/刘梁叶丹
文/刘 梁 叶 丹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业获得长足发展,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1935.5亿元,在全行业占比首次超过10%。[1]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50.1%,首次超过半数。[2]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高等教材数字出版现状
作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材的数字出版现状与整个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当前,传统出版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已成共识,高等教材出版社均设立了数字出版部门,一些高等教材出版社还建设了自己的数字出版门户网站,对高等教材数字化出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已经基本明晰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与互联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数字出版业从一开始就由手持阅读器生产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和传统出版单位等主体同时介入。由于各自秉持不同的市场理念,引发了电子书定价混乱、行业标准缺失、盗版及版权问题突出等大量问题。与之相比,由于教材出版本身需要较高资质,其数字化转型仍由传统出版社主导。通过参考国外同类出版商的发展模式和自身的积极探索,高等教材类出版社对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规划在提及教育类数字出版目标时指出:要建设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通过该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3]一些重要高等教材出版社规划的发展路径也与之相吻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出版领域主要开展了在线学习(E-learning)、教学资源库、网络增值服务、数字教材、慕课形式的数字出版。综合考察发现,高等教材出版社规划的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一方面将纸质教材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转换和丰富,以电子书形式售卖,最终向电子书包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将现有资源数字化,建设专业的数字化学科资源库,提供增值的教育服务,在此基础上建设互动网络教学平台。
2.数字化资源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为抢占市场先机,各高等教材出版社纷纷加大对数字出版的投入,通过争取政府扶持、加入行业项目库、引入合作单位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如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获得财政部文资办批准立项,对该社出版的3000种农业科技类图书和项目实施期间新出版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加工;人民卫生出版社建设的专业数据库包括各类专著3000多种,诊疗指南200多种,临床病例5万多例,专业视频近1万段,医学图表70多万幅,并且保持持续更新。
3.在服务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自建门户网站发行电子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建设了电子书门户网站书香缘,用户可在该网站上直接购买电子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发了自助运营的电子书架,针对海外用户销售中医英文版图书,用户分布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开发的数种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电子书产品,也取得良好效果;清华大学出版社文泉书局2010年6月正式开通,在线提供该社及近20家合作出版社的数字图书和数字期刊,已发展成涵盖全国1700余所高校、40000多名会员教师的宣传推广网络平台。
二是提供教学资源服务。很多出版社以教材为中心开发整理相关教学资源,或配套教材出售,或在网上售卖,也有出版社为促进纸质教材销售,把资源包免费发给订购纸质教材的教师。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摄影教程》一书,其网站就提供针对该书的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功能、教学方式和课程指导等说明,以及课程教学资料、实验课指导方案、各章教学幻灯片和分章节教学资料汇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售卖的定价800元的动物生理学教学资源包,由华中农业大学杨秀平教授主持研发,包括大量的二维动画及部分三维动画,将抽象的生理学理论具体化,转变成为可见的、具体的图像,既方便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加深理解。
三是建设互动教学社区。清华大学出版社积极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建设了在线教学平台智学苑,平台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将教材及其他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同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因材施教,开发个性化的课程管理模块,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和极大化共享。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的4A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创立了“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体系。
二、高等教材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尽管高等教材类出版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个数字出版业来说,高等教材的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与国际教育类出版巨头的数字化进程相比,存在观念、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差距。
1.以传统纸质教材为核心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当前,以传统纸质教材为核心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考察各高等教材出版社的电子书,一般只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传输快捷、多媒体呈现、互动性强等优势。而欧美国家在这方面走到了前列,如自然出版集团的大学数字教材《生物学原理》不再是单纯的纸质书的翻版,它通过将文本、图表、视频和相关内容链接等结合起来,并允许用户对200个模块进行重排,使其适应特殊的教学需求。该教材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已有超过100所学校选用了它。
2.规模小、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我国高等教材出版按部门、按行政区划、按行政级次分配出版资源的历史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市场要素不能合理流动。传统出版社有资源,但资金有限,规模小,经营分散;互联网出版企业有资金,有规模,但缺乏教材资源。传统出版社尽管争取到一些政府项目,但政府的投入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出版社亟须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出版社之间进行资源整合。目前,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已经成立,但巨大的集团化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与国外相关出版社比较,可以看得更加清楚。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文泉书局有在线电子书7000多种,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已出版40多个在线产品以及300多种学术期刊,仅2011年推出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在线就收录24个学科10000多本书目。[4]国际教育出版巨头培生集团2013年收入超过52亿英镑,数字产品及服务的贡献超过一半。[5]
3.教学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笔者对多家出版社网站数字教学资源考察发现,尽管现在很多出版社建立起了教学资源数据库,对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起了一定的数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字教学资源质量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内容千篇一律,互相引用、原创较少;相关课件多为大纲式,缺乏深度开发,而且课件中时有错别字等低级错误,缺乏必要的质量把关。二是仍围绕原有纸质教材开发,数字资源没有真正的元数据化,也没有根据不同专题进行深度整理。三是互动性不强。很多教学资源一次成型,无法与使用者进行互动,不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究其原因,由于我国高等教材数字转型还处于数量积累阶段,出版社普遍重数量轻开发,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三、结语
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好高等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既是高等教材类出版社谋求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我国成为教育出版强国的历史使命。高等教材类出版社应该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北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
[3]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R].北京:新闻出版总署,2011
[4]田超.在线电子产品成牛津大学出版社新增长点[N].京华时报,2013-01-18
[5]李丽.2013国际出版集团年报管窥全球书业市场[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