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合作培养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的模式研究
2014-02-04黄光辉徐秀芳袁建华
黄光辉,徐秀芳,袁建华
(1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310053;2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310014)
院校合作培养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的模式研究
黄光辉1,徐秀芳1,袁建华2
(1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310053;2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310014)
院校合作培养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的实质是学校与医院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是一种院校合作教学的深层次合作。这种合作可充分发挥院校之间设备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有利于降低CT技术人才的培养成本,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CT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渠道。院校合作培养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有望成为培养CT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院校合作;CT技术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1 院校合作培养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级各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更新和完善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如医学影像检查设备——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机(CT机)等已经从数年前的大城市大医院普及到了目前的县和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根据我们的调研,沿海地区县级及区级医院都已拥有CT机。随着CT机的普及,接受CT检查的患者数目也迅速增加,目前很多医院的CT检查人数大有赶上和超过普通X线检查人数之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从事CT操作的技术人员(CT技术员)的短缺,这种短缺不但是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质量方面。原因是目前在岗的影技人员普遍缺乏CT技术的专门培训而无法立即上机独立操作;同时,CT技术员的专业人才培养至今仍是一项空白,国内其他医学院校也缺少专门培养CT技术员的专业。目前国内“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然也包含了部分CT技术的内容,但教学时数和内容都很有限,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CT技术员的技术要求。为了满足我省各级医院日益增加的对CT技术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拓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渠道,作为一种尝试,我校与浙江省内数家三级甲等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院校深度合作,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中遴选少量学生用于定向培养CT技术员。
2 院校合作培养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计划实施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研究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开创一种新型的专业教学模式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何更好地使双方各种教学资源共享,使CT技术特色人才的培养成本更经济,更有利于培养有特色、实用型CT技术人才。总之,通过院校深度合作、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双赢目的(学校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医院解决了对CT技术特色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2.1 确定培养目标
在2012年6月前在对目前省内医院CT技术人才来源渠道、职业素质及人员数量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研讨、论证,确定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即通过该项目的专门培训,学生毕业后能做到无需进一步培训就可以独立承担各种常规的CT检查扫描技术和CT图像后处理技术工作,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院的医学影像科从事普通的医学影像技术工作和CT技术操作工作。
2.2 设置教学模块
2012年6月前确定了教学模块设置的内容,包括CT技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时数分配比例等。
2.3 调整实习计划
对原实习计划进行了调整,根据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增加了CT理论课的上课时间;CT技术的实际操作时间从原来的4周增加到12周。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必须达到的目标,即在该项目结束之前,每位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CT扫描技术和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数目为:颅脑50例,颈部15例,脊柱35例,胸部35例,腹部40例,盆腔 25例,其它部位30例。
2.4 组建CT技术特色小班
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中分流、组建CT技术特色小班。确定参与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为18人,选择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好、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加入该研究项目。研究“特色小班”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毕业后的就业途径,如何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5 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该研究项目的实施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此研究项目共得到3家省内主要的三级甲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合作,这3家医院都具有国内外一流的CT软、硬件设备(如多排螺旋CT、双源CT机等),并都拥有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CT技术人员队伍,长期担负省内CT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和实习带教任务。3家医院承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教学场地,并承担“CT技术特色课程模块”的主要教学任务。将经过严格挑选的18位学生分成3组,每组6人。上述3家医院分别挑选科内主要的CT技术骨干人员按教学模块的要求承担相应的CT理论课讲授和CT实际操作能力的带教培训。
3 结果
这次参与本研究项目的18位学生,分别在3家省三甲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参加了CT技术培训,每家医院平均给予的CT技术理论授课次数达9次(按要求每家医院CT理论授课为24学时,共8次课,每次3学时)。实际情况是浙江省人民医院上课10次,即30学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9次,即27学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课8次,即24学时,平均上课时间为27学时,上课老师平均每家医院为3.7人。在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方面,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操作各种CT机,包括螺旋CT、双源CT等,对各种不同的扫描方式也有了较好的掌握。同时,他们也都有充足的时间学习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据统计,每个研究对象在该研究项目结束时独立完成的CT检查项目和数目平均值分别为:颅脑64例,颈部18例,脊柱47例,胸部55例,腹部53例,盆腔 32例,其它部位38例。18个学生中,有16位对各部位CT操作个数超过了该项目所要求达成的目标,只有2位学生的CT检查操作个数在某个部位的数目没有达标,其中一位是在其它部位扫描部分只完成了28例,完成率为93%,另一位学生,腹部CT扫描操作只完成97.5%。通过参加本研究项目,每个学员基本上都掌握了CT检查的扫描技术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独立完成CT技术工作。
在就业方面,经过学校推荐和用人单位考核,18个学生已被医院全部录用,就业率达100%(相比较没有参加此项目的学生的就业率为85%)。其中大部分(12人)被接受培训的三级甲等医院直接录用,另有3人被县级医院录用,还有1人被市级医院录用。上述人员工作3个月后,本研究团队人员对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技术能力进行了专门调研和走访。医院医学影像科对这部分人员的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在CT技术操作方面,都一致肯定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CT扫描技术能力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力。同时,这几家医院的医学影像科也都表示,希望学校以后能更多地向他们输送类似的具有较强CT技术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以满足他们对CT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些都说明了此项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4 小结
我们的实践表明,院校合作培养CT技术特色实用人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紧缺、有特色、实用型CT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种目标明确、时间短、成本低、效益高的人才培养的好方法,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CT技术人才,院校设备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共享[1-2],有利于降低对CT技术人才的培养成本,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紧缺、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CT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1]王学梅,周玉玲.院校联合办学模式的护生临床见习带教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7:2795.
[2]郭素华,王二丽,付达华.践行工学结合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2):1185.
The cooperation training of model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s for practical talent with CT technique
HUANG Guanghui1,XU Xiufang1,YUAN Jianhua2
(1.Zhejiang Med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53,China;2.Zhejiang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14,China)
Through co-operation between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s to train CT technician is a new CT technician training mode.This kind of co-operation can make the resources used more efficiently and make the cost of CT technician training low.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image technology in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co-operation between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s;CT technician;training
G642.0
B
1672-0024(2014)03-0010-03
黄光辉(1959-),男,浙江萧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