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2014-02-04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监护室儿科医护人员

曾 慧

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曾 慧

目的 研究儿科重症监护室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实施护理后的恐惧、焦虑程度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恐惧、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恐惧及焦虑程度,促使患儿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心理护理;儿科;重症监护室;临床应用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中相对特殊且重要的科室,在ICU治疗的患者均为病情严重、疾病恶化或病情变化迅速者,进入其中的患者是不允许家属陪护,再加上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使其心理上易产生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1],均对患者的病情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笔者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200例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男108例,女92例;年龄在2~14岁,平均为(7.9±2.6)岁;将所选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昏迷及无认知能力患儿的护理 对于昏迷及无认知能力的患儿,护患关系主要为主动-被动模式,此时患儿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护士要有耐心,如母亲般的照顾患儿,在进行各项检查前要将其视作具有认知能力的儿童,详细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同时提升自身技能,将操作过程中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降至最低,竭尽所能避免意外伤害[2]。

1.2.2 分离性焦虑患儿的护理 若患儿存在分离性焦虑症状,护士应对其搂抱、抚触,给予身体接触,也可使用玩具及其感兴趣的物品来缓解患儿内心的焦虑,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等,这样可以带给患儿正面情绪体验,有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对于婴儿来说,抚触能够促进其睡眠,缓解疼痛,增加体重,促进神经系统发育,降低哭闹时间,提升免疫力。而对具有较强认知能力的患儿,护士要认真向其讲解操作原因,解释其与父母分开及打针输液是为了治病,待病情好转后就可以与父母团聚,可向有认知能力的患儿讲述童话故事,以此给予安慰[3]。护士在与患儿沟通时,应保持态度和蔼、温柔亲切,用母亲般的情怀面对患儿。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儿童可进行语言沟通,谈论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趣事,能较快地拉近彼此距离,对患儿的心理进行正面影响,降低其恐惧和陌生感,如情况允许可向患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多鼓励患儿,使其能够正确面对疾病,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4]。

1.2.3 异常行为及心理患儿的护理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患儿的攻击行为及恐惧心理进行缓解,对于反抗和害怕打针的患儿,护士应给予理解,同时向其解释输液的目的,使患儿了解输液是为了早日恢复健康,而不是由于做错事惩罚自己,完成操作后要表扬、鼓励患儿,提升其治疗疾病的主动性。

1.2.4 心理护理 因大多数患儿害怕陌生人,不敢与医护人员讲话,护士应主动与患儿沟通,询问患儿有无需要,对其提出的要求给予尊重,鼓励患儿开口说话,有要求应勇敢提出,使其早日适应病房环境[5]。一些患儿担心疾病不愈而死亡,因而心情抑郁,护士要多向其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加其治疗的信心。

1.2.5 住院环境 患儿进入ICU后易感到被束缚,在这个单调狭小的空间内,常会出现孤独感,当疾病发作时易出现恐慌、烦躁的情绪,因而要为患儿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床上用品清洁无污渍,护士进入病房后动作要轻柔,可适当为患儿布置病房,增加病房内的色彩,可选择暖色系的窗帘及一些安全适当的玩具,尽量让患儿感觉到温暖。

1.2.6 患儿家属的护理 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孩子患病后家属尤为恐惧、焦虑,而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其情绪可以转移到患儿身上,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产生直接的影响[6]。因此,护士要提前告知患儿家属,重症监护室不允许家属陪护,且住院费用较高,使其做好思想准备,避免因家属情绪变化而影响患儿。当家属询问患儿情况时,护士要正确面对,给予安慰,遇到行为和言语过激的家属,护理人员要给予理解,先选择忍让,同时与其负责医生联系。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观察组100例患儿中,86例(86%)患儿恐惧、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对照组100例患儿中,54例(54%)患儿恐惧、焦虑程度明显降低,经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 96.3%,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 7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病情多较为危重,护士的工作量大,在护理方面可能缺乏心理护理,再加上患儿需要进行很多侵袭性检查,身体需要承受多种伤痛,且无家属陪伴,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会产生不良的应激行为,对患儿的康复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儿科重症监护室不允许家属陪护,对患儿来说医护人员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医护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不但要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监测,同时还要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7]。患儿患病后多表现为心情不好、孤独害怕,这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部分患儿对医护人员时态度不好,护士仍需微笑服务,鼓励患儿战胜疾病。

综上所述,通过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儿的恐惧及焦虑程度,促使患儿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治疗,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1] 王晓萍,黄海英,梁羚.新型护患沟通桥梁在ICU沟通中的应用[C].湖南:第8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2] 孟祥惠,王红利,张媛媛.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C].北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9.

[3] 李赫宇.针对 ICU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C].哈尔滨: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09.

[4] 杨素倩.综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C]. 哈尔滨: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09.

[5] 唐欢.环境对 ICU患者的负性影响及护理干预[C].贵阳: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0.

[6] 吴玲玲.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预防工 CU紧张综合征中的探讨[C].北京: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2010.

[7] 李少鹏,董蔷,于燕,等.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C].昆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2010.

R473.72

A

1673-5846(2014)05-0166-02

武汉市心理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

猜你喜欢

监护室儿科医护人员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圆梦儿科大联合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