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2014-02-04
▶蔡恩泽:非税收入大幅飙升值得警惕
(《每日经济新闻》2014-10-22)
国家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高低,意义非同寻常。如果国家通过征收依据的法律层次较低的行政事业收费、罚款、摊派等取得收入,国家的征收行为则趋于专断,以致反复无常而不尊重私人财产权,影响政府的公众形象。非税收入没有税收那种严格管理的机制,在资金运作上存在许多漏洞:一是多头管理,财源分散,全民财富化为部门利益,颇受坊间质疑的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那么高,就是因为有厚实的非税收入作铺垫;二是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资金流向一头雾水;三是“一支笔”滥权,为所欲为;四是审计软肋,审计本身吃财政饭,腰杆不直,难以履行监督职责。要从根本上克服非税收入大幅飙升,必须改革官员考核任用制度,勿以一时政绩论英雄,要看其发展实体经济、培植财税根基的功力,以抑制地方政府“创收”的政绩冲动。(作者为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文风:国际油价下跌给中国经济将带来什么
(《证券日报》2014-10-22)
油价下跌不仅仅对普通消费者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对中国经济而言,作为原油消费大国——中国经济因国际油价下跌形成的利好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油价下跌将降低中国原油进口成本,增加原油战略储备。二是油价下跌对交通运输业、农业等多个行业和产业将带来实质利好。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刺激经济增长。高油价对于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体而言无疑是弊大于利。对中国经济而言,国际油价下跌使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迎来机遇期。
▶预决算公开不可缺“解疑释惑”环节
(《新京报》2014-10-18)
要保证预决算公开“解疑释惑”不落空,得有硬性制度保障才行。也就是说,应当在相关法规制度上,明确“解疑释惑”的方式和程序,同时,对于那些不积极履行义务的部门,应有相关罚则。应当说,与民众沟通互动,这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在于,我们拿什么约束相关的政府部门,让其认真履行“解疑释惑”的义务。因此,要保证预决算公开“解疑释惑”不落空,得有硬性制度保障才行。也就是说,应当在相关法规制度上,明确“解疑释惑”的方式和程序,同时,对于那些不积极履行义务的部门,应有相关罚则。在预决算公开上,我们多强调“应当公开”,但现在看来,在法定程序上明确“如何公开”,其实是更关键的问题。
▶张茉楠:全面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上海商报》2014-10-22)
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18个季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周期。但从全球范围看,高增长之后的“增速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事实上,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为什么不为?中国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意味着必须刺破过去GDP导向下盲目吹起的泡沫,挤出经济增长的水分。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去杠杆”、“挤水分”的过程从未停止过。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经济增速放缓恰恰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经历的代价,以及迈向新增长模式的开始。(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反腐正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有利契机
《北京青年报》2014-10-18)
为避免国企高管降薪产生“刺激腐败”效应,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国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一方面对具有党政官员身份的国企高管的薪酬进行限制,防止其失范失控恶性膨胀,并对有关薪酬的违规违纪行为严加惩处。另一方面,对部分逐步淡化党政官员身份、退出领导干部管理序列的国企高管,以及那些从市场上招聘、不具有党政官员身份的职业经理人,薪酬待遇要实行分类管理,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因薪酬管得太多太死,影响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经营创新活力,避免出现“低薪促贪”的不利局面。国企反腐与国企改革实现有效对接之时,也将是国企改革全面落实到位之日,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可望形成“以国企反腐深化国企改革,以国企改革保障国企反腐”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