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用好土地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02-03磐安县国土资源局郑叶飞郑俏俏
磐安县国土资源局 郑叶飞 郑俏俏
用活用好土地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磐安县国土资源局 郑叶飞 郑俏俏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原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是新形势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包含的不同工作内涵。改革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前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新目标,制订新政策,多措并举,特别要用活、用好土地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城镇化建设面广量大,工作难度高,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仅受土地、规划、项目资金等政策因素的制约,还受老百姓思想观念、干部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
1.城镇布局规划不合理。城镇布局受地理条件、人口密度、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城镇布局密度高,西部和北部地区城镇密度低,平原密度高,山区密度低,城镇化建设水平也一样。集镇布点与行政区划直接相关联,一般一个乡镇一个集镇规划,容易导致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土地和资金浪费,不利于城镇人口的集居和城镇蛋糕的做大。
2.城镇建设特色不明显。现有的城市和集镇规划建设档次不高,特别是集镇,规划、建设的特色不明显,城镇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关键在于对城镇规划定位不准确,依托什么来发展城镇不明确,对未来的规划前景估计不足,对城镇的地理条件、人文景光、历史文化等城镇内涵了解、挖掘、利用的不够,照搬照抄、随意借鉴现象严重。
3.城镇老区改造建设力度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城镇面积都几倍扩张,新区现代化式规划建设,道路、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齐全,高楼林立,硬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功能健全,一派现代化景象。而在城镇耄区,道路拥挤、房屋低矮、破烂,脏、乱、差现象严重,闲置房多,低效用地严重,新老城区对比差异太大。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怕房屋拆迁,再加上老区改造政府没有经济效益,缺乏工作动力,同样的工作量建设一个新区成效明显的多,以至于城镇老城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了。
4.城镇产业发展优势不强。一个城镇的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必然会促进城镇的快速发展,也会有效体现城镇的规划、建设特色。如义乌的小商品集贸交易市场产业,直接促进义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也以中国义乌小商品城来命名。可多数城镇由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特别是部分集镇区位优势不强、商贸没有形成规模、工业产业优势低下、农业产业化不明确,导致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力度不大,城镇建设发展的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
5.农村入居城镇居民在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宅基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村民进入城镇务工,并长期居住,成为城镇“居民”。尽管他们已在城镇购买了住房,并长期安家落户,但大多数人在农村仍有一处以上房屋的宅基地,而且大多数是长年闲置的。其中一部分在实施旧村改造时,基本上都是地基安置回去的,建成的新房也是闲置着的,存在着浪费土地现象。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存在两头规划建设用地现象,无形扩大了城镇和村庄的用地规模,浪费土地资源。
6.城镇居民享受待遇存在二元化标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城镇居民与城镇本地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上标准不一样,退休后的养老待遇也不一样。如城镇本地居民允许补交城镇养老保险金,可农村进城落户的居民就不允许补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也一样存在两种标准,农村居民只能在原农村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同样是失地农民,城镇区的都是政府征收土地,可以列入政府补贴的失地农民保险,而农村居民在老家新农村建设征用土地,“征用”主体是村集体,却没有列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补贴范围。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对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寻求对策,切实落实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1.调整行政区划,做大城镇蛋糕。一个乡镇一般规划建设一个集镇,地址都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城镇范围和人口偏小,做不大城镇规模,直接制约城镇的发展,因此调整行政区划十分必要。如磐安县的19个乡镇行政布局应调整到9个,把10个乡合并到9个镇范围,充分发挥以镇带乡的作用,既能拓展集镇发展空间,提高人口的集居功能,又能有效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集中投入,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
2.深化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是龙头,规划是蓝图,规划是城镇建设的模型。要充分认识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引领、指导作用,认真修订城镇总体规划和县级村庄布局规划及片区详细性建设规划,要做大、做强城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及特色文化村建设规划,加大整体搬迁村庄和萎缩性村庄的管控,切实促进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居,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空间的保障能力。要树立规划超前意识,敢于花大钱修订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规划特色,体现依山就势,加强对人文景光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生态化城镇建设,努力做到编制一个具体规划,建设一个城镇景点和亮点。
3.强化产业发展,提升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产业集聚发展是当今发展的趋势,支柱产业的发展既能带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又彰显城镇建设发展的特色,反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同样也能促进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规划建设、用地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都与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支柱产业规划、培育和建设,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达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双驱动,效益的互利互补;要以产业发展来振兴城镇,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4.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切实加大城镇老区的改造力度。国土资源的保障与保护是辩证统一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为了保护这个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们必须依法用地、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加强土地的高效利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特别要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要严格执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的减少相挂钩政策,严格执行用地占补平衡政策。在这基础上要加大挖潜盘活工作力度,落实措施,切实加大城镇老区的拆迁改造力度,整治老城区的脏、乱、差现象,提高老城区的城镇建设品位,改善老城区居住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城镇新老城区的均衡发展。
5.出台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效率。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居,必然会带来农村大量房屋宅基地的闲置。如何让进城落户的城镇居民退出农村的宅基地,政府应制订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他们自觉退出农村的宅基地,由村集体重先安排给其他住房困难农户使用或予以宅基地复垦,大力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从而达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的目的。用活、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宅基地流转既可以由村集体统一收购,也可以由农户置换给本村的其他住房困难户使用。同时县人民政府应出台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政策,让农村居民自行选择宅基地流转方式,主动退出农村宅基地,有效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有效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效率。
6.建立体制机制,努力实行城镇居民待遇的均等化。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才能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深化改革,出台各类政策,如推行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等制度的改革、让城镇不同性质的居民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待遇,特别是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子女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户籍管理上应取消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之间的区别,实行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统一管理。在交通事故理赔等方面应取消不平等的赔偿标准,切实维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应有的尊严,创造公平、和谐、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公平做到名符其实。加大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化建设投入,不断拓展和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市城镇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切实提升城镇居民文化素养,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扶持,必须落实工作举措,特别要用活、用好土地政策,建立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还要发动社会组织。形成工作合力,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