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三”模式:湖北沙市社区减灾工作的新探索

2014-02-03刘树生

中国民政 2014年6期
关键词:三个三防灾减灾

刘树生

“三个三”模式:湖北沙市社区减灾工作的新探索

刘树生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十二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坚持“预防为主、防救并重”的思路,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沙市特色的“三个三”社区减灾工作模式,成功创建了11个市级、7个省级、7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一、健全三支队伍 依托社会力量抓减灾

一是以社区居民楼栋为单位,依托“一长三员”队伍抓减灾。沙市区在开展社区减灾工作中,注重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热情,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指导社区建立“一长三员”机制,在每个楼栋设立了一名楼栋长、一名灾情信息员、一名隐患排查员和一名疏散引导员,重点负责楼栋日常巡视、信息报送、隐患排查处置和应急疏散引导工作。目前,全区共组建楼栋“一长三员”队伍8634人,由社区统一制作公示牌,在各楼栋醒目位置悬挂,公开其姓名、职责和联络方式,确保了社区减灾“工作范围全覆盖、信息收集无缝隙、隐患排查无死角、问题处置无漏洞”。

二是以社区网格管理为基础,依托网格管理员队伍抓减灾。近年来,沙市区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53个社区划分为348个网格,并为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在开展社区减灾工作中,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员与居民接触频繁、沟通及时、信息掌握准确、反馈情况到位的岗位优势和“社管通”信息终端的快捷办公优势,网格管理员做到了心中一本账、情况一口清,把安全宣传、隐患排查、灾害治理等工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实现了社区减灾“工作延伸到末端,隐患排查到角落,信息公示在社区,问题化解在网格”。

三是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平台,依托志愿者队伍抓减灾。沙市区注重引导居民群众传承“沙市老姨妈精神”,大力推广“彭国珍志愿者服务队”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对热心社区服务、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实行星级管理。目前,全区已组建治安巡逻队、义务宣传队、应急救援队、医疗护理队等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小分队100多支,登记在册的志愿者2万多名,他们活跃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先期处置、互助救援等减灾救灾一线,发挥着积极作用。各社区相继组建15分钟义务便民服务队,并在各楼栋前挂牌公示服务队员联系电话。2012年除夕下午,荆襄河社区一位孤寡老人家里因电线短路,造成用电中断,接到求助电话后,志愿者不到10分钟就赶到老人家中,很快排除了故障,恢复了用电。

二、建立三项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推减灾

一是建立社区灾害风险治理机制。沙市区建立了“一统三查”的灾害风险排查制度,即区减灾委统一制定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的内容、标准和实施步骤,并组织业务培训;排查工作按社区楼栋“一长三员”自查、社区工作人员复查、区民政部门和街道组织核查的步骤进行,确保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无遗漏。针对查找出的灾害风险隐患,各级建立台帐式数据库,逐一标明隐患地点、隐患类型、防范措施和整改治理责任人,并公示到每一个网格、每一座楼栋,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区灾害风险数据库共录入灾害风险点2132处,已整改消除758处。

二是建立社区减灾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健全区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民政部门牵头作用,加强成员单位的联动,定期分析社区减灾工作形势,研究修订减灾应急预案,合力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安监部门定期对辖区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电力部门不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居民用电安全知识讲座,消防部门定期开展防火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公安部门组织推行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各社区增设视频监控探头500个。民政、教育、卫生、交通、科技等21个部门各司其职,会同街道、社区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组织避灾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帮助社区夯实减灾工作基础。

三是建立社区减灾宣传教育机制。沙市区十分注重创新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消防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打造“防灾减灾宣传一条街”,设立减灾宣传栏和橱窗,印发防灾减灾知识手册,把防灾减灾知识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积极构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平台,形成了社区减灾人人参与、家喻户晓的良好氛围。注重市民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行动,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防灾减灾辅导课程,每周给孩子们上一堂安全知识课,通过教育孩子、影响家长,增强全社会减灾意识。各社区还利用开办的“四点钟”学校,指导辖区下午放学的小学生自己动手创办防灾减灾手抄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落实“三大举措” 夯实工作基础保减灾

一是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社区灾害应对能力。沙市区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社区消防安全、突发大面积停水、食物中毒、突发疫情、公共设施安全事件、液化气泄漏等12种突发事件应急救助预案,绘制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流程图,构建了社区、楼栋、家庭三级应急组织网络;针对各类灾害特点和不同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灾害防御和应对能力。全区42所中小学校每周组织师生进行一次防灾演练,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大型防灾演习,提高学生应对火灾和地震的紧急避险技能。各社区主动邀请消防、供电、卫生、安全生产等部门,组织居民群众开展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和防火、防天燃气泄漏的自救演练,普及自救互救常识和提高应急能力。区应急救援大队不定期组织城区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商户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密集场所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强化脆弱人群帮扶,增强减灾工作的针对性。沙市区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把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作为社区减灾工作的重点,实行“一对一”关爱服务。目前,全区已为1.5万名残疾人和9000多名高龄、孤寡、空巢老人等脆弱人群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走访慰问。社区志愿者进行对口帮扶,结对情况进行公示,平时负责帮助脆弱群众家庭开展隐患查排,应急时负责帮助其疏散处置。朝阳路等社区专门设立了“温馨管家”专柜,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残疾居民家庭,集中管理有关物件、证件和票据;有些社区还开设五元老年食堂,方便辖区老年人集中进餐,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既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又减轻他们遭受灾害的风险。

三是强化避难场所建设,夯实社区综合减灾基础。沙市区通过在政策上优惠倾斜,在资金上以奖代补,按照“一专多能、综合利用”的原则,采取“挂牌确认、改造新建”等方式,积极推进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辖区内公园、体育场馆、学校等现有场所,挂牌确认了45个避难场所;将利用人防工程,新建城区避难场所3.5万平方米。每个避难场所明确具体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划分指挥协调区、转移居民安置区、救援物资供应区和医疗救助区。同时,全区还投入400多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在社区设立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和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室,配备和存储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生活类救灾物资;在居民集中区域安装应急指示牌和示意图,明确疏散路径、通道;将辖区4家大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确认为定点应急救助医院和社区应急救助医疗点;与5个大型超市、32个中小型超市签订协议,提供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充分发挥了防灾减灾社会参与作用。

(作者系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省减灾委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三个三防灾减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履行主体责任“三个三”来引领
正通煤业打造“三个三”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三个三”:为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添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