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多措并举加快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4-02-03张苏平刘昊宸
张苏平刘昊宸
03多措并举加快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苏平刘昊宸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文化背景、社会氛围、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不快,影响不大,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应当多措并举加快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公益慈善的法制建设。制订和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公益慈善事业办法、规定、实施细则以及捐赠制度等地方性法规,优化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一是落实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等优惠政策,激发法人单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民众的奉献热情;二是明确规定慈善资金从财政公共账户中撤出,鼓励公益资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财政运作、银行存款、委托投资、固定资产投入等形式,确保公益慈善资金保值、增值,并通过“留本用息”的办法,尽快做大慈善蛋糕,增强慈善组织自身造血功能,提高慈善救助能力;三是明确公益慈善机构管理人员资质和数量,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
(二)推动公益慈善的文化建设。公益慈善文化涉及公众的道德觉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身体力行、积极引导,大张旗鼓宣传慈善,理直气壮支持慈善,大力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同时在各类媒体开辟慈善文化专栏,普及“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弘扬乐善好施的公益精神,增强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轻行政机关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合理的摊派,全面拓宽募集资金渠道。
(三)强化公益组织的自身建设。培育发展各类慈善组织,提高公信力。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政府给予指导和协调,培育发展区域慈善组织,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促进地区慈善组织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政府要引导公益慈善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慈善组织募集资金的能力,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此外,要充分认识到志愿者参与的重要性,建立地区性统一的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者规模、数量和质量,强化分类建档、持证上岗、规范督导、服务记录、保障激励等制度建设,扩大慈善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降低运行成本,确保公益慈善工作做实、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