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强国视角下的中国专利数量
2014-02-03周胜生
周胜生
论知识产权强国视角下的中国专利数量
周胜生
在深入解析中国专利数量之后,具体分析中国专利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国专利制度的特殊性,对中国专利数量不应简单从总量上进行统计和评判,而应当根据专利类型分别进行。当前我国发明专利数量仍然不足,在关注质量的同时应当加强数量积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很大,但还有待通过量的积累进一步促进质的飞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以使专利数量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知识产权强国 专利数量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引 言
过去十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度增长,三种专利申请总量平均年增长20以上。2013年三种专利申请总量达237.7万件,授权总量达131.3 万件。
针对中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国内外媒体纷纷对中国庞大的专利数量提出质疑。2012年欧盟商会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专利数量过大,数量增长大于质量增长,中国专利政策与实践阻碍了创新,而不是促进创新。a中国欧盟商会:《创新迷途:中国的专利 政策与实践如何阻碍了创新的脚步》,http://www.docin.com/p-658446242.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7月5日。该报告甚至还预测,2015年中国专利年申请总量将达到37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0万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60万件。
面对质疑,国内有学者指出,对于中国专利数量应当辩证看待,中国专利庞大的数量有其研发基础,并提出发明专利数量不多的观点。b朱雪忠:《 辩证看待中国专利 的数量与质 量》, http://www.cipnews.com.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919,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7月5日。今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013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尽管是专利大国,但并不是专利强国,与专利强国相比,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和核心专利相对比较少,并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思路。c申长雨:《中国非专利强国 原创型核心专利较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4-22/609079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7月5日。然而,虽有学者正声,领导正言,但国内外对中国专利数量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
当前我国已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保有足够数量的专利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必经之路。下面就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专利数量以及发展对策作进一步探讨。
一、几组概念辨析
在具体分析中国专利数量之前,有必要先辨析几组概念。
(一)专利与专利申请
说到专利,首先要分清“专利”与“专利申请”的概念。前者是一种权利,后者是申请人希望获得专利权而单方面提出的申请,表述为“专利申请权”。只有在通过国家依法审查,符合法定形式要件和实体要件并缴纳相应费用,并由国家法定行政机关(例如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并公告后,专利申请权才成为专利权。
(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我国现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采用初审制,在授权前只对其形式要件和部分实质性缺陷进行审查,不审查其创造性。与发明的实质审查制相比,这种审查方式相对简单,审查周期短,申请人可快速获得专利权。由于我国对发明专利申请采用实质审查制度,因此虽然申请量很大,但授予的发明专利权并不多。
世界上近八十个国家或地区有实用新型制度,大多数采用非实审制或注册登记制,并且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仅称为“实用新型”,不称其为“专利”,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将其称为“专利”、“小专利”或“短期专利”等。国际上“专利”(patent)一词与我国的“发明专利”才是相对应的概念。
(三)专利质量与技术难易程度
从专利审查角度看,权利要求边界清晰、保护范围适当,并且权利稳定的专利就是高质量的专利。高质量的专利不一定是技术高超的专利,相反对于某些技术看似简单的专利,但具有显著的甚至是普通技术人员意料之外的技术效果、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仍然是高质量专利。
(四)专利价值与专利转化率
专利的价值源自于创新的价值,价值实现方式不仅限于转化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是否将某件专利投入应用完全取决于其是否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专利的价值除了用于直接保护自身产品不被侵权外,与他人进行交叉许可、对他人产生专利威慑使其不敢侵权或不敢提起诉讼均是专利价值的具体体现方式。
近年来,由于我国专利申请量迅猛增长,国内外一些媒体经常批评我国“专利数量多、质量低”、“转化应用率低”等。这些说法显然是一种笼统的、不准确的表述,是对上述概念的误读。只有理清了这些概念之后,不同国家之间针对相同或类似类型的专利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二、中国专利数量解析
如上所述,中国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其中前一种专利与后两种专利采用不同的审查制度,两者授权条件相差较大。因此,对待中国专利数量应当具体分析。
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1.5万件,2013年增长到82.5万件,平均年增长率约27。2013年授权20.8万件,占当年美、日、欧、韩、中五局全部授权95.7万件的22。2013年全球有效发明专利量接近1000万件,其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约100万件。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3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第73页。从这些数据看,虽然中国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迅猛,但授权的专利数量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从申请到授权有一段时间滞后、大批审查人力投入京外中心建设,导致用于审查的人力不足和近年来提高授权质量措施所致。
截至2013年底,中国每万人拥有专利4.02万件,与2012年的日本(105件/万人)、韩国(96件/万人)和美国(36件/万人)差距甚远。考虑到中国农业人口众多,仅从产业从业人数计算,我国三大产业平均发明专利密度仅为13.5件/万人,而2004年~2008年美国产业平均发明专利密集度为255件/万人e国 家 知 识 产 权 局 规 划 发 展 司 : 《 中 国 区 域 产 业 专 利 密 集 度 统 计 报 告 》 , 第 36 页 , http://www.sipo.gov.cn/tjxx/yjcg/ zgqycyzlmjdtjbg.pdf,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7月5日。,差距非常明显。此外,在全国3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12年申请了发明专利的企业有2.3万家,仅占6.9,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有1.2万家,仅占3.6f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报告》, 第3~4页,http://www.sipo. gov.cn/tjxx/yjcg/gyqyzlhdyjjxyzkbg.pdf,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7月5日。,在上千万的小微企业中,大部分仍然处于零专利状态。从科研人员来看,2012年我国研发人员达324.7万人,占全球总量的29.2,居世界之首,但人均专利授权量仅排第3位。从这些数据进一步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从事科研人员和企业众多,但无论发明专利申请量还算授权量均很少。
进一步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组成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来看,2008年~2012年,我国共授权15万件发明专利,年增长率达26。g国 家 知 识 产 权 局 规 划 发 展 司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总报告》,第7页 ,http://www.sipo.gov.cn/tjxx/yjcg/ zlxxxcyfmzlsqtjfxzbg.pdf,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7月5日。虽然我国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总量是国外在华企业专利总量的2倍,处于优势地位,但国内权利人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明显不足。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仅有六七家国内企业处优势地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企业所获得的专利权总量一直少于国外在华企业,国内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在权利维持时间上,截至2012年,国内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5~7年,而外国在华专利维持平均年限是8~9年。在这些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权利人专利维持时间10年以上的仅占5.5,而外国权利人专利维持时间10年以上的占26.1h陈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http://www.npc. gov.cn/npc/xinwen/2014-06/23/content_1867906.htm,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10月5日。。
近年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增长迅速。2009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分别为31万件和35万件,授权分别为24万件和34万件,到2013年申请量分别增长到89.2万件和66万件,授权量分别为66万件和43万件。在其他主要国家实用新型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授权均大幅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均达30以上,至2012年,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年申请量均占当年全球总量的90以上,外观设计专利年申请量均占全球总量近70i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3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第83页。。虽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庞大,但国内专利权人的这两种专利维持时间平均分别只有3.1年和3.3年。
三、中国专利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开幕式上所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火种。在当今国内和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巨大的创新需求决定了中国专利数量的快捷增长。
自进入21世纪后,以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势头逐步显现,知识经济时代初露端倪。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适时提出了创新型国家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不仅要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更要加快和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三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自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后,国家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投入从2002年的2671.5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0, 298亿元,年增长率在15~20。截至2012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1.98,位列世界第三,进入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进一步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不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创新、创新、再创新成为我国科技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激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我国提出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就是要服务于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升创新主体的专利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专利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就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是国内企业一种自我适应的表现。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加强,在中国企业刚刚尝试“走出去”时,国外公司很早就在中国进行专利跑马圈地,产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同时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维持较大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而且不断加强专利保护,特别是美国借助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法院两个体系,不断加强对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外国企业进行专利打压并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并纷纷拿取专利武器,首先在国内大量申请专利,一旦在国外遭遇专利打压时以便能够在国内市场上对在华外国企业进行反击。
四、辩证看待中国专利数量
针对中国专利多与少的问题,本文认为不应简单根据总量下结论,应当分析每种专利面临的主要矛盾,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评判。
对于发明专利,虽然申请量快速增长,与其他国家相比总量较大,但由于我国有庞大数量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众多的研发人员和巨大的科研经费投入下,大量的创新成果需要专利保护,巨大的市场需要专利保驾护航。无论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当前的数量仍显不足。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发明专利太少,而不是太多。因此,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发明专利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在提升专利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加专利数量的积累。没有足够数量的积累,谈不上质量的飞跃。
2013年,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达到创记录的89.2万件,每万人接近7件,这一数量接近德国20世纪70年代水平,但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曾达到17件/万人)和90年代的韩国(曾达到14件/万人)水平。虽然目前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均量低于其他国家曾经的最高水平,但由于下面的原因,仍然频遭非议:(一)由于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采用初审制,授权门槛低,一旦申请被授权,在没有被无效的情况下,权利人仍然可以正常行使权利,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可能造成干扰;(二)一些地方为片面追求专利数量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激励政策,导致少数申请人出于非正常利用专利制度目的提交申请,专利申请质量较低;(三)我国人口多,虽然人均申请量不高,但绝对量大,在世界每年申请总量中占据绝对优势;(四)大批专利的生命周期过短,专利的社会价值没有充分显现。因此,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很大但质量相对不高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本文认为,这两种专利制度设计总体上符合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对于普及专利知识、提升专利意识和激励创新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出现上述矛盾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没有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盲目追求数量,没有将数量的积累与促进质量的飞跃相结合。
在中国,由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也均称为“专利”,一些机构或学者在计算专利总量时经常不加区分地将其与经过实质审查的发明专利合并统计,而这两种专利由于仅进行初审,数量庞大、质量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中国专利,特别是对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的错误认识。
五、建议
中国的专利制度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现行的专利制度才三十年,在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不仅需要足够数量的高质量专利作为支撑,同时还要求专利制度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不能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之外,也不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服务于创新主体,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前面的分析,对中国专利数量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调整政策导向,加强对低质量申请的监控,使专利申请回归制度初衷。专利政策应当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创新能力相适应,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创新,甚至可能阻碍创新。一些地区专利申请的异常增长与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激励政策、片面追求数量排名和考核指标有关,还有一些地区将未经实审的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简单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甚至职称评审等关联,这些做法鼓励了申请人盲目提交专利申请,违背了创新规律,催生出了大量创新性极低的专利申请。对此,专利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应当引导地方调整与专利相关的各类政策,同时加强对低质量的专利申请的监控和审查,向社会传递正向信号,例如2013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和2014年10月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一方面要规范专利申请,提升专利质量,同时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强专利保护意识和能力。
其次,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并加强专利保护力度,激发专利创造活力。专利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创新的质量,没有创新,再漂亮的专利申请文件也是空中楼阁。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科研人力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当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另一方面应当集中力量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今后国家经济、科技长远发展的领域重点突破,例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还应当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专利保护力度,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激发创新者的创新活力,从而创造更多优质专利。
第三,做好专利数量布局,提升专利效用。要更好发挥专利效用,良好的专利布局非常关键。当前我国专利创造整体能力仍然偏弱,在这种情况下,“数量布局、质量取胜”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家层面看,应当及早研究国外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深入分析行业或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并结合区域或行业发展规划,做好行业专利数量布局和区域专利数量布局。从企业层面看,一方面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变化,做好核心专利与外围专利布局,另一方面根据企业产品预期销售市场,提早做好海外专利布局。2012年我国向国外共申请发明专利16, 145件,获得3307件发明专利,这个数量与在本国局提交庞大数量的申请以及我国企业在国外庞大的市场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我国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海外专利布局将是一个重点。
结 语
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视角下的中国专利数量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发展对策。由于中国专利制度的特殊性,对中国专利数量不应当从总量上简单对比,而应当根据专利类型分别统计和评判,深化对中国专利数量增长内因和外因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专利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让专利数量的增长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9日在中国院士大会上指出,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j习 近 平 在 中 国 科 学 院 第 十 七 次 院 士 大 会 、 中 国 工 程 院 第 十 二 次 院 士 大 会 上 的 讲 话 , http://news.china.com/zh_cn/ domestic/945/20140610/1855137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7月5日。要掌握核心技术唯有不断地自主创新。当前中国专利政策和实践应当主动契合国家自主创新需求,重点布局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出数量占优、质量上乘、社会效益显著的专利,让专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专利数量,尤其是发明专利数量进一步增长,质量稳步提升,专利价值日渐显现,企业专利方面的研发投入将计入GDP统计,中国专利数量将不再成为被质疑的焦点,知识产权强国指日可待。
After in-depth analysis of China's patent quantity, this article specifi cal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rapid growth of China's patent quantity and its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a patent system, it shouldn't be simply accounted and evaluated by the total amount of China's patents, but should do i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ent type respectively. At present, China's invention patent quantity is still insuffi cient. We should strengthen quantitative accumulation when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The number of utility models and design patents is great, and the quality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ccumulation. Finally, aiming at these questions, this article propose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able the patent quantity increas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owerfu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quantity; invention patent; utility model patent; design patent
周胜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新型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