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国有石油石化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分析*
——以2011、2012年报告为例

2014-02-03赵心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审验中海油指南

赵心宇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从国务院层面正式认可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于央企的重要性。该通知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规定了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实现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该通知是首次以国务院下属机关名义对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了要求。

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大多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中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

作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中领军的中央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下文中简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属于与国民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的行业,作为资源开采、提炼型行业,相比信息及金融保险行业等,对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明显高于后者,那么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三大石油石化企业是否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了职工权益、减少污染保护了环境、充分支持了社会公益事业?是否能够处理好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目前,我国对于石油石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国内企业报告与国外企业报告的对比等方面,对于国内企业报告的研究,或由于撰写时间较早无法全面反映企业报告的最新进展与问题,或由于视角不同,不能从其他方面反映报告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为此,笔者通过比较三家企业2011-2012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分析每一家社会责任报告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对于社会责任的践行情况,整理出三家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与实践,旨在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社会责任目标及公司战略、理念与关注点

三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均强调了企业的宗旨、战略与经营理念,但在表述方式上有所差异。比如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副标题“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就是其经营宗旨,在报告中也提及了其核心经营理念;中石化的报告则无副标题,是以六项发展战略详细展示了其企业的理念和战略;中海油报告的副标题是“贡献不竭资源创造美好生活”,通过简单的圆形图标阐述了公司的价值观、理念、战略目标及社会责任观,比中石油及中石化的更为简洁直观。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三家企业都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生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理念。在报告的“董事长致辞”方面,均涉及能源保障、公益事业、员工权益、安全生产,但在表述方式上仍存在一定差异。以报告开篇的董事长致辞为例,中石化2011及2012年报告中将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提供成品油数量、上缴税费金额等数据量化给报告使用者;中海油的报告仅展示了企业开采原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数量指标;中石油则主要提供了一些开采石油、天然气比例份额的数据,着重强调了海外员工权益的情况,由此可见三家企业尽管在大方向上趋于一致,但在关注重点上仍有所侧重。

从社会责任报告的结构与篇幅来看,中石化2011年报告的社会责任实践部分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还阐述了海外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中石化2012年报告内容大为精简,社会责任部分分成了三个章节,相比2011年报告,在运营、提供能源、服务方面的篇幅缩减较多,更多强调的是员工、客户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中石油2011与2012年报告的结构大致相同,但2012年报告,将客户服务的相关内容并入其他章节,不再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说明,且多了三个专题专门阐述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

中海油2011年报告与2010年报告合并发布,其主体结构分为“安全管制、安全与环保、员工和奉献社会”等四章节,2012年报告与此前报告结构大致相同,只是个别章节名称有所变动。

二、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依据与指标对比

从编制报告的参考依据来看,三家企业均选取了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此外在不同年度还参考了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国际石油行业环境保护协会 (IPIECA)和美国石油学会(API)联合发布的《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第二版2010年)》等较为通用和权威的标准,有较高的可读性与横向可比性。此外,其中两家企业选取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 (CASS-CSR2.0)》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 (2010)》进行编写,由于2011年报告与2012年报告选取了不同的编制依据,因此报告编制的风格与内容存在一定变化,导致纵向可比性相对较差。

比如,中海油2012年报告选取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GRI指南3.1版、《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第二版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 (CASS-CSR2.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 (2010)》作为参考依据进行编写。中海油2010-2011报告仅选取了GRI的指南与全球十项契约。由此可见,除了GRI指南是共同的参考依据,不同年度参考的编制依据差距过大导致纵向可比性不强,不利于预期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感受。相比中海油,中石油与中石化的报告编制参考依据较为稳定,在两个年度的报告中均选取了GRI指南、行业可持续发展指南及中科院的编写指南,尽管从编制风格上看,还是有所不同,但纵向可比性明显好于中海油的报告。

此外,令人称道的是,三家企业的报告基本都有报告内容与编制依据的指标对比图,而且非常详细,涵盖了报告中涉及的与GRI指南、CSR指南、ISO26000等依据的详细指标,对于预期的信息使用者而言,还是较为明了的。

三、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方式的比较

为了使报告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从而增强可读性,令预期使用者更为信服,三家公司都采用了定性和定量两种披露方式来进行观点论证或者说明事实,各类图表的运用使报告的结构一目了然,简单明确,各类数据的汇总与分析使得报告避免了大量冗余的文字叙述,既直观又令人信服。在具体内容上则是各具特色。中石化的报告分为三至六个部分对当年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披露,如均涉及了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权益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等,其报告比较有特点的是还专门对海外投资的项目做了海外责任报告的分析 (2011,P74-P78),运用了七个小案例阐述了企业对当地员工的培训,职工权益保障与环境保护情况,而未采用中石油与中石化2012年报告的形式,将海外部分融合到主体报告中。中石油的报告结构上与中石化较为相近,均是在主要的篇章下结合各类小案例进行描述,各类图表与文字叙述并存,可读性较强。中海油的报告与前两所企业报告大体相同,其特色之处在于每个篇章之后都有一个专题式报告 (2012版),分别为践行海外责任、做好世界公民;30周年;挺进深水、开发蓝色国土及延伸LNG产业链、保障清洁能源供应。看完三家企业报告,给人感觉尽管篇章、结构、图表设置等存在差别,但报告内容的同质化较为严重,缺少较为独特的风格并能够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从内容上看,三家企业对于利益相关方的侧重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中石油与中石化更偏重于环境、民众、政府,而中海油的报告除了对上述内容的阐述外,还描述了其他下属关联企业以及相关产品的一些情况,如中海油36-1、力神电池、“富岛”磷肥等,着力描述了中海油试运行品牌管理协同平台的开展。

此外,笔者还着重考察了三家企业对于负面信息的披露。实际上,大多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准则都要求企业“全面”披露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如根据《CSR指南2.0》的编写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体现平衡性、可比性、时效性、可读性和真实性原则。报告应中肯、客观地披露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以确保利益相关方可以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正确的评价。通读报告发现,三家企业除了在图表中反映死亡率、经济损失与事故率外,在部分年份还做出专题详细阐述,如中海油2010-2011报告中提及的蓬莱19-3溢油事故、中石化2012年报告提及的聚丙烯颗粒撒漏事件,相比以前部分央企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上述企业在负面信息的披露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就披露的情况来看,不同企业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中石化的报告在披露撒漏信息时,缺少一些关键的信息,仅仅提及了时间、地点和参与清理的基本情况,与其说是披露,感觉上有“作秀”的嫌疑,其中特别强调中石化清理专项资金的设立,董事长带领公司高管亲自参与清理以及事后香港本地媒体的积极评价,却没有披露撒漏可能带来的危害、污染以及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同时也缺少公司是否因此受到处罚等报告使用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中海油的报告则是详细描述了事故情况、原因、应急处理程序、国家海洋局对于该油田的整顿处理,以及中海油的赔偿等。尽管在负面信息的披露方面,没有中石化报告图文并茂,但可以使报告使用者感觉到中海油的诚意。

四、社会责任报告的外部评价

对于企业责任报告的外部评价与审验,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标准,都没有像萨班斯法案那样明确要求报告出具方必须由第三方进行评价,因此报告是否经过评价完全凭企业的意愿,但经过审验的报告在可信度上势必高于未经审验的报告。在对比过几份报告后,笔者发现,目前企业对于第三方评价与审验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六份报告中仅有中石化2011及2012报告,中海油2012报告附上了由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出具的第三方评价表,该评价表从完整性、实质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读性、创新性等六个部分简要评价了报告。但这种评级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报告的编制质量与真实性,这点还是有待商榷的。中石油的企业责任报告未在任何位置披露是否经过第三方评价的情况,相比另外两家企业则缺少信服度。

目前,国内并没有完善的企业责任报告评价标准,现有的第三方评价仅仅是遵照报告编制指南或准则进行比对,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且每种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标准本身就有所侧重,第三方评价如果没有相同的评价标准,那么这种评价就缺乏横向可比性。而与国际标准相比,国外较为通行的评价标准是ISAE3000与AA1000标准,二者的审验标准要比上文中的评价报告更为严格,如AA1000将利益相关者置于审验的核心,且制定了全方位的审验标准;ISAE3000则提供了必要的指南以确保严格的审验方法和程序,这使得审验的结果是较为真实可信的。

五、思考与建议

纵观三家在石油石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笔者感觉其报告的内容不断充实、编制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起步较晚,其报告仍有不足之处亟待改进,笔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改进以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质量。

(一)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应遵循统一的编制标准

从上文可以看到,在六份报告中三家企业除了均按照GRI的指南进行编写外,其他的参考依据在不同年份均有所涉及,且同一家企业在不同年份参考的标准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导致可比性较差。尽管报告中未提及选取、更换不同编制标准的原因,但也许这也代表了我国企业努力提高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一种积极的探索。不过,为了增加报告的可读性以及提高其价值,在未来实现报告的编制质量能与BP、美孚等同类的国际企业相媲美的愿景,我国企业还是应该在编制标准的选取上进一步下功夫,以最为国际化与通用的标准作为编制依据。

(二)社会责任报告的撰写应更加注重内容,而非形式

不可否认,三家企业的报告在表现形式上可谓多种多样,图表、文字、各类数据的运用非常普遍,但尽管侧重点与参考的依据均有所不同,但通读报告却给人以一种较为相似的感觉,缺乏鲜明的特点。而且从内容上看,三家企业尽管披露了一些负面信息,也做了相关的专题阐述,但总体感觉还是一笔带过,没有达到编制标准的要求。以GRI为例,其要求企业在编制报告中体现平衡性原则,即企业不仅要描述履行社会责任中有利于树立企业正面形象的部分,同样也应该披露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阅读这三家企业的报告外,笔者也查阅了微软、惠普、索尼以及英国石油、美孚的社会责任报告并进行比较,发现与外企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基本上是就事论事,每年的报告很少体现出“发展”的特点,更偏重于阶段性总结。实际上,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客观披露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负面信息,在今后的报告中体现出企业为进一步践行社会责任做出的不懈努力与不断取得的进步,不断体现出这种“发展”的趋势,应该更具有说服力与可信度。因此,三家企业在对于负面信息的披露上,应该更加坦诚;在内容的设计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今后承担社会责任计划的描述以及对以往年度存在不足的改进,而不仅仅是用精美的设计与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一份看似完美的报告,成为彻头彻尾的“花瓶”。

(三)社会责任报告应进行第三方审验

从中海油及中石化增加第三方评价的行为来看,企业还是希望有外部的评估机构对报告进行检验,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但从其形式来看,这种评价恐怕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报告编制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体现了全面平衡的原则。如果直接采用AA1000或者ISAE3000等国际标准进行评价,可能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的情况,同时是否能够找到具有足够资质与审验资格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审验报告是否具有足够权威也是不得而知的,因此这些可能存在的因素也造成了类似中石油等大型央企未能及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报告审验的现状。对于利益相关方而言,第三方审验恰恰是评价报告客观、完整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因此希望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内审协会能够联合相关部委出台相应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准则,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企业内控报告的评价与审验的经验,增强报告的可核实性和可验证性,用于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必要的审验结果,同时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报告的编制质量,保证其真实性与客观性。

总之,通过阅读三家具有代表性央企的社会责任报告,笔者认为,一家优秀的企业,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应该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与利益相关方关系的处理,只有通过不断披露、反思、改进,才能进一步履行好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企业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而社会责任报告恰好是最为合适的载体。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改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质量与水平终将有大的跨越。

[1]郝鸿毅.对石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6,(5):39-41.

[2]肖红军.三大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比较:责任之道异同兼具[J].中国石油石化,2008,(18):42-43.

[3]宋春丽,李兵宽.中外社会责任报告对比分析——解读对比中石油及BP的社会责任及报告[J].财会研究,2011,(17):60-62.

[4]高文亮,张正勇.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比较[J].证劵市场导报,2011,(1):61-65.

猜你喜欢

审验中海油指南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石总场500余辆拖拉机审验备战春耕春播
注册会计师审验认缴制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若干具体问题探讨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广西开展在线审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2008版AA1000标准将重点转向报告审验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