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辩证思维深化民政改革
2014-02-03肖庆平
肖庆平
坚持辩证思维深化民政改革
肖庆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直接涉及民政改革的有5个方面、11项内容。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民政“五大转型”,努力实现“五个翻番、五个全覆盖、一个提升、一个达到”。这些就是甘肃民政改革的蓝图。当前,如何运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方法论,来深化民政改革,重点要在“深进去、跳出来、结合好”上下功夫。
首先说“深进去”。要深入到《决定》赋予民政改革的内容中去,深入到民政“五大转型、五个翻番、五个全覆盖、一个提升、一个达到”中去,深入到民政各项业务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进行“解剖”,达到摸清民政规律、深化民政改革的目的。
“深进去”要坚持问题导向。习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对于民政改革的思路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来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比如,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提出“推进社会救助由单项突破向体系配套转型”,《决定》提出“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按照这些要求,就要深入到各项救助中去,弄清每项制度当前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今后怎么办;弄清统筹发展城乡低保制度的要素有哪些、办法是什么;弄清体系配套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与其他制度衔接的重点区间在哪里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一一梳理、具体分析、深入研究,形成详实的改革方案。
“深进去”要倾听群众心声。习总书记说,“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甘肃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要求民政部门做工作、作决策,都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心声作为第一信号。要通过问计于民,既找出基层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找出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而后多措并举、上下结合抓改进,让改革在实现困难群众利益上立竿见影,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深进去”要做到蹄疾步稳。当前,民政改革的总体部署已经明确,关键要在分解细化的基础上,紧锣密鼓,环环相扣,毫不松懈,扎实推进。也就是说,既要算好总账,又要算好分账,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每年、每半年甚至每季度,通过严格控制每个时间节点,一步一个小台阶,一年一个小目标,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确保在总的时间节点前完成改革的目标任务。
其次说“跳出来”。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全局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议大事、懂全局,才能管好本行。“跳出来”就是把民政工作看作一个整体,跳出民政看民政,站在全局谋民政,切实找准民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当前,深化民政改革要置于以下“三大环境”中来谋划推进。
要着眼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来谋划推进。甘肃省贫困人口量大面广,仅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就达43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6%。如果没有这几百万困难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民政工作必须立足这一特殊省情,按照习总书记“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切实担当好民政救急难、托底线的责任,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着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谋划推进。公共服务的提供是否优质、高效、便捷,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因此,在老年服务产品、社区服务、地名服务、非基本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提供上,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比如,《决定》要求“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就要在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的同时,深入研究如何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资源配置,让服务资源流向最能创造价值或社会效益最高的地方,尽快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产业链”。
要着眼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来谋划推进。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是有限政府,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就要求民政部门在职能履行中,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注重简政放权,提质增效,发挥好政府作用。当然,简政放权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与加强监管同步推进,做到权力放下去、标准制定好、监管跟上来,该民政部门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效率和水平。
再次说“结合好”。就是将“深进去”和“跳出去”结合好,两者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深进去”抓的更多的是微观,挖掘的是事物的内涵外延;“跳出来”抓的更多的是宏观,把握的是事物的发展方向。如果“深进去”跳不出来,就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茫与困惑;“跳出来”而深不进去,要么成为“只见森林一片、不见树木一棵”的观望客,要么成为“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的瞎指挥。因此,深化民政改革,既要勤于“深进去”研究,又要善于“跳出来”思考,还要善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系甘肃省民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