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公众慈善意识的有效路径

2014-02-03韩振秋

中国民政 2014年7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财富慈善

韩振秋

提高公众慈善意识的有效路径

韩振秋

慈善事业是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反映,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当前,慈善事业已经被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但是,目前我国公众对政府、企业、个人在慈善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慈善;另一方面,公众对慈善行为、慈善意识的理解还存在偏颇,科学的慈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那么如何提高公众的慈善意识呢?这里首先需要明确慈善意识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而找到提高慈善意识的有效路径。

一、慈善意识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慈善意识是指个体或群体借助于同情心表现出的思想、情感、直觉等诸多观念形态的系统。目前,对公众慈善意识带来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方面:

1. 厚重的伦理传统。仁爱、民本、大同理想等儒家文化是中国人慈善文化的主要来源。这种儒家伦理家族色彩极浓,影响深远。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里,国家的仁政与民间的慈善事业是不能并存的,由此对民间慈善产生了很大的排斥性。无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导致慈善事业的封闭性和内敛性。

2. 畸形的财富观。受伦理传统影响,中国人对待财产的态度走向两个维度:一方面表现为强烈的家族意识和惜财意识;另一方面,劫富济贫的传统观念使得私有财产的安全性变得极其脆弱,强化了藏富、不露富的习惯。这种畸形的财富观必然导致慈善意识的艰难前行。

3. 滞后的法律法规。我国尚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慈善组织的捐赠行为,且慈善方面的政策法规很多已经远落后于时代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觉醒。

4. 不透明的慈善组织。我国目前的慈善组织在慈善事业信息统计和披露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慈善组织的不透明,使得很多人已被制度唤醒的慈善意识又重新回到了原点。近年来像“北川县‘5·12’地震部分救灾物资4年未开包”事件、“郭美美”事件等层出不穷,可以说,“不透明”已成为“伪慈善”的帮凶,令民众对慈善的积极性在迷惑、困顿、质疑和愤怒中荡涤殆尽。

二、提高慈善意识的有效路径

笔者认为,提高公民的慈善意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普及并提升公民慈善理念,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民众慈善意识得以提升的路径之一。人人皆可慈善的现代理念对于提高慈善意识和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极为重要。为此,需要大力宣传慈善传统文化、慈善先进人物,让慈善意识、慈善理念在广大民众心中生根、开花、结果。需要去除慈善是富人的专利、慈善是政府的事、慈善是对自己熟悉或亲近之人的内敛性和封闭性的慈善道德原则。需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打造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慈善理念,塑造慈善价值观。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引导公民慈善意识。一个理想的社会需要的是广大民众树立淡泊名利的思想观念,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需要的是在获取财富中向社会与他人奉献,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为财富所左右。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和培育广大公民正确对待财富,对于引导广大民众的慈善意识具有助推作用。目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富人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成为关键。卡内基认为富人的财富只是被“临时托管”,最终要归还给社会;经济巨头老洛克菲勒认为:“我受上帝的信任托管他人的财富”;比尔·盖茨说:“我将把全部财富用于捐赠,而不是留给自己的三个孩子……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使用方式。”这些财富观值得我们深思。

再次,要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公民慈善意识。现有的慈善方面的法规无论位阶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慈善意识的培养单靠道德说教常常是低效且难于持久的,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激励、引导和规范,以保障制度持久,让爱心细水长流、持续发展。

最后,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提升公民慈善意识。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公信力是它的生命力,慈善组织需要的是让广大民众亲近它、走近它。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一个有公信力的慈善机构,必须被置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形成信息公开、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广大公众就会对慈善组织的募捐活动信息、接收捐赠信息、捐赠款物使用信息、捐赠活动和项目成本、捐助效果有更多的了解,就会激发和鼓励更多的人对慈善组织及其公信力的认可,就会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慈善意识,激发慈善热情。

总之,慈善事业是道德事业,建立健全资金、受捐赠对象状况的反馈机制,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社会捐赠意愿与热情、推动社会参与慈善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慈善行为的实施取决于民众的善爱之心和慈善意识。一方面,民众慈善意识是我国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民众的慈善意识,也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深层原因。积极培育并提高广大民众的慈善意识成为持续、健康发展慈善事业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财富慈善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义卖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