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数据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2014-02-03陈奇敏汪志杰

中国科技信息 2014年24期
关键词:侦查人员邮件社交

陈奇敏 汪志杰

1.浙江警察学院法律系 2.萧山区公安分局

我国2013年生效的新《刑事诉讼法》明确了电子数据是一种新的法定证据,电子数据伴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广泛、密切应用,也反映、勾勒出人、物、事的状态和活动轨迹。电子数据既包括反映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电子信息本身,又包括反映电子信息生成、存储、传递、修改、增删等过程的电子记录。电子数据具有高科技性、隐蔽性、客观性、易改变性等特征。在刑事侦查中,使用“GPS 跟踪法”、“互联网战法”、“社交软件锁定法”等丰富了侦查破案的手段,提高了侦查效率。

1 电子数据的解读

概念

电子数据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当作证据使用的文字、表格、图像、视频、程序、记录、轨迹等信息。其范围既包括反映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电子数据正文本身,又包括反映电子数据生成、存储、传递、修改、增删等过程的电子记录。

特征

1.高科技性和隐蔽性。电子数据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可谓是人类活动的主动和被动的数码记录,是社会的“代谢物”。一方面,电子数据只有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作为载体储存和显示,对于很多电子数据耳朵眼睛无法直观感知,需要依靠软件翻译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解读,才能将其准确表达出来,因此具有高科技性。另一方面电子数据实质以数字形式存在,某个设备上有没有电子数据存在?哪些跟案件相关?需要既懂法律又懂科技的专业人员去寻找,固定和使用,因此具有隐蔽性。需要侦查人员主动深挖、比对、研判、发掘肉眼无法触及到的线索和真相。

2.多样性。电子数据是以电子设备作为载体存在的,而今这类设备形式多样、功能复杂、用途广泛,因此多样性也成为电子数据与生俱来的特性之一,其涉及图文数据、声音、视频信息等。当今,电视、网络、短信、通话、交通、购物等各方面无不涉及电子数据,故电子数据因为其依存的载体不同而呈现丰富多彩的特性。

3.客观性。电子设备使用后必然留下运行操作痕迹,该痕迹即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其反映出设备的使用IP、运行过程、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这一系列的数据可结合成连续的状态,反映事实真相。而且,电子数据是不具有主观色彩的,切实反映出其存在的缘由。因而,电子数据相较言词类证据,更具有客观真实性。

4.易改变性。电子数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易被修改,甚至删除。只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修改,其表现形式即可进行相应转变,文字、图片、声音均可以表达同一种电子数据的内在含义。同时,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人员,即可简单地修改个别数据,整个电子数据的含义就会发生本质的改变,甚至被永久删除。

2 电子数据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针对犯罪信息化的发展,公安机关侦查工作也逐步利用电子信息化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电子数据,研发具有针对性的技术侦察手段,成为基层刑侦常用的技战法。

GPS 跟踪法

GPS 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以GPS 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观测量为基准,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用户接受天线所对应的位置。经过多个年代的发展和应用,GPS 系统已经较为成熟,尤其在我国,自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多颗卫星,为我国GPS 事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GPS 系统已经发展深入到了地质勘验、地形测量、航空技术、交通管理、海洋巡航等。如今,车载GPS 以安全著名,成为了广大人民购车必备,以及出租车、公交车等均必备GPS定位系统,这为我国公安侦查工作中跟踪追捕犯罪嫌疑人等提供了便利,拓展了侦查思维和方向。

目前在侦查工作中运用比较多的是车载GPS 和手机GPS 定位系统。在不少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会乘坐车辆交通工具潜逃,一般有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等,由于当今众多私家车以及出租车和公交车必备GPS 定位系统,侦查人员可利用该功能锁定车辆进行跟踪。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智能越加完善,及大部分的手机都具有GPS 定位功能,尤其是苹果、三星、HTC 等大型品牌机应用较为健全,而且国内大部分人群使用的手机均为智能机,因此,侦查人员在锁定搜查被盗手机以及犯罪嫌疑人时,可根据相应的SIM 卡和匹配手机串号,通过技术侦察手段,充分利用定位功能,通过定位数据获取被查手机所在区域,甚至可以精确到某地某个村,即便丢失手机被更换了新SIM 卡,在一定时间段内,仍然可利用原数据定位获取丢失手机的数据位置。手机GPS 的应用,可为公安侦查工作有效地缩小调查范围,提高传统排查的精确度,为侦查提供新的线索。

随着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合法化,利用GPS 定位所获得的数据可直接作为证据用于诉讼,从而简化了程序上的重复累赘,减少了侦查人员的工作量,开辟了新的侦查途径。

互联网战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大众化,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言论、娱乐等必经之路,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世界,人类已离不开互联网。但是,网络犯罪的兴起以及快速蔓延,公安机关针对网络高科技犯罪的互联网战法应运而生,大多数案件的侦破必然需要互联网辅助。从而,互联网也成为新时代公安侦查工作的新平台。

互联网战法主要是进行网上信息查询,其中包括利用google、百度、114 等搜索网站查找注册人员信息(名人信息、毕业生信息、工作信息等)、公司企业信息、邮编、区域信息、手机号码归属地归属人、IP 地址属地;电子邮件复制,通常邮件复制时使用邮件客户端程序,如Foxmail,在本机利用Foxmail 客户端程序打开接收网络邮箱内的邮件时,程序会自动将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提取到本机,以便于将网络邮件文字内容进行保存与复制;邮件追踪,对于邮件追踪的内容包括每份网络邮件都有邮件作者、建立邮件的时间、邮件主题和内容、接收邮件地址、制作邮件的软件、邮件双方主服务器、计算机名、外网IP地址等;聊天记录查看,例如QQ 聊天查看,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线查看,通过用户账号密码登录,查看与QQ 好友的聊天记录,另一种是非在线查看,使用计算机进行QQ 聊天时,其聊天记录会实时被记录于位于本机内的QQ 目录中,再通过该目录查看所有的用户聊天记录;IP 地址追踪,IP 地址的锁定与确认是互联网侦查工作的关键,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有唯一的IP 地址,该IP地址又是与某地理位置相互关联,不同的IP 代表着不同的客观地址,其中包括本机IP 和本机外网IP 地址,本机IP 地址可在网络联机中查看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获知,本机外网IP 地址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输入IP 数据即可查询,此外,还有由域名获取网站IP 地址、通过域名查找拥有者。

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不断增加,违法犯罪人员作为社会一员,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知识,甚至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直接利用互联网实施,因而其行为与互联网或多或少存在着关联,虽然互联网世界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内容形式也越发多样,但是只要侦查人员掌握互联网技术,顺应发展形势,创新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技术,即可弥补公安机关社会信息资源量少、信息提取方式不多、智能缺乏、人力消耗大、效率偏低等问题,为公安侦查工作提供了社会资源搜集与整合的可行性,便于开展深入调查活动,拓宽侦查视野,促进侦查角度多元化。

社交软件锁定法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其智能性越来越优越,这些设备均可安装微信、陌陌、QQ、人人等社交软件,供相隔两地的人互相交流,供行走在大街小巷的人群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从而为人们之间的社交提供了便捷。

研究表示,近些年,这些社交软件的使用率大幅上升,尤其备受青少年的青睐。正因如此,根据现代犯罪低龄化的趋势,本人认为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也将成为青少年犯罪成员之间的交流平台,侦查人员应关注该方面的电子取证。目前,已有不少违法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直接或者间接实施犯罪行为。例如,微信、陌陌、QQ、人人均具有聊天功能,既可以互相发送接收文字图像,又可以进行语音对讲,可以说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交流大可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甚至多名成员之间还可进行群聊,而且使用该途径具有隐蔽性,难以被他人发现。

因此,在当今刑事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可根据微信、陌陌、人人、QQ 等社交软件的聊天功能,对部分犯罪嫌疑人(青少年犯罪、组织卖淫、非法交易等)进行实时查控,伪装身份与犯罪嫌疑人进行聊天,获取聊天记录作为证据,适时实施抓捕;也可通过其定位功能,缩小对目标人员的搜查范围;根据显示的状态内容挖掘有关案件的线索。

猜你喜欢

侦查人员邮件社交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侦查人员出庭问题实证研究
来自朋友的邮件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困境及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