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钢缆表面腐蚀的可靠性研究
2014-02-02杨志成92419部队辽宁兴城125106
杨志成(92419部队 辽宁 兴城 125106)
引言
沿海地区海洋大气的特点,除湿度大外,盐雾也较多,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盐分。离海愈近,空气中的含盐量愈大。这些盐分容易吸潮,本身也易溶解,形成电解质液膜,加速合金腐蚀[1]。尤其是氯化钠,溶解后在液膜中形成氯离子,氯离子表面活性很强,能破坏合金的钝化膜保护层,产生更深层次的腐蚀。
一、点蚀
点蚀是局限在金属表面上个别小点的腐蚀。 点蚀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2]:(1)在钝化膜上以及钝化膜或固溶体边缘萌生点蚀;(2)在钝化膜内萌生点蚀,此时看不到钝化膜内有微观变化;(3)所谓的亚稳点蚀阶段,在临界点蚀电位以下,亚稳点蚀在短时间内萌生并扩展进而发生再钝化 (这是点蚀的一个过渡阶段);(4)临界点蚀电位以上,稳定点蚀扩展阶段。由于氯离子浓度不同,蚀孔有大有小,多数为小孔或小坑,深度约几十微米,直径小于或等于其深度。孔的分布,在表面上有的较分散,有的较密集。
二、可靠性评价模型
本文从可靠性设计角度,仅对钢缆在海洋环境气候中常常发生的点腐蚀形式进行可靠性评估。由于点蚀具有高度的局部性,蚀孔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则成群紧凑在一起,同时坑的深度变化范围也很大,要度量和评定点蚀损伤比较困难,因此本文的有关参数采用统计方法。
1.评价模型的主要思路
(1)几点假设
a.设金属表面无论加工得多么平整,它们的表面仍然布满了大小不同的凹坑。
b.每个凹坑本身形成一个“腐蚀单元”,该“单元”腐蚀到许用腐蚀量时,就认为该“单元”失效。
c.在同一表面上只要有一个”腐蚀单元”失效,则称该表面整体失效。
d.每“腐蚀单元”之间的失效时间随机变量互为独立。
由于以上假设,就可以将金属腐蚀表面视为由多个“腐蚀单元”所组成的串联系统,即只要在n个“腐蚀单元”中有某一个单元最先发生失效,则系统发生失效。
(2)极值分布的数学推导
设从无穷母体中抽取一随机样品,其样品容量为n(x1、x2、……、xn),x的累积分布函数为F(x)(-∞ <x<∞),令yn=m in(x1、x2、……、xn),即 yn是 x1、x2、……、xn的 n 个样品试验结果的观测值中最小的那一个或者最先发生的那一个。yn本身也是一个随机变量。
x的累积分布函数是F(x),
这对于yn的累积分布函数Gn(y)就是:
将上式对y微分。
2.可靠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设凹坑贯穿的时间正比于钢缆直径D与凹坑初始深度di之差。
设凹坑的初始深度随机变量服从于截尾指数分布,其函数如下:
因为 1-F(d)=P(di> d),
又另ti是第i个凹坑的失效时间,
设ti=K(D-di)
由于G(t)=P(ti<t)=P[K(D-di)<t]
知d=D-t/K
可得
因为 1-e-λD=e-λD(eλD-1),所以
设金属腐蚀的失效时间随机变量为t,则t=m in(tii=1,2,……,N)
当金属腐蚀的第一个凹坑变为孔洞时,就判为失效,根据式有:
上式中T为规定的工作时间。
由于凹坑的数量非常之大,N→∞时,则有
英国 《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材料学最新研究成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通过一种新型制造方法,将发光二极管 (LED)和传感器直接织入了纺织级聚合物纤维中。该工艺可用于开发能够实现光通讯和健康监测的新型可穿戴技术。能够发射或探测光的半导体二极管是通讯和传感器技术的基本构件。如果能将它们融入织物之中,则有望创造出新型可穿戴电子设备。然而事实证明,要将半导体器件的功能与基于纤维的纺织品的可扩展性结合起来,实属一件棘手的事。
将式代入上式可得,
定义 α=N/(eλD-1);γ=λ/K
则 U(t)=1-exp[- α(eγt-1)]t≥0
将式两边微分,
上式为凹坑失效时间密度函数。
四、钢缆实例应用
关于钢缆的点腐蚀可靠度评价。其已知条件是:
1.钢缆具有:S=π(D/2)2×L=12096865mm2的海水腐蚀面积,在不考虑涂层的情况下,其最大溃疡腐蚀速度为0.17mm/年,即腐蚀速率γ=0.17mm/年,腐蚀系数K=1/γ=5.88年/mm。
2.钢缆材料是柔性高强度钢,按照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连接在一起,最小直径为1.63mm。
3.根据现场统计,钢缆表面凹坑平均深度为h=0.198mm。
4.设定在腐蚀面积上有凹坑数平均N=104(个)。
知被腐蚀钢缆的可靠度为:
设定钢缆规定的可靠度为0.9时,可得
?
小结
钢缆由于受工艺与加工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因此其耐腐蚀层的深度是一个随机变量,本文从可靠性角度出发,将参入计算过程的初始凹坑深度视为随机变量,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界定,这种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它使受腐蚀钢缆的安全使用更加可靠。
[1]朱绒霞.沿海地区飞机铝合金部件点蚀坑形成的探讨[J].装备环境工程,Vol.1,No.3,2004.
[2]陈学群,孔小东,杨思诚.硫化物夹杂对低碳钢坑孔的腐蚀扩展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0.4(2):65-73.
[1]注:杨志成,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