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和“陶瓷绘画装饰”

2014-02-02杨世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画陶瓷

杨世得

中国画和“陶瓷绘画装饰”

杨世得

图一

中国画和陶瓷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最早陶瓷装饰是中国绘画形成的源始,只是在不断的变革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语言,形成了中国陶瓷,也有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陶瓷装饰从远古的彩陶到彩釉,到各种陶瓷工艺下的图案装饰,都已清晰地表现出它的特质和面貌,并且各产区由于工艺的不同,瓷质的不同,创作的不同,又有了各自的特点。然而中国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除自身发展外,历史上也不断地回归陶瓷装饰,不断地冲击和补充传统陶瓷装饰,促进陶瓷装饰不断地有所创新和进步,尤其是清末民初一些文人绘画进入陶瓷绘画,使陶瓷人文装饰艺术有了极大的飞跃。现在国富民强,人民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艺术陶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更多的画家参与了陶瓷装饰的队伍,中国画成为陶瓷装饰的一支强大力量,即“陶瓷绘画装饰”,并形成了“绘画装饰”的特点,从而使陶瓷艺术更加贴切民族欣赏的核点,同时壮大了陶瓷装饰队伍。现在运用中国画表现陶瓷装饰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绘画不是把陶瓷变成除纸张以外的一个区别的载体,而是要发挥中国绘画的原创性,发挥陶瓷装饰的工艺性和充分考虑载体陶瓷造型的个性特点,并使作者永远清醒是在为陶瓷做装饰而不能只是在不同载体上画一张画而已,这是与书画艺术最大的不同点。

杨世得个人简介杨世得,号千弘,1946年生于河北唐山,现为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少年受陶瓷艺术家唐林璧、苗品一启蒙学习中国山水画。在画家贾永林指导下进行速写,素描,写生等基础训练。多年来临摹学习了北宋至晚清诸多名家作品。对现代艺术大师黄宾虹,傅抱石,黄秋园,张汀,孙琪峰的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学习。潜心传统力求创新,不断探索寻求自己的艺术语言。擅长中国山水画,潜心传统,力求创新,在陶瓷绘制工艺技法应用上,探索独见,曾应约赴约旦进行艺术交流。200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潮州杯)金奖;2006年荣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陶瓷评比铜奖;2007年荣获江西景德镇第五届陶瓷艺术百花奖二等奖;2008年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艺术精品金奖;2009年出版陶瓷作品专集;2010年秋季至2011年春季作品在保利成功拍卖;2011年首届雅润杯全国陶瓷绘画大赛中荣获银奖。诸多作品被英国艺术博览馆、香港、日本等国家 (地区)和收藏家典藏。

我在中国画、山水画和陶瓷装饰的结合上有所实践,由技入道,现仅就中国山水画创作在陶瓷绘画装饰工艺中的特点浅谈几种表现形式。

一、点线组合在陶瓷山水画装饰中的运用。

线是中国画的生命。线的质量直接影响作品的意境,气韵,线是多姿的,在山水画中的用线以毛涩为上。为此在陶瓷绘画时以干笔为主。(用水料胶性宜大些)以书法用线的技法生动的表现线的运行节奏感和线的交错,疏密变化,是画好陶瓷山水装饰的重点。较强的书写性,沿线布点。形成点线的对比,增加装饰美更是不可或缺的。为使点线完美,路径清晰不受影响。此形式不宜烘染,只用淡赭勾点一下即可。(图一)

图二

三、现代感和大写意精神

二、水墨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中国画中除线的运用外,当然墨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山水画中的积墨,破墨,泼墨等技法的运用,是作品的气韵生动,变化莫测的关键。在陶瓷绘画中运用釉下青花和釉下墨彩时,相对体现效果比较接近在纸上绘画的效果。先用含水量大的笔,画示出物象的大体结构,要注意深浅变化和笔触美感,而后根据需要勾点调整,当然这需要体会瓷坯或釉坯的性能,釉下色料的性能。釉上新彩的程序则需调整画面,并制造机理氛围,以达到水墨淋漓浑然一体的宣纸效果,否则显薄气,尤其写意更显粗糙。其中也可多体会生棘的干笔效果,可以更显写意精神,作为干湿和线面的对比,在没有吸水率的瓷面上绘画,产生多样效果也是最为重要的体会。(图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意识的变化,国画和陶瓷都需不断发展,探索,在加强对传统文学素养和对释,道,儒,哲学思想理解的同时,也要增强对西方文化的关注。注意到技法绘画水平的提高,也注意横向艺术的吸允。艺术的规律不是科学的规律,从直白写实向含蓄和写意发展是我的艺术追求,从客观物象逐步偏向主观意向是真正艺术发展的必然,所以陶瓷作品也要注重创造性、人文性,技法上的自然性和自由性,也就是随意性来表达主观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画特有的的大写意精神。(图三)

中国画和陶瓷装饰有相同的美学思维和艺术共性,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们分合,是艺术发展的必然,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猜你喜欢

山水画中国画陶瓷
中国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